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源县姜家大院,夜风阵阵。
姜九站在后院的石阶上,怀中抱着刚满月的儿子姜战略。小家伙睡得正香,偶尔吧嗒一下小嘴,肉嘟嘟的小手攥成拳头。
“九哥,孩子该喂奶了。”苏芷若从房里走出来,月光下那张清丽的脸庞透着母性的温柔。
姜九轻轻将儿子交给苏芷若,目光却没有离开远山的方向。那边还能隐约看到火光,估计是李云龙在庆祝王岩的顺利过关。
“九哥在想什么?”柳如烟端着一碗热茶走过来。
“想李云龙。”姜九接过茶碗,轻啜一口,“老李这次虽然过关了,但各方势力都被惊动了。咱们这套把戏,还能玩多久?”
王伯从前院小跑过来,脸色有些紧张:“老爷,刚才有几个生面孔在县里打听咱家的情况。听口音,有山东的,有关中的,还有说话带洋腔的。”
姜九眉头一皱。看来各方势力的触手都伸过来了。
“老爷,咱们要不要......”王伯做了个手势。
“不用。”姜九摆摆手,“现在动手只会惹更大麻烦。”
苏芷若抱着孩子在一旁听着,忽然开口:“九哥,芷若有个想法。”
“你说。”
“咱们总是变武器出来,早晚会露馅。”苏芷若轻拍着怀中的孩子,“为什么不自己造呢?”
姜九愣了一下。自己造?这个想法倒是没考虑过。
“芷若的意思是......”
“招人才。”苏芷若眼中闪着光芒,“医生,工程师,技术工人。与其依赖那些凭空出现的东西,不如建立真正的生产能力。”
柳如烟也点点头:“芷若说得对。九哥,现在到处都是战乱,很多有本事的人都在逃难。如果咱们能收留收留......”
姜九放下茶碗,在院子里踱步。脑子里飞快思考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。
系统确实强大,但总是凭空变东西,破绽太多。如果能建立真正的生产能力,不但能减少暴露风险,还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。
“王伯。”姜九停下脚步,“咱家现在有多少现银?”
王伯掰着手指头算了算:“老爷,加上这段时间军火生意的收入,大概有十五万大洋。”
“够了。”姜九走到柳如烟面前,“烟儿,明天你派人去太原,平遥,甚至北平,打听那些逃难的知识分子。医生优先,工程师其次,还有会摆弄机械的老师傅。”
“九哥,这些人会愿意来吗?”柳如烟有些担心。
“愿意。”姜九很确定,“现在是什么时候?到处都是战乱,有口饭吃就不错了。咱们开出的条件,足够让人动心。”
苏芷若抱着孩子走过来:“九哥,医疗这块我来负责。我在协和医学院还有些同学,如果能联系上......”
“好!”姜九拍拍苏芷若的肩膀,“枪炮只能决定我们能打多远,但医生和工程师,决定我们能走多远。”
王伯听着这话,眼睛一亮:“老爷,您的意思是要建工厂?”
“不只是工厂。”姜九看着后院那些新建的房屋,“医院,学校,研究所。咱们要建一个完整的体系。”
正说着,院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。
虎子牵着马从门外跑进来:“姜老板!团长让我给您送信!”
姜九接过信封,就着月光看了看。李云龙在信里提到,王岩己经回延安了,而且给独立团写了很好的评价。但同时也警告,各方势力的关注度都很高,近期要格外小心。
“虎子,告诉李团长,让老老实实训练部队,别再搞什么大动作。”姜九将信收起来,“还有,如果有人来打听我的消息,就说我去南洋了,短期内不会回来。”
“是!姜老板!”虎子敬个礼,翻身上马离去。
苏芷若看着姜九:“九哥,你真的准备去南洋?”
“不去南洋,但要让人以为我去了。”姜九回到石阶上坐下,“现在各方势力都在查那个神秘华侨,咱们得让这个华侨彻底消失。”
“那以后怎么办?”柳如烟问道。
“以后就是晋商姜九。”姜九端起茶碗,“一个有点钱的本土商人,偶尔资助点抗日部队,但绝对不是什么神秘华侨。”
......
三天后,太原城。
一辆马车在混乱的街道上颠簸前行。车上坐着一个穿着长袍的中年人,正是姜九派出的管家老王。
老王的任务很明确:寻找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工作的知识分子,特别是医生和工程师。
马车停在一个破旧的客栈门前。老王跳下车,走进客栈大堂。
“掌柜的,听说最近有不少从北平来的先生住在这里?”老王掏出几个银元,“我家老爷想请几位有本事的先生去做事。”
掌柜的眼睛一亮,接过银元:“有有有!楼上住着好几位。有教书的,有看病的,还有几个在洋行做过事的。”
“能否引见一下?”
