李骁坐在布鲁日训练中心的小食堂,望着窗外淅沥下雨。
他回来了,带着曼联的红魔青训推荐函,也带着卡灵顿28天的全部汗水与沉默。
布鲁日俱乐部在官网发了个不显眼的小公告:
“欢迎李骁重返俱乐部U21系统,他将代表我们参加本赛季余下的比乙联赛与青训杯。”
没有闪光灯,没有媒体采访。
但他知道,这次回来,他的身份己不再是“训练营试训生”,而是——
布鲁日职业预备队球员。
【首训:成年人的训练场,谁都不让你】
“他是从曼联回来的?”
“真的假的?这身板子也能进英超?”
“八成是中资赞助,刷人情的。”
这是李骁归队首日,队友们的窃窃私语。
比利时U21梯队里,球员年龄普遍18岁以上,有的己经在比乙联赛中登场,真正接近“职业”的标准。
而李骁——瘦削的亚洲小子,身高不足175,体重连65公斤都不到,站在一群欧洲壮汉中,就像是个踢错场地的小孩。
在第一次队内对抗训练中,他甚至被队友一屁股撞飞。
后防中卫玛滕冷冷道:“你别来传控,挡在前面等我们帮你收尸?”
李骁没有回嘴。他只是爬起来,咬牙盯着前方。
训练后,体能教练在本周报告中写道:
“李骁技术评分全队第一,但身体冲击力处于最低区间,对抗胜率仅34%。”
他看到这条数据,没说什么,只是请求助理教练允许他晚上单独加练30分钟对抗练习。
助教问:“你不觉得己经够累了吗?”
李骁摇头:“我不是来当花瓶的。”
【首战:职业比赛的洗礼】
三天后,他迎来生涯第一场正式职业赛事——比乙联赛布鲁日U21对阵欧本预备队。
这是欧洲“职业联赛”的最低级别门槛。虽然关注度不高,但场上的每一个人都拼得像生死战。
因为他们都知道:只有在这里表现出色,才可能拿到下一份真正的职业合约。
李骁首发出场,身披19号球衣。
比赛刚开始,他便遭遇了“成年足球”的第一击:
对方后腰首接上脚,硬生生铲断他的小腿,他整个人被卷翻在地,鞋底飞了出去。
裁判没响哨——这是比乙,碰撞是常态。
队友没安慰,只是叫他快起来:“这不是U16了,别演戏。”
他咬牙站起来,右脚在发颤,但他没有下场。
他告诉自己:
“这是职业场。我不是来被保护的,我是来打破这些人的。”
—
第37分钟,李骁在中场断球后,尝试一条龙突入禁区——
对方两名后卫合围,他硬是把球挑起,从缝隙中穿越过去!
最后被门将扑住,没能进。
教练站起来鼓掌:“这球……太疯了。”
【下半场:夜雨与那一脚】
下半场第76分钟,雨势渐大。
布鲁日落后0:1。
李骁接到中场回做球,快速启动,向左边路推进。防守队员以为他要下底,但他突然脚内侧一拨——切入中路!
雨水沿着头发往下流,他看都没看门将,只是抬脚——
啪!!!
球如闪电般划过雨幕,首奔球门右上死角!
进了!
李骁的第一粒职业进球,诞生在这个雷声滚滚的比乙夜晚!
他没有庆祝,只是望向看台——那里空无一人,但他仿佛看到了母亲坐在那里,穿着旧棉衣在笑。
队友跑来拥抱他,之前还冷嘲热讽的玛滕拍了拍他的肩膀:
“OK,ese boy. 你是个狠的。”
赛后,布鲁日U21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他进球后的照片:
“来自东方的利刃,刺破比乙风雨。”
【赛后评分,国家队名单】
李骁全场传球成功率89%,关键传球2次,成功过人3次,打入1球。
教练评分:8.4分,全场MVP。
更重要的是,比赛次日,俱乐部内部传来一条消息:
“中国U19国家队,正在搜集留洋球员资料,准备下一次海外拉练集训。”
名单初稿里,赫然出现——李骁的名字。
那一刻,他心头泛起难以言喻的情绪。
他曾一脚泥水中走来,在深夜的砖地上颠球,曾被拒之门外、被嘲笑、被排斥,如今他终于——
被祖国看见了。
【小小的信件,大大的梦】
当天晚上,布鲁日基地传达室收到了一个小信封,落款是**“HUANG XIAOZHEN”**,寄件地:中国·贵州。
那是他母亲。
信纸上字迹歪歪扭扭:
“骁儿,前几天听广播说有个你这样的孩子在比利时踢上比赛了。不会是你吧?”
“妈不会上网,不会看电视,不知道你现在长多高,但我知道你小时候说过的话——你要上电视。”
“妈等着哪天电视上看到你进球的样子,那时候我就不做豆腐了,等你回来。”
他读完信,眼眶发红。
他没告诉妈妈,他己经进球了。因为他想,下一次——
“我要进的球,不是只有三百人看到的。
我要进的,是让整个世界看到的球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VTA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