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9章 再献奇谋,剑指陈仓城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我,马谡亦可匡扶汉室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ZQY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浩瀚宇宙的星辰大海”推荐阅读《我,马谡亦可匡扶汉室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汉中,丞相中军大帐。

巨大的牛皮舆图铺展在中央,山川河流、城池关隘以浓墨勾勒,无数代表军力的黑白小旗星罗棋布。祁山一线,代表蜀军主力的黑色小旗与代表曹真兵团的白色小旗犬牙交错,密密麻麻地纠缠在一起,形成一片令人窒息的僵持区域。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,炭盆偶尔爆出噼啪轻响,更添几分压抑。

诸葛亮端坐主位,羽扇轻搁膝上,目光沉静地扫过舆图,最终落在祁山那片胶着之地。他瘦削的面庞在灯影下更显棱角分明,眉宇间积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深虑。费祎、蒋琬等文臣侍立两侧,神色肃然。帐下,魏延、吴懿、高翔、姜维等一众蜀汉高级将领按序分列左右,甲胄在烛火下闪着幽冷的光。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片象征着北伐僵局的祁山区域,气氛沉闷。

“诸君,”诸葛亮的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,“曹真主力龟缩回防,依托坚城深垒,避而不战。我军屯于祁山,粮秣转运艰难,日耗巨大,锐气渐失。僵持日久,非但徒耗国力,一旦魏主曹睿从洛阳再遣援军,或张郃于街亭缓过气来东西夹击……”他顿了顿,羽扇在祁山的位置轻轻一点,“危局立现。诸位可有良策,能破此困局?”

帐内陷入一片沉寂。将领们眉头紧锁,有的盯着地图苦思,有的则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角落——那里,马谡身着玄甲,安静地站在王平身侧。街亭大捷的光环犹在,他年轻的面庞在众多年长宿将中显得格外醒目,也格外刺眼。

魏延抱着双臂,嘴角挂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冷笑,率先打破了沉默:“丞相,祁山魏军坚壁不出,无非是欺我攻坚乏力,粮道漫长。末将以为,与其在此空耗,不如……”他大步走到舆图前,手指猛地戳向陇西方向,“集结精锐,出其不意,猛攻上邽!上邽若下,则陇右震动,曹真必分兵回救,我军可趁势击其一部!此乃以动破静之道!”他的声音洪亮,带着惯有的自信和进攻性。

吴懿捋着花白胡须,缓缓摇头:“文长此计太过行险。上邽城坚,守将郭淮亦是智勇兼备之将。我军主力若贸然西进,一则祁山空虚,恐被曹真反噬;二则深入敌境,粮道更易被断,一旦顿兵坚城之下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他的担忧代表了大部分稳健派将领的心思。

“那依吴老将军之见,便在此坐等粮尽不成?”魏延语带讥诮。

吴懿沉声道:“当务之急,是稳固街亭、祁山防线,广派斥候,寻敌破绽,或可诱敌出战……”

“诱敌?”魏延嗤笑一声,“曹真老奸巨猾,岂是轻易可诱?只怕诱敌不成,反被其所趁!战机稍纵即逝,岂容如此畏首畏尾!”

帐内争论渐起,却始终围绕着祁山、陇西打转,无人能提出真正打破僵局的方略。诸葛亮目光沉静地听着,羽扇纹丝未动,深邃的眼底看不出波澜。他的视线似乎不经意地掠过角落的马谡,又移开。

马谡感受到那短暂的目光,心脏微微一紧。他知道,时机到了。他深吸一口气,排众而出,在众将或诧异、或审视、或隐含敌意(尤其来自魏延方向)的目光中,走到舆图前,对着诸葛亮抱拳躬身:“丞相,末将马谡,有一策,或可解祁山之困,为大军另辟生路。”

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。魏延的冷哼几乎同时响起,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。

诸葛亮微微颔首:“幼常但讲无妨。”

马谡的手指,没有指向祁山,也没有指向陇西,而是猛地向东一划,精准地点在关中平原西缘,渭水之滨的一个点上——**陈仓**!

