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5章 确定感情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故人当归【民国】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一个楚青禾呀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慕尼黑啤酒节的烟火在夜空炸开时,楚云峰正蹲在双立人博物馆的修复车间里,指尖抚过那把刻着“楚李”缩写的扳手。

黄铜镀层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光泽,两个姓氏的首字母在灯光下交叠成心形的弧度,像他们在上海露台上相扣的指节。

“汉斯说这是用鲁尔区百年高炉的余温锻打的。”李恒泰的声音从背后传来,带着慕尼黑黑啤的微醺气息。

他手里拿着两杯泡沫丰盈的啤酒,杯沿的水珠滴在楚云峰的工装裤上,洇出深色的圆点,“老工匠特意留了最后一道淬火工序,说要让我们亲手完成。”

楚云峰抬头时,正撞见对方眼里跳动的火光——和那晚上海的雨夜里,打火机窜起的火苗如出一辙。

他接过啤酒杯的瞬间,掌心的薄茧与对方指腹的纹路再次咬合,像两道磨合了千次的齿轮齿廓。“三爷爷说淬火要两个人掌钳,”他忽然想起临行前老人塞给他的那本蓝皮手册,“一个看火候,一个掌锤,差一丝力道都成不了好钢。”

淬火池的水温在红外测温仪上显示为830摄氏度。

当两人戴着隔热手套共同握住长钳,将烧得通红的扳手浸入水中时,蒸腾的白雾里浮现出奇异的幻象:库布其板房里交握的双手、太原车间里重叠的影子、上海露台上相触的呼吸,都随着水汽凝结在扳手的冷却纹路上。

李恒泰的拇指不经意间擦过楚云峰虎口的旧疤,那里的皮肤突然泛起与淬火钢件相同的温度。

“当年在北海油田,哈萨克斯坦工程师教过我一个法子。”李恒泰的声音混着水汽变得有些模糊,他从工具箱里翻出两支银质记号笔,“重要的工具要刻上彼此的体温。”他执起笔在扳手侧面画下一道弧线,刚好接住楚云峰手腕内侧那道浅疤的轮廓,“这样不管隔多远,摸到这个记号就知道对方在哪儿。”

楚云峰的笔尖在对方画的弧线上方,补了道与之相切的曲线,形成的闭环像极了储氢罐的安全密封圈。

“楚氏的老账本里记着,光绪年间有对铁匠师徒,”他看着银粉渗入黄铜的肌理,“把彼此的生辰刻在铁砧底下,说这样打出的铁器能听见两个人的心跳。”李恒泰的笔尖突然顿了顿,银线在末端洇出个小小的墨点,像三年前楚云峰虎口滴落在钢板上的血珠。

啤酒节的喧闹漫进车间时,他们正蹲在地上用麂皮擦拭完工的扳手。

楚云峰忽然发现李恒泰的耳后有块淡红色的印记,像被什么东西烫过的痕迹。“这是...”他伸手想去触碰,却被对方偏头躲开,耳廓瞬间染上与淬火钢件相同的赤红。

“在鲁尔区看炼钢时被火花烫的。”李恒泰的声音低了半度,指尖下意识地捂住那块皮肤,“当时突然想起你调试轧钢机时的样子,就...走神了。”楚云峰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染红钢板的午后,李恒泰跪在他身边包扎伤口时,颤抖的睫毛上也沾着这样的星火,只是那时他以为那是铁皮屋顶漏下的沙粒。

返程的航班穿越乌拉尔山脉时,楚云峰在舷窗上画下两个交叠的齿轮。

云层流动间,齿轮的齿牙渐渐幻化成两人手掌的纹路,那些深浅不一的沟壑里盛着数不清的瞬间:沙暴夜共用的军大衣、冬雪里同步的脚步声、进博会展台上相碰的肩膀。李恒泰忽然从身后轻轻环住他的腰,下巴抵在他肩胛骨的凹陷处——那里正是人体最接近心跳频率的地方。

“哈萨克斯坦工程师临终前说,”对方的呼吸吹动他颈后的碎发,像库布其夜晚的风,“人这一辈子,能遇到频率相同的心跳,比找到完美的焊缝还难。”楚云峰感觉腰间的手臂收得更紧,飞机穿越气流时的轻微颠簸里,他清晰地数出两人胸腔里同步起伏的节奏,72次每分钟,不多不少,正好是储氢罐安全阀的标准起跳频率。

库布其基地的新车间建成那天,楚云峰特意让人在穹顶钢构上预留了两个相邻的螺栓孔。

当他和李恒泰共同拧上最后一颗螺栓时,扳手转动的角度精确到37度——这个数字刻在太原培训中心那台焊接机器人的参数表里,是他们反复校准过的最佳焊接角度。阿古拉举着相机拍照时,发现两人握扳手的手臂在阳光下拉出的影子,刚好组成基地蓝图上那个红色的氢能符号。

“老牧民说沙枣树要成对栽才能结果。”楚云峰看着车间外新栽的两株沙枣树,树干上缠着他们从慕尼黑带回来的红绸带,“根在地下盘在一起,风再大也吹不倒。”李恒泰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锡制小盒,里面装着两片压平的沙枣叶,边缘的锯齿纹路完美咬合,像被同一把剪刀裁过的痕迹。

