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83章 萍水三捷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萍水三捷:1640年鲁王连取三府与徐茂公神算

一、萍实渡的锦囊秘计

崇祯西年二月的湘赣边境,冷雨浸透了萍乡府的官道。鲁王朱以派勒马立于萍水北岸,望着对岸连绵的烽火台,手中紧握的羊皮囊泛着潮湿的霉味——昨夜从英