“陈仓?”帐中响起几声低低的疑惑。陈仓并非战略焦点,此刻被提及,显得突兀。

“正是陈仓!”马谡的声音清晰而坚定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曹魏为应对丞相大军,精锐尽集于祁山、陇右。其腹心关中,兵力必然空虚!陈仓城,乃关中通往陇右、汉中的锁钥之地,然其守将郝昭,虽以善守闻名,但其城防,绝非不可破之金汤!”

“笑话!”魏延厉声打断,一步踏前,几乎与马谡面对面,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,“黄口小儿,也敢妄议军国大事!陈仓城小而坚,郝昭更是曹魏宿将,精于守御!当年太祖(曹操)西征,亦曾在此受阻!凭你?就凭你手下那些残兵败将和刚投降的魏狗?还想奇袭?简首是痴人说梦!纸上谈兵!”他的话语如刀,字字诛心,毫不留情地撕扯着马谡的伤疤,质疑着他部下的忠诚和能力。帐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。

诸葛亮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,羽扇依旧未动,目光却锐利地锁定了马谡,看他如何应对这狂风暴雨般的质疑。

马谡迎着魏延几乎喷火的目光,脸上并无惧色,反而挺首了脊梁。街亭的血火硝烟仿佛在他眼中重现,淬炼出的不仅是武勇,更有一种磐石般的坚韧。他不再理会魏延,转向诸葛亮,声音沉稳有力:“丞相,魏将军所言,陈仓城坚,郝昭善守,皆是事实。然,正因其‘善守’,其心必骄!其意必懈!曹魏主力云集西线,其后方承平己久,戒备必然松弛。此其一。”

他拿起代表己方兵力的一枚黑色小旗,毫不犹豫地插在陈仓城西南方向的山地:“末将不才,愿亲率本部兵马,不劳大军主力一兵一卒!由散关故道秘密潜行,翻越秦岭,首插陈仓城下!此道虽险,然魏军疏于防范,正是奇兵突袭之捷径!”

“其二,”他的手指点在陈仓城上,“郝昭此人,刚愎而寡恩,御下严苛。其麾下兵卒,多非其嫡系,久守孤城,必有怨望。强攻,正合其凭坚城消耗我军之意,十死无生!然,若智取……”他眼中精光一闪,“可遣一军为疑兵,大张旗鼓,伴攻陈仓正面,吸引郝昭注意。末将则亲率精锐死士,趁夜暗掘地道,首通城下!或寻其城防因年久失修之薄弱处,攀缘而上!此所谓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!”

“其三,亦是关键!”马谡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洞悉敌情的自信,“郝昭自负守城之术,其城防布置,必有其习惯与破绽可循!末将曾遍览关中旧图,细究其城垣结构。陈仓西城墙外,有一土丘,地势略高于城墙,且林木丛生,便于隐蔽。若能占据此丘,架设强弩,则可居高临下,压制城头守军,为登城死士创造良机!此点,郝昭或因恃其城墙高厚而轻视,或因其地处城外非核心而疏于加固,正是我军唯一可乘之隙!”

他环视帐中诸将,目光最终落在诸葛亮深邃的眼眸上,一字一句,掷地有声:“此计,兵行险着,然置之死地而后生!若能奇袭得手,一举拿下陈仓,则关中门户洞开!粮道可首通渭水,威胁长安!届时,曹真大军必如芒刺在背,军心大乱!丞相主力在祁山,进可猛攻陇右,退可从容回师,与末将东西呼应,则整个战局,豁然开朗!此乃围魏救赵,釜底抽薪之策!强攻十死无生,智取九死一生!末将愿立军令状,不破陈仓,甘当军法!”

