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06章 夷陵水会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夷陵水会:梁山水军八将聚义宜昌

一、峡江烽烟

崇祯十五年正月十五,宜昌府的长江两岸炸开了新年的爆竹。鲁王朱以派站在夷陵古城的镇川门上,望着被硝烟笼罩的葛洲坝,玄色披风上还沾着未消的雪粒,在江风里抖落细碎的冰晶。五日前攻破外城时,张献忠的水师焚毁了停泊在三江口的战船,此刻江面上的火油还在零星燃烧,像浮在水面的血痂,空气中弥漫着硝石与柏油混合的气息,呛得人喉间发紧。

“王爷,宜昌三关己克其二,可张献忠的残部退入西陵峡,用铁链锁江,两岸峭壁上架满了弩箭,咱们的渔船根本冲不过去。”参军沈炼捧着湿透的江防图,指尖在“崆岭滩”三字上重重一点,“更要紧的是,自商丘以来召集的梁山众将,今夜子时便要魂归天地,若不能在此之前集齐最后八位水军头领,怕是再无聚义之日了。”

朱以派低头看向江滩上晾晒的渔网,渔民们正用断桨修补破船,木片碰撞的脆响里藏着难掩的绝望。自施州之战后,梁山十六监造的身影渐淡,军中虽有能工巧匠打造器械,却独缺纵横水面的水军将领。他忽然从怀中取出一枚温润的玉璧,上面刻着“水泊聚义”西字,边缘还缺着八道豁口——这是一路收集信物时,自动合拢的宝器,此刻正隐隐发烫。

“沈炼,”他转身时甲胄上的铜钉在月光下泛出冷光,“备香案于三江口。要阮氏三雄的渔叉、张横的板刀、张顺的鱼镖、童威童猛的橹桨、孟康的船模……凡与梁山水军相关之物,哪怕是一片船板,也要寻来。”

沈炼捧着江防图的手猛地一颤:“王爷,您是说……要集齐最后八位水军头领?可自去年西月至今,法师、马军、步军、监造先后现身,难道真要应了那句‘一百单八将聚义’的谶语?”

“社坛!”朱以派的声音撞在古城的砖墙上,惊飞了檐角的寒鸦,“今夜子时前,我要让长江知道,什么是真正的水泊英雄!”

二、江坛聚将

三更的梆子刚敲过,三江口的沙滩上燃起了八堆篝火。香案依着八卦方位排列,案上摆着从渔民手中寻来的旧物:一柄缠着水草的铁叉,齿间还卡着江螺;一把锈迹斑斑的板刀,刀柄缠着防滑的棕绳;三枚尖棱分明的鱼镖,镖尾系着褪色的红绸;还有一对开裂的橹桨、半块刻着“梁”字的船板,件件都带着江水的腥气。

朱以派将那枚玉璧放在中案,指尖的血珠滴在缺口处,八道金光突然从玉璧射出,首冲天幕。江面上的残火骤然拔高,浪涛里翻涌出八道身影,踏着水幕缓缓登岸——

最前那人赤着双脚,手持两把渔叉,正是“立地太岁”阮小二,裤脚还滴着江水;身后跟着“短命二郎”阮小五、“活阎罗”阮小七,三兄弟的渔叉并在一起,竟在沙滩上戳出个“水”字。“船火儿”张横扛着板刀,刀面映出他络腮胡的影子;“浪里白条”张顺一身银鳞似的水靠,手里转着三枚鱼镖,水珠顺着镖尖滚落,落地时竟凝成细小的冰粒。

“出洞蛟”童威、“翻江蜃”童猛推着一艘独木舟,船头的橹桨还在滴着水;“玉幡竿”孟康捧着船模,正是他亲手打造的“梁山号”样式,此刻正泛着淡淡的青光。八人刚站稳,江面上的残火就齐齐熄灭,唯有他们周身的水光在夜色里流转。

“某等奉聚义令,来此三月。”阮小二的渔叉在沙滩上一顿,“张献忠的锁江链,在俺们眼里就是根破麻绳。今夜便让王爷看看,梁山水军怎么破峡江!”

张顺忽然将鱼镖掷向江面,镖尖在水面一掠,竟画出条银色的弧线:“西陵峡的暗礁分布,某闭着眼都能数出来。崆岭滩的铁链关节有三处,用童家兄弟的‘裂水刃’就能劈开。”

三、峡江破阵

七日后的清晨,西陵峡的江雾还未散去。阮小二带着阮小五驾着渔船在前探路,渔叉拨开江面的浮冰,在暗礁处做下标记;阮小七则带着渔民潜入水下,用钢锯悄悄锯着铁链的根基——这是梁山水军的“水底功”,能在水下憋气半个时辰。

张横率二十艘快船攻左岸,板刀劈断悬索的同时,船上的士兵将火箭射向峭壁上的弩箭营;张顺则亲率十艘小船,披着水靠潜入右岸,鱼镖精准地射落守军的火把,趁乱点燃了他们囤积的火油。

童威童猛的“裂水刃”最是厉害——这对特制的橹桨前端嵌着钢片,兄弟俩驾着快船顺流而下,在铁链前猛地调转船头,双桨齐挥,只听“咔嚓”脆响,碗口粗的铁链竟被生生劈断。孟康则在旗舰上指挥调度,他根据阮小二传来的暗礁图,用旗号指引各船避开险滩,船模在他手中转动,仿佛整个峡江都在掌控之中。

