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2章 合作.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故人当归【民国】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故人当归【民国】

鄂尔多斯的秋风卷着沙粒,打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的红绸上噼啪作响。

楚云峰站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,看着李恒泰与当地官员揭开奠基石。红绸滑落的瞬间,"楚李新能源联合基地"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,基石边缘雕刻的氢能分子结构图与起重机剪影交相缠绕,像极了两个家族的命运图腾。

"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十七天。"李恒泰走到身边,递来一杯温热的奶茶。楚云峰接过时,指尖触到对方袖口露出的百达翡丽星空表——上次在云栖阁初见时,这枚表的指针正指向华尔街开盘时间,此刻却精准地停在北京时间上午九点整。

"昨晚的沙尘暴差点毁了仪式现场。"楚云峰望着远处正在调试的氢能发电机,银色储氢罐在沙暴中泛着冷光,"你们的德国工程师倒是镇定,连夜给设备加了三层防护网。"

李恒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几个金发碧眼的身影正在光伏板阵列间穿梭,蓝色工装后背印着的"楚李联合"logo被汗水浸得发深。"汉斯团队本来要回慕尼黑陪家人过啤酒节,听说要奠基,硬是把机票改签到了下周。"他忽然笑起来,"他们说在楚氏太原工厂学的'土办法'比德国手册管用——用羊毛毡裹住管线防沙,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?"

楚云峰想起三爷爷楚振雄在家族晨会上敲拐杖的模样。

这位退休前管生产的老爷子,得知沙漠施工难题后,连夜带着老工匠们编了百张羊毛毡,说这是当年支援三线建设时传下来的手艺。"我让物流部把剩下的羊毛毡都发过来了。"他掏出手机,点开仓库监控画面,"山西老家的毡匠们正在赶制冬季款,加了骆驼毛,抗寒能到零下西十度。"

奠基铲落下时,楚云峰的手机震了震。父亲发来一段视频:楚氏重工老厂区的铁匠铺里,几位白发工匠正将烧红的"楚""李"令牌敲在一起,火星溅在泛黄的1998年广交会合影上。照片里爷爷手里的起重机模型,此刻正摆在观礼台的展示柜里,模型底座新刻了行小字:"三代人的接力,西十年的同行"。

三个月后的太原培训中心,五十名内蒙古牧民子弟正围着拆解的氢能发动机争论不休。楚云峰站在车间二楼的观察窗前,看着穿蓝色工装的年轻人举着扳手比划,忽然想起自己十八岁时在这里当学徒的日子——当年父亲也是这样站在楼上,看他把变速箱装反了三次。

"那个叫阿古拉的小伙子,上周把储氢罐拆装了十七遍。"李恒泰端着保温杯走来,杯壁上印着"楚李联合研发中心"的字样,"他爹是鄂尔多斯的老牧民,听说我们要在沙漠种树,特意把儿子送来学技术。"

楚云峰指向车间角落:"楚氏的老师傅们私下说,这些孩子比城里大学生能吃苦。"画面里,阿古拉正用蒙古语给同学讲解管线走向,手里捏着的图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释,"他们昨晚在宿舍用沙盘模拟加氢站布局,把草原上的敖包原理都用上了,说这样能减少沙暴冲击。"

忽然响起的争执声打断了对话。

楚氏的总工程师张师傅正红着脸拍桌子,面前摊着的零件图被手指戳出了洞:"储氢罐必须用楚氏的军工级缓冲结构!你们李家的欧洲标准在沙漠里行不通!"李恒泰的技术总监王工立刻反驳:"但碳纤维缠绕工艺能减重30%,运输成本能降下来!"

楚云峰正要下楼,却被李恒泰拉住。

"让他们吵。"对方指着阿古拉——年轻人正拿着游标卡尺测量两种零件的尺寸,周围渐渐围拢了更多学徒,"上次在上海港车间,也是这样吵出了混合方案。"果然半小时后,阿古拉举着画满公式的纸板跑来,身后跟着握手言和的张师傅与王工:"用楚氏的缓冲底座配李氏的碳纤维罐身,重量降了15%,抗冲击性达标!"

晚饭时,楚云峰在食堂看见阿古拉给张师傅端来奶茶。

老人呷了一口,从工具箱里掏出个铁皮盒:"这是我师父1965年给的扳手,你拿去用。"小伙子双手接过时,楚云峰忽然注意到扳手柄上刻着模糊的"楚"字——和云栖阁茶案上的令牌是同一种字体。

惊蛰那天的沙尘暴来得猝不及防。楚云峰接到紧急电话时,正在楚氏上海总部签署欧洲订单,听筒里传来李恒泰嘶哑的声音:"库布其的加氢站储氢罐压力异常,汉斯团队被困在基站里了!"

他立刻调看实时监控:黄沙如巨浪般拍打着光伏板阵列,三座加氢站的压力表指针疯狂跳动。楚氏的应急小队己经出发,但沙尘暴导致能见度不足五米,车队在百公里外寸步难行。"让太原培训中心的阿古拉带学徒们上!"楚云峰忽然想起那些用羊毛毡防沙的孩子,"他们熟悉地形,用沙漠摩托能穿过去!"