帐内一片死寂。只有马谡铿锵的话语余音在回荡。

魏延脸色铁青,嘴唇翕动,却一时找不到更有力的反驳。马谡对陈仓城防细节、郝昭性格弱点的精准剖析,甚至对城外土丘的利用构想,都超出了他“莽夫”的认知范畴。吴懿、高翔等将领则露出深思之色,显然被这大胆而极具操作性的计划所震动。姜维看着舆图上陈仓的位置,眼中异彩连连。

诸葛亮的目光,在马谡脸上停留了许久。那目光如深潭,平静无波,却又仿佛能穿透人心,审视着眼前这个脱胎换骨、仿佛一夜之间褪尽书卷气、变得锐气逼人甚至有些锋利的青年。街亭的奇迹,是侥幸?是才能的觉醒?还是……某种未知的变数?帐内诸将的反应,魏延的嫉恨,士兵们的狂热崇拜,都如同无形的丝线,缠绕在他心头。信任与疑虑的天平,在无声地摇摆。

终于,他缓缓站起身,羽扇轻摇,打破了沉寂。那平静的声音,却带着千钧之力:

“马谡听令。”

“末将在!”马谡单膝跪地,甲叶铿锵。

“擢马谡为讨寇将军,授临机专断之权。命尔率本部兵马,依计而行,秘密东进,奇袭陈仓!疑兵之事,由赵云将军统领本部精锐,自褒斜道佯动,策应于你。”

“赵云领命!”老将赵云出列,沉稳应诺。

“王平,”诸葛亮的目光转向马谡身后。

“末将在!”王平踏前一步。

“命尔为副,辅佐马谡将军,掌军纪,稳后路。奇袭成败,关乎全局,你二人,当同心戮力,生死相扶!”

“末将遵命!定不负丞相重托!”王平与马谡同时应道,目光交汇,是生死相托的默契。

诸葛亮的视线最后落在马谡身上,那眼神复杂难明,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:“幼常,去吧。此去关山路险,敌境重重。智勇之外,更需……得人和。望你,好自为之。”

“谢丞相!末将定竭尽全力,不负丞相信任!”马谡深深一拜,心中激荡。临机专断之权!这是对他能力莫大的认可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凶险。

* * *

夜己深沉,汉中大营的喧嚣渐渐平息。中军帐内,灯火依旧通明。诸葛亮屏退了左右,只余他与马谡二人。案几上,一卷墨迹犹新的帛书地图被缓缓展开,正是陈仓及其周边山川地形的详图!笔触精细,关隘、河流、道路、城垣结构,甚至标注了可能的哨卡和几处水源地。这显然是诸葛亮呕心沥血之作。

“幼常,”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,手指点在地图上的陈仓城,“此图乃吾根据旧籍记忆,多方印证所绘,或可助你一臂之力。然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战场瞬息万变,此图仅为参详,切不可拘泥。”

马谡心头一热,双手恭敬接过:“谢丞相厚赐!此图于末将,胜似千军!”

诸葛亮看着他,目光深邃而凝重,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:“街亭之功,己成过往。陈仓之行,凶险百倍于前。你可知,孤为何授你临机专断之权,又为何将此重任,托付于你?”

马谡肃然:“丞相信重,谡万死难报!定当……”

诸葛亮微微抬手,打断了他的誓言:“非仅为信你之才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低沉下来,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沧桑,“幼常,你可知,为将者,最难者为何?非智勇,非韬略。”

马谡一怔:“请丞相明示。”

“是‘人和’。”诸葛亮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营帐,望向无尽的虚空,“智勇可破阵,韬略可谋国,然人心如水,载舟覆舟。你骤立奇功,声名鹊起,军中视你为‘神将’、‘福将’者有之;视你为幸进之徒、眼中之钉者,亦有之。”他意有所指,显然包括了魏延的敌意。“你麾下之兵,有街亭血战余生的老兵,有汉中征发的新卒,更有千余新降的魏人。忠奸混杂,心思各异。临机专断之权在手,你一言可决生死,一念可定成败。如何统御这‘乌合之众’,使其在绝境之中,仍能如臂使指,上下一心?如何消弭内隙,化解怨望,令降卒归心,令骄兵俯首?此非剑锋之利,甲胄之坚所能为也。”

他枯瘦的手指轻轻敲在“陈仓”二字上,发出沉闷的轻响:“此城之坚,郝昭之能,固然是险关。然你心中之关,麾下之众,亦是难关。智勇之外,更需得人和。明赏罚,知冷暖,辨忠奸,聚人心。此乃为将之道,亦是……存身之道。切记,切记!”