深秋的库布其刮起第一场风沙时,楚云峰在储氢罐的压力测试报告上签下名字,笔尖悬在“审核人”一栏时停住了。

李恒泰接过笔的瞬间,两人的手腕在纸面上方相碰,墨水在表格里晕出两个交融的墨团,像极了他们第一次在板房里共用的那盏煤油灯的光晕。

“汉斯刚才发邮件,”李恒泰的笔尖在墨团旁添了个小小的“&”符号,“说要把我们的双循环系统案例放进教科书,配的插图是这张报告。”

深夜的中控室里,压力监测仪的绿色曲线平稳起伏。

楚云峰盯着屏幕上两条交织的波形——红色的氢气管线压力与蓝色的冷却系统流量,在某个临界点突然重合,形成完美的正弦曲线。“德国工程师说这叫量子纠缠态,”李恒泰端着两杯热奶茶走进来,杯壁上的指纹与他留在报告上的笔迹完全吻合,“两个粒子不管离多远,都会同步振动。”

楚云峰接过奶茶时,指尖触到对方无名指上的银戒——那是用他们淬火失败的第一把扳手熔铸的,内侧刻着830这个数字。“三爷爷看了我们的焊缝检测报告,”他忽然想起视频里老人浑浊的眼睛泛起的光,“说这是他见过最匀的熔深,像一个人用两只手焊出来的。”李恒泰的手指在他手背上轻轻敲出摩斯密码的节奏,那是他们在北海油田学会的暗号,翻译成汉字是“同频”。

第一场雪落进太原培训中心时,楚云峰正在调试新到的光谱分析仪。

当李恒泰的手与他一同按在启动键上,屏幕上立刻浮现出两条重叠的光谱线,峰值处的波长精确到小数点后西位。“这是我们手掌的红外光谱,”李恒泰的呼吸在镜头上凝成白雾,“老教授说,能在这个波段完全重合的两个人,体温差不会超过0.1度。”

楚云峰忽然想起沙暴夜挤在军大衣里的体温,想起上海雨夜里相握的掌心温度,想起慕尼黑淬火时共同承受的灼热。

他转头时,正撞见李恒泰睫毛上的雪花融化成水珠,顺着脸颊滑落的轨迹,与三年前他虎口滴下的血珠在钢板上晕开的纹路,形成了惊人的对称。

“阿古拉的穹顶模型获奖了。”李恒泰从抽屉里拿出个玻璃罩,里面是缩小版的库布其基地,红蓝色的管线在透明罩子下蜿蜒如血管,“评委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双螺旋结构,像活的一样。”楚云峰的指尖点在模型中央的交汇点,那里有个肉眼难辨的焊点,是他们用微型焊枪共同完成的,熔深精确到0.3毫米——那是人体红细胞的首径。

跨年晚会的钟声敲响时,两人正站在储氢罐的顶部。楚云峰从工装口袋里掏出片沙枣叶,叶片的脉络在月光下清晰如图纸。“库布其的牧民说,沙枣树要经过七次风沙才能结果。”他把叶片塞进李恒泰的掌心,感觉对方的指节在瞬间收紧,“我们现在...算是第几场?”

李恒泰的手掌翻转过来,与他十指相扣。

两人手腕上的银戒在月光下发出微光,将影子投在储氢罐的弧面上,像两道永远咬合的齿轮齿廓。“老工匠说,好的焊接没有次数,”他低头时,呼吸落在楚云峰的锁骨凹陷处,那里有块浅疤是去年检修时被飞溅的铁屑烫的,“只有开始和永远。”

远处的基地忽然亮起成片的灯光,红蓝色的管线在夜色里蜿蜒成巨大的血管,将两个站在罐顶的身影拥在中央。

楚云峰低头看向交握的双手,发现那些深浅不一的疤痕正在月光下慢慢对齐,像被同一把刻刀精心雕琢过的纹路。他想起三爷爷手册里的最后一页写着:最好的铁器,能把两个人的温度,熔成同一种心跳。

储氢罐的压力计在此时轻轻跳动了一下,指针稳定在最佳工作区间。

楚云峰忽然明白,那些未说出口的情愫早己通过无数次的触碰、无数回的对视、无数个同步的瞬间,完成了最精密的焊接。

就像此刻在罐顶相握的手,不需要言语,只凭掌心传来的温度,就能读懂彼此每一次心跳的频率。

风从草原深处吹来,带着沙枣花的清香。

李恒泰往他这边靠了靠,军大衣的肘部与他的肘部相抵,传来熟悉的力道——那是他们在太原调试机器人时,共同握住操作杆的力度;是在慕尼黑淬火时,同步下压的劲道;是在上海露台上,第一次相扣时的强度。楚云峰闭上眼睛,听着两人胸腔里传来的共振声,像两盏永远校准的频率计,在寂静的草原上,敲出最完美的节拍。

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,将储氢罐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。

楚云峰感觉李恒泰的手指在他掌心轻轻写下两个字,触感与他们刻在扳手上的缩写如出一辙。

他没有睁眼,只是反手握得更紧,让那些经过风沙、炉火、雨雪淬炼过的温度,顺着相扣的指缝,流进彼此的血脉里,成为比任何螺栓都坚固的连接。

在晨光与星光交替的刹那,两个身影在储氢罐的弧面上慢慢重叠。

那些曾经独立的疤痕、不同的掌纹、各异的体温,都在这一刻熔铸成同一种温度,同一种心跳,同一种永远咬合的频率。就像楚氏与李氏的钢铁与能源,终于在时光的锻造下,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,在库布其的草原上,开始了属于他们的、永不停歇的运转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故人当归【民国】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WK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