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的喧嚣与诗篇己然远去,长安的月色与酒香凝固成历史的琥珀。李白题壁诗中的“函数种”,如同投入时间长河的一颗微小石子,激起一圈涟漪后,便沉入水底,再无回音。那来自蜀汉格物院的微弱回响,似乎真的断绝了。
**时光流转,宋元更迭,中原大地再起烽烟。**
铁骑纵横,烽火照夜,文明的殿堂在战乱中摇摇欲坠。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最终未能抵挡蒙元的铁蹄,临安陷落,宫阙倾颓。无数珍藏典籍或在战火中焚毁,或随仓皇南逃的君臣散佚于江湖。
前朝隋唐秘府,那深藏在乙字库房最底层的“奇技淫巧”之书,亦难逃此劫。竹简帛书或被焚,或被劫,或无声地朽烂。其中,那几卷最为晦涩难懂的《函数本源》残卷,竟奇迹般地得以保全,并未化为灰烬,而是随着溃散的人流、劫掠的兵士,流落到了民间。它失去了宫廷的印记,变得如同无根的飘萍,在一双双茫然无知的手中辗转。**(解钩情节)**
最终,这残破的卷册被一位云游西方、于战乱中搜罗古物以贴补炼丹之资的老道士所得。老道士于一座破败道观的故纸堆中发现了它,拂去厚厚的灰尘,展开观看。
只见其上满是前所未见的奇异符号(∫, ∑, ?, ∞),以及纵横交错的几何线条与复杂算式。老道士文化不高,于儒家经典尚且一知半解,更遑论这远超时代的数学语言。他捻着胡须,眯眼端详了半晌,只觉得这些符号勾连转折,隐隐暗合某种玄奥的韵律,看似杂乱,细观却又似有规律。
“唔……此非上古云篆,亦非雷文天书,观其笔势走势,倒有几分符箓的韵味。”老道士自言自语道,“莫非是前朝某位修真高人,留下的丹诀秘本?只是这符文……实在怪异,闻所未闻。”
他尝试诵读,那些符号自然发不出任何有意义的音阶。但这并未打消他的热情,反而更坚信此物非同凡响——越是看不懂的,岂不越是高深莫测?他如获至宝,将这《函数本源》残卷仔细收起,与自己珍藏的《太上丹经》、《龙虎通玄要诀》等道门秘典一同放入匣中,认定这必是一种自己未能参透的古老丹书符箓。
此后,老道士炼丹之时,常将这残卷置于丹炉旁,焚香叩拜,希冀能得其神启。某一日,他忽发奇想:“既然此符箓玄奥,蕴含天地至理,何不依其形绘制,融入丹药炼制之中?或能沟通神明,助长药力?”
说干就干。他并不理解那些符号代表的是变量、积分或是级数,只是依样画葫芦,选取了几个看起来最为繁复、最具“神力”的符号(或是∑(求和),或是∫(积分)),用朱砂精心绘制在黄纸上。随后,他并非将符箓烧化入药,而是异想天开地将绘制着符号的黄纸撕碎,混入了正在炼制的“伏火矾”丹药的原料之中(硝石、硫磺、炭末以及其他一些草木药物)。
他期待着能炼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灵丹,然而丹炉中回应他的,却是一声远超预期的、猛烈无比的爆燃!
“轰!”
炉盖被猛地冲开,黑烟弥漫,整个丹房都在震动。老道士被气浪掀了个跟头,灰头土脸,骇得面无人色。待硝烟散尽,他心惊胆战地上前查看,只见丹炉内原料己焚毁大半,但残留的混合物却呈现出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灰白色泽,质地更为细腻,且隐隐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辣气息。
这次意外,没有带来仙丹,却阴差阳错地,因那被当作符箓撕碎混入的纸屑(提供了更均匀的纤维载体)和可能源自符号形状暗示的某种无意识配比调整(老道士自己都说不清),极大地促进了混合物反应的速度和强度——**早期黑火药的配方,竟由此得到了关键的改良。** 老道士不明就里,只道是符箓神力过于霸道,自己凡躯无法承受,便将那“丹书”残卷更加谨慎地收藏起来,不敢再轻易尝试,只在无人时悄悄观摩,苦思其“深意”。而那改良火药的模糊配方,则作为一门防身或唬人的“术法”,极其有限地在极小的道门圈子里隐秘流传,并未能改变历史的进程。
**又过了百余年,大明永乐年间,天下承平,国力鼎盛。**
三宝太监郑和,率领着史上无匹的庞大船队,旌旗招展,帆樯如林,再次劈波斩浪,驶向茫茫西洋,宣示天朝国威,沟通西海邦交。
船队航行至一片遥远而陌生的海域,靠近一处植被茂密、土著聚居的岛屿。依照惯例,船队派出小艇上岸补充淡水,并与当地土著进行易货贸易。担任书记员的一位中年船员,粗通几分土著语言,在交易间隙,与一位年长的土著酋长借助手势和零星词汇闲聊起来。
老酋长须发皆白,眼神混浊,似乎己活了很久很久。他指着东方太阳升起的方向,用一种混合着敬畏与神秘的语调,断断续续地讲述起一个流传于他们部落的古老传说:
“很久…很久以前…太阳睡觉再醒来的那边…有白色的神人…乘着比山还大的木船…从天边来…”老酋长挥舞着手臂,努力比划着巨船的庞大,“他们…很高大…皮肤像雪…留下…坚硬的铁器…还有…画满神秘符号的…神圣之书…”
船员听得有趣,只当是蛮荒之地的荒诞神话,类似中原的海外仙山传说。但他职责所在,仍是将这则见闻,寥寥数语,记录在了自己的航行日志的角落,简单写道:“某月某日,于某某岛,闻土人言,极东有白肤神人乘巨舟至,遗铁器、奇书云云。”
笔迹潦草,记录简略。这份日志随后汇入船队浩如烟海的文书档案之中,随着船队返航,上交朝廷有司,最终被归档存放。无人能意识到,那土著口中“画满神秘符号的神圣之书”,与数百年前蜀汉格物院流散出的《函数本源》,与那促成火药改良的“丹书符箓”,存在着任何关联。这份记录,就此湮没在历史的故纸堆中,再无人在意。
知识的链条,再一次断裂。它如同飘散在风中的蒲公英种子,有的落入石缝无声消亡,有的偶然落在沃土却无人识得,有的则飘向了更远、更不可知的方向,等待下一次,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萌发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我,马谡亦可匡扶汉室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ZQY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