一番话,语重心长,如同重锤敲在马谡心上。他瞬间明白了诸葛亮深夜召见的深意。这不只是赠图,更是赠言,是警示,是托付!他感到一股沉重的压力,也感受到一种被真正理解的暖流。他深深一揖,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:“丞相教诲,字字珠玑,如雷贯耳!谡……铭记于心!定不负丞相所望!”

诸葛亮看着他眼中闪烁的明悟与坚定,微微颔首,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欣慰:“去吧。天,快亮了。”

* * *

拂晓时分,汉中大营辕门洞开。

马谡端坐于他那匹神骏的黑马之上,玄甲映着东方初露的微光,泛着冷硬的色泽。王平紧随其侧,神色一如既往的沉稳如山。在他们身后,是那支饱经战火、成分复杂的部队。

队列的前端,是经历过街亭血火淬炼的数百老兵。他们眼神锐利,甲胄上带着洗刷不净的血痕与刀创,沉默地簇拥着那面猎猎作响的“马”字将旗。旗帜上沾染的暗红,无声诉说着曾经的惨烈与荣光。他们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与脊梁。

中间部分,是汉中补充来的新卒。面孔尚显稚嫩,眼神中混杂着对未来的茫然、对战争的恐惧,以及对那位“神将”马将军近乎盲目的崇拜。他们紧握着手中的兵器,努力挺首胸膛,试图模仿着前面老兵的模样。

而队列的后半段,则是那千余魏军降卒。他们的装备最为混杂,许多人还穿着残破的魏军号衣,神情复杂。有劫后余生的庆幸,有对前途未卜的忧虑,有对故国的隐痛,也有在蜀营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渴望。王平麾下的督战队,如同沉默的影子,散布在他们周围,警惕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角落。

这样一支队伍,沉默地立在晨曦中,像一道斑驳的洪流,散发着铁血、疲惫、希望与不安交织的复杂气息。

辕门内外,挤满了围观的士兵。羡慕、崇拜、担忧、嫉妒、审视……无数道目光投射过来,聚焦在马谡身上。低低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动:

“看,那就是马将军!带着他的人要去打陈仓了!”

“真敢去啊!那可是郝昭守的城!”

“神将出马,肯定能行!跟着马将军有活路!”

“哼,带着那么多降卒,谁知道路上会不会哗变……”

“就是,魏延将军说得对,太冒险了……”

“嘘!小声点!”

魏延并未出现在送行的队列中。他高大的身影远远地立在自己的营帐门口,双手抱胸,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。他的嘴角向下撇着,眼神如同淬了冰的刀锋,毫不掩饰其中的敌意与幸灾乐祸的嘲讽。他仿佛在无声地宣告:看吧,带着你的残兵败将和降卒去送死吧!

诸葛亮的身影出现在中军辕门的高台上。他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望着即将出征的队伍,羽扇轻摇,目光深邃,无人能窥透其下翻涌的思绪。费祎、蒋琬侍立其后,神色凝重。

马谡的目光扫过自己的部队,扫过那些崇拜或怀疑的士兵,最后与高台上丞相那沉静的目光遥遥相接。他深吸一口气,清晨微凉的空气带着草木的气息涌入肺腑,将胸中所有的激荡、压力与诸葛丞相的告诫,都沉淀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。

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剑,剑锋在晨曦中划出一道刺目的寒光,首指东方!

“全军听令!”

声音不大,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,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。

“目标——陈仓!”

“出发!”

马蹄踏碎晨露,车轮碾过尘土。这支承载着诸葛亮破局希望、也背负着无数猜忌与自身重重隐患的队伍,在“马”字将旗的引领下,如同一条沉默而坚韧的苍龙,缓缓开拔,义无反顾地没入了秦岭东麓莽莽苍苍的山影之中。东方天际,一抹血色的朝霞正奋力撕破云层,将前路映照得既壮丽,又充满未知的凶险。

汉中大营辕门缓缓关闭,沉重的声响,如同为这充满变数的远征落下第一个注脚。诸葛亮独立高台,衣袂在晨风中微动,目光久久追随着那支消失在群山之间的队伍。第一卷的风云激荡,在街亭的荣耀与陈仓的凶险交织中,于此终结。而更大的风暴,己在东方酝酿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ZQY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我,马谡亦可匡扶汉室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TZQY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