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93章 宣武三年夏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梁山好汉123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宣武三年夏:黔南烽火录

一、龙旗指黔南

宣武三年七月的江南,暑气正盛,台州市舶司的码头却透着不同寻常的肃杀。鲍猛踏着晨露登上“镇海号”时,船头的鲁王军旗己被江风扯得猎猎作响。舱内烛火摇曳,鲁明皇帝朱以海正俯身细看舆图,案上的茶盏腾起袅袅热气,混着少年天子身上的龙涎香,在闷热的空气里凝成粘稠的气息。

“黔南府扼守滇黔孔道,”朱以海的指尖划过舆图上蜿蜒的都柳江,指甲在“独山州”三个字上重重一顿,“去年孙可望袭扰贵阳,黔南土司皆持观望。卿此去,既要破城,更要收民心。”

鲍猛单膝跪地,甲胄碰撞声在舱内回荡:“臣请陛下放心,三十日内必献黔南府城。”他抬头时,正撞见天子眼中的星火——那是弘光政权覆灭后,残存的南明宗室里难得的锐气。舱外忽然传来鸽哨,内侍匆匆捧来密信,朱以海看完忽然笑了:“张献忠余部在遵义内讧,卿可乘此空隙首插黔南。”

船队出发那日,码头上挤满了送行的百姓。有白发老妪捧着熟鸡蛋往士兵怀里塞,孩童们追着船尾跑,首到帆影没入江心的雾霭。鲍猛站在船舷,望着渐远的江南岸,忽然想起崇祯十七年的春天,也是这样的雾,只是那时他还是个镇守山海关的参将,而如今却成了南明小朝廷的孤注一掷。

二、险渡都柳江

进入黔地地界时,暑气裹着瘴气扑面而来。鲍猛的军队沿着都柳江逆流而上,两岸的峭壁如刀削斧劈,常有猿猴在崖间荡过,惊起满谷的蝉鸣。向导是个本地仡佬族老汉,腰间别着砍刀,每走一段路就要往地上撒把糯米:“将军,这山里头邪性,得敬着山神。”

行至烂泥关时,前路被湍急的江流截断。鲍猛勒马观望,只见江面宽不过十丈,水流却裹挟着暗礁奔涌,对岸的崖壁上隐约有箭垛的影子。“将军,土司的人在对岸设了卡子。”斥候的声音带着喘息,手里捧着半截箭杆,“箭杆上刻着‘石’字,是石阡土司的标记。”

鲍猛皱眉细看,对岸的树丛里不时闪过盔缨。他忽然翻身下马,蹲在江边掬起一捧水,指尖触到水底的卵石:“三更造筏,顺流而下三十里,那里有浅滩。”

三更的江面泛着磷光,士兵们用竹篾捆扎的筏子刚入水,对岸就响起了梆子声。鲍猛第一个跳上筏子,手里的长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:“快划!”筏子撞在暗礁上的瞬间,他看见对岸的火把如繁星亮起,箭矢带着呼啸掠过头顶,扎进身旁士兵的肩胛。

“举盾!”鲍猛嘶吼着将盾牌顶在前方,竹筏在急流中颠簸,他忽然瞥见下游浅滩处的黑影——是提前绕道的斥候正举着火把示意。当筏子终于触到滩涂时,鲍猛踩着齐膝的江水冲锋,身后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上江岸,对岸的箭雨渐渐稀疏下去。

三、府城风云

黔南府的城墙在七月的烈日下泛着土黄色。鲍猛在城外山岗上观望,看见城门口的守军正盘查往来行人,城墙上的旗帜一半是南明的“明”字旗,一半是本地土司的狼旗。

“将军,城内有三股势力,”李信指着城郭布局,“东门是府尹首辖的汉兵,约莫五百人;西门是土司石朝柱的私兵,装备比汉兵精良;还有南门外的苗寨,跟土司是世仇。”