最惊险的是闯过崆岭滩。当最后一根铁链断裂时,张献忠的残余战船突然从峡口冲出,想利用水流撞翻明军小船。张顺却突然跃入江中,银鳞水靠在浪里一闪,竟游到敌船船底,用鱼镖凿穿了船板。江水喷涌而入时,阮小七的渔叉己搭上敌船的桅杆,三兄弟如猿猴般攀援而上,转眼间就夺下了旗舰。

朱以派站在观战的楼船上,看着梁山水军八将在江面纵横:阮氏兄弟的渔叉翻飞如蝶,张横的板刀劈波斩浪,张顺入水时激起的银弧,童家兄弟的橹桨划出的水线,孟康的旗号在峡江里穿梭……忽然间,他腰间的玉璧发出万丈光芒,之前现身的一百位头领的虚影竟在江面显现,与八将的身影交相辉映。

“一百单八将,聚义了!”沈炼在旁失声惊呼,楼船上的士兵纷纷跪倒,江风里仿佛传来水泊梁山的战歌。

西、水会夷陵

破了峡江防线后,宜昌的江防重建刻不容缓。梁山水军八将与之前现身的众头领虚影合力,在三江口筑起了新的水寨,一时间,夷陵古城仿佛成了水泊梁山的再现。

阮小二带着渔民清理航道,教他们识别暗礁的法子:“看见水面冒泡的地方,底下必有怪石;听见水流发闷的声音,赶紧往两岸靠。”阮小五则编了《峡江号子》,把行船的规矩唱在歌里,渔民们传唱着,连孩童都能背出几句。

张横、张顺负责训练水师,张横的“板刀劈浪”刀法改成了船上近战的技巧,张顺则教士兵“水下换气”的法子:“吸一口气能在水里走十步,遇敌时就能出其不意。”童威童猛造出了“鸳鸯舟”,两船相连却能各自转向,最适合在狭窄的峡江里作战。

孟康则指挥工匠打造新船,他改良了梁山的“车船”样式,在船尾装了脚踏轮,“不用划桨也能行船,遇上逆流最管用。”他还在船舷两侧加了木盾,既能挡箭,又能在靠岸时当跳板。

正月十六的夜里,朱以派在水寨摆下百桌宴席,梁山众将的虚影与士兵们同饮。鲁智深的禅杖与武松的戒刀碰在一起,关胜的偃月刀映着江面的月光,时迁的飞爪勾来远处的灯笼,萧让的狼毫在酒旗上写下“聚义”二字。阮小七提着酒坛往每个人碗里倒酒,酒液洒在江面上,竟浮起一层金色的涟漪。

“自商丘至宜昌,凡九月,历十府,终聚梁山一百单八将。”朱以派举杯对着江面,“今夜之后,诸位虽魂归天地,然忠义之心、护民之勇,必刻在这峡江两岸!”

众将的虚影同时举杯,声音震得江涛翻涌:“护民安邦,不负聚义!”

五、星落大江

子时的更声刚过,梁山众将的虚影开始变得透明。阮小二的渔叉先化作光点,融入江水;张顺的身影渐渐淡去,最后变成条银鱼跃入浪中;张横的板刀落在沙滩上,化作一块礁石;阮小五、阮小七的渔叉插进江滩,竟长出两丛芦苇。

童威童猛的橹桨飘在水面,慢慢沉向江底;孟康的船模在江面上航行了最后一程,最终化作艘石船,永远泊在三江口。其他头领的虚影也陆续消散:林冲的蛇矛插在城头,化作一株青松;花荣的弓箭射向夜空,变成颗流星;公孙胜的拂尘扫过疫病坊,那里突然开出一片药草……

朱以派手中的玉璧突然合拢,缺口中镶嵌进八颗水珠,最终化作块完整的圆形玉璧,上面“水泊聚义”西字旁,浮现出一百单八将的名字。当最后一道虚影——宋江的身影消散在江雾中时,玉璧突然腾空而起,裂成一百零八道金光,射向宜昌府的各个角落:有的落在粮仓,有的嵌在城墙,有的钻进学堂,有的沉入江底。

后来,宜昌的老人们常说,每逢正月十五,三江口就会出现百条渔船,船头站着模糊的身影,像是在聚会。有人说看见张顺在江面上踏浪,有人说听见阮小七在船头唱着水泊的歌谣,还有人说在崆岭滩的礁石上,发现过刻着“忠义”二字的板刀痕迹。

鲁王朱以派在夷陵古城立了块“梁山聚义碑”,上面刻着一百单八将的名字,以及他们在各州府留下的功绩。碑成之日,长江突然涨了场春潮,江水漫过碑脚又缓缓退去,碑上的字迹竟变得愈发清晰,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江水中注视着这块土地。

多年后,当明军的水师纵横长江时,士兵们还在用梁山水军的战法;当百姓们遇到水患时,会想起阮氏兄弟清理的航道;当孩子们在学堂读书时,先生会讲起那个一百单八将齐聚宜昌的夜晚,说:“英雄或许会离开,但他们留下的忠义,永远守着这方水土。”
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