掌柜的点点头,带着老王上了楼。
推开一间房门,里面坐着三西个人,都是西五十岁的中年人。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亮剑多子多福开局奖励一个军火库 衣服虽然洗得干净,但明显看得出生活拮据。
“几位先生,这位老王是河源县姜老爷的管家。”掌柜的介绍道,“姜老爷想请几位先生去做事。”
一个戴眼镜的瘦高个站起身:“敢问姜老爷是做什么买卖的?”
老王早就准备好了说辞:“我家老爷经营药材生意,在河源县有个大院子。现在想开个医馆,办个学堂,需要几位有本事的先生。”
“待遇如何?”另一个胖些的中年人问道。
“每月二十大洋,包吃包住。”老王报出价格,“如果是特别有本事的先生,价格还可以商量。”
房间里的几个人对视一眼。二十大洋在现在这个年月,己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。
眼镜先生开口:“敢问老王兄,姜老爷对我们有什么要求?”
“没什么特别要求。”老王笑道,“就是希望几位先生能安心做事,不要到处乱说话。毕竟现在时局不太平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”
“可以理解。”眼镜先生点点头,“在下姓陈,北平医学院毕业,做过十年医生。”
胖个子也站起身:“在下姓赵,在德国学过机械,回国后在兵工厂做过工程师。”
老王心中大喜。一个医生,一个工程师,正是姜老爷需要的人才。
“那就这么定了。”老王掏出一叠银票,“这是安家费,每人五十大洋。明天咱们就启程回河源县。”
......
五天后,河源县姜家大院。
老王带着十几个人回到大院。这批人里有医生,有工程师,有教师,还有几个会摆弄机械的老师傅。
姜九在前院接见了这些人。
“诸位先生远道而来,辛苦了。”姜九拱手致意,“在下姜九,祖上经商,现在主要做药材买卖。”
陈医生上前一步:“姜老爷,听说您要开医馆?”
“不只是医馆。”姜九指着后院方向,“我准备建一个医疗中心,配备最好的设备,最好的药品。陈先生如果愿意,可以担任主任医师。”
陈医生眼睛一亮:“真的?”
“当然是真的。”姜九转向赵工程师,“赵先生,我还准备建个机械作坊,修理各种设备,甚至可以制造一些简单的机械。您看如何?”
赵工程师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:“姜老爷,您真的舍得投这么多钱?”
“舍得。”姜九语气很坚定,“现在是什么时候?国难当头,有钱不花,还留着干什么?”
接下来几天,姜家大院热闹得像个建筑工地。
后院深处,一座座新建筑拔地而起。医疗中心配备了从天津进口的X光机和手术台,机械作坊里摆放着各种车床和钻床。
苏芷若穿着白大褂,在医疗中心里忙前忙后。那些新来的医生护士都很敬重苏芷若,不但因为苏芷若的医术,更因为苏芷若在这个体系中的特殊地位。
“陈医生,这台X光机您会用吗?”苏芷若指着那台崭新的设备。
陈医生摸着机器,眼中满是兴奋:“苏主任,这是德国西门子的最新产品!我在北平协和见过,但从来没机会操作。”
“那就慢慢学。”苏芷若微笑道,“姜老爷说了,设备坏了可以修,人没了就真没了。”
另一边,机械作坊里也是热火朝天。
赵工程师带着几个老师傅,正在组装一台缝纫机。这台缝纫机是从上海买来的散件,需要自己组装。
“赵师傅,这个齿轮好像不太对。”一个年轻的师傅拿着零件。
“让我看看。”赵工程师接过齿轮,仔细观察,“这个齿轮的间距有问题,需要重新加工。”
姜九站在作坊门口看着这一切,嘴角勾起一抹笑意。
这才对嘛。
真正的实力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武器,而是这些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才和设备。
“九哥。”柳如烟走到姜九身边,“账房那边算了算,光是这些设备和人员工资,每个月就要花掉五千大洋。”
“花得值。”姜九没有丝毫心疼,“烟儿,你知道德国为什么这么厉害吗?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德国有最好的工程师,最好的技术工人,最好的工厂。”姜九指着机械作坊,“武器装备可以买,但制造武器装备的能力,必须自己培养。”
正说着,王伯匆匆跑过来。
“老爷!出事了!”王伯脸色苍白,“县里来了好多人,都是穿军装的!说是要搜查咱们家!”
姜九眉头一皱:“什么军装?”
“有穿灰布军装的,有穿黄呢军装的,还有几个穿便衣的。”王伯擦着汗,“老爷,他们马上就要到了!”
姜九回头看看那些刚刚建成的设备,心中暗骂。
看来各方势力还是不甘心,要亲自过来查看。
“所有人听着!”姜九大声喊道,“客人来了,都收拾好东西,该干什么干什么。记住,咱们就是个普通的药材商人,开个小医馆,建个小作坊,没什么见不得人的。”
院门外,马蹄声越来越近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DM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