李恒泰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,随即传来急促的指令声。

两小时后,楚云峰看着监控画面红了眼眶:阿古拉和七个年轻人裹着羊皮大衣,趴在颠簸的摩托上穿越沙墙,蓝色工装后背的logo在昏暗中忽明忽暗。

到达基站时,他们冻僵的手指连扳手都握不住,却硬是用体温捂热了冻伤的汉斯团队,合力拧紧了漏气的阀门。

危机解除时,天边泛起鱼肚白。

阿古拉在微信群里发了张照片:晨光中的加氢站顶站着八个雪人,每个雪人手里都举着"楚李"令牌的模型。楚云峰放大图片,发现雪人的围巾是用楚氏的红工装和李氏的蓝工装拼接的。

三天后,楚李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。

当记者问及是否会因事故调整合作时,楚云峰展示了一组数据:事故后24小时内,有17家能源企业申请加入加氢站网络。"真正的合作不是永不犯错。"李恒泰接过话筒,身后的大屏幕切换到阿古拉团队抢修的画面,"是犯错时,有人愿意把冻僵的手借给你。"

楚云峰在弟弟楚河十岁生日那天,带他去了库布其基地。小家伙趴在氢能重卡的方向盘上,指着仪表盘问:"哥哥,为什么楚氏的红色和李氏的蓝色混在一起是紫色?"

正在检查设备的李恒泰听见了,笑着从工具箱里拿出两块滤光片:"红色是氧化铁,蓝色是硫酸铜,合在一起就是最稳定的颜料。"他把滤光片叠起来,透过镜片看到的沙漠变成了温柔的紫色,"就像你爷爷的钢铁和我爷爷的能源,混在一起才能造出最棒的氢能车。"

这时,阿古拉领着一群牧民孩子跑来,手里捧着用光伏板碎片拼的模型——会飞的氢能卡车。楚云峰的弟弟眼睛亮了,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设计图:"我设计的有反重力引擎!"孩子们围着图纸叽叽喳喳,蒙古语和汉语混在一起,像首奇特的歌谣。

楚云峰忽然注意到不远处的沙丘上,父亲和李恒泰的父亲正坐在轮椅上晒太阳。两位老人手里各拿着块令牌,阳光透过令牌的镂空处,在沙地上投下"楚李"二字的影子。风吹过,影子在沙粒上微微晃动,却始终紧紧相依。

"下个月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展,让孩子们去展示会飞的卡车模型吧。"李恒泰递来一份邀请函,"汉斯团队说要给模型装真正的氢能动力系统。"楚云峰看着远处欢呼的孩子们,忽然明白爷爷说的"铁石相击,必有火花"是什么意思——不是商业谈判的火花,是两代人、两个家族、两种力量碰撞出的,足以照亮未来的火焰。

一年后的上海进博会,楚李联合展台前人头攒动。

红色的氢能重卡与蓝色的加氢站模型组成巨大的"楚李"标志,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库布其基地的实时画面:光伏板阵列在沙漠里拼出巨幅太极图,一半是楚氏的钢铁齿轮,一半是李氏的能源分子。

楚云峰在人群中看到三爷爷楚振雄,老人正指着展台上的新型发动机给外国客商讲解,拐杖上挂着的"楚"字令牌与对方胸前的"李"字徽章碰在一起,发出清脆的响声。不远处,李恒泰的父亲正和楚云峰的父亲用上海话聊天,两位老人面前摆着的,是用氢能发电机煮的老白茶。

"楚总,李总,这边请。"工作人员引导他们走向发布台。聚光灯亮起时,楚云峰忽然发现台下第一排坐着阿古拉和那群牧民子弟,他们穿着崭新的"楚李联合"工装,胸前的口袋里露出半截羊毛毡——正是当年裹管线用的那种。

李恒泰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,指向大屏幕:楚氏重工的起重机正在吊装李氏集团的储氢罐,两者结合的瞬间,屏幕上跳出一组数据:合作一年来,氢能重卡累计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,相当于种植70万棵树。"这只是开始。"李恒泰的声音带着笑意,"下个月,我们在波斯湾的联合项目就要启动了——用你家的氢能起重机,吊我家的光伏组件。"

楚云峰看着台下闪烁的闪光灯,忽然想起白露那天云栖阁的雾气。原来有些相遇看似偶然,实则早己写在时光的脉络里——就像钢铁总要找能源做搭档,就像两个家族的故事,总要在时代的熔炉里,炼出更坚韧的模样。

发布会结束时,楚河拉着李恒泰的小妹李恒安跑过展台。两个孩子手里各举着半块令牌,拼在一起的"楚李"二字在夕阳下闪闪发亮,像枚崭新的时代图腾,烙印在钢铁与能源交织的未来版图上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故人当归【民国】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