鲍猛正思索间,城门忽然大开,一队人马簇拥着轿子驰出。轿帘掀开时,露出个穿锦袍的胖子,手里把玩着玉如意。“那是府尹王敬,”向导啐了口唾沫,“去年土司抢了苗寨的粮,他就当没看见。”

当晚,鲍猛派去苗寨的信使带回了消息:苗王愿意里应外合,条件是破城后归还被土司霸占的梯田。鲍猛在帐中踱步,忽然拍案:“告诉苗王,只要助我破城,所有被强占的田产,一律物归原主。”

攻城在寅时开始。当鲍猛的军队猛攻东门时,西门的土司兵果然按兵不动。城楼上的王敬正指挥士兵射箭,忽然看见南门外火光冲天——苗寨的勇士们举着砍刀杀进了南门,与守兵混战在一起。

“土司兵反水了!”喊杀声中,鲍猛看见西门的狼旗突然降下,换上了明军的旗帜。他后来才知道,石朝柱的弟弟去年被王敬构陷下狱,早就怀恨在心。当鲍猛的长刀架在王敬脖子上时,这个的府尹还在尖叫:“我是朝廷命官!”

西、善后与隐患

破城第三日,鲍猛在府衙清点府库,发现粮仓早己半空,银库里只剩些锈蚀的铜钱。“王敬把赋税都中饱私囊了,”李信捧着账册怒不可遏,“去年大旱,他还加征了三成粮。”

鲍猛正发愁时,苗王带着头人送来二十担稻谷:“将军别嫌少,这是寨里仅存的存粮。”石朝柱也派儿子送来十匹骏马,说是“恭迎王师”。鲍猛看着这些礼物,忽然下令:“开仓放粮,先赈济满城百姓。”

放粮那日,府衙前的空地上排起长队。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鲍猛磕头,孩童们捧着糙米在阳光下奔跑,苗家妇女唱起了古老的歌谣。鲍猛站在台阶上,忽然想起朱以海的嘱托,原来“收民心”这三个字,比攻城掠地更有分量。

但平静下暗流涌动。七月底的一个雨夜,石朝柱的私兵与苗军在城外械斗,起因是争夺一处盐井。鲍猛赶到时,己有十几个汉子倒在血泊里,苗王捂着流血的额头,石朝柱则叉着腰怒骂。

“都给我住手!”鲍猛拔出长刀插进泥土,“谁再敢私斗,休怪我军法处置!”他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两拨人,忽然有了主意,“从今日起,盐井由军民府共管,各族按人口分盐,谁敢徇私,斩!”

刀光映着鲍猛的脸,两个头领终于低下了头。雨还在下,鲍猛望着漆黑的夜空,知道这黔南府的安稳,恐怕比拿下它还要难。

五、烽烟望北

八月初,鲍猛派人将黔南府的捷报送往台州。信使出发前,他特意加了一段话:“黔地各族杂居,当恩威并施,若一味用兵,恐失民心。”

这日午后,鲍猛在府衙后的菜园劳作。他种的江南菜苗刚冒芽,石朝柱就带着个西洋传教士来访。那传教士蓝眼睛高鼻梁,捧着本《圣经》比比划划,石朝柱在旁翻译:“他说愿意帮咱们造火炮,对付北边的清军。”

鲍猛盯着传教士腰间的燧发枪,忽然想起在山海关见过的红夷大炮。他沉吟片刻:“告诉神父,要造炮可以,但得教咱们的工匠。”

傍晚时分,李信匆匆来报:“北边传来消息,清军己占长沙,正往贵州方向移动。”鲍猛走到城头,望着落日染红的群山,忽然觉得这黔南府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。

城楼下,苗家姑娘在教明军士兵唱山歌,石朝柱的儿子正跟汉兵比试骑射,市集上各族百姓用不同的方言讨价还价。鲍猛握紧了腰间的刀,刀柄上的汗渍被他攥得发亮——无论前路有多少风浪,这片土地上的烟火气,总得有人守护。

夜色渐浓,都柳江的涛声隐隐传来,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,永不落幕的兴衰与抗争。鲍猛知道,他在黔南的日子,才刚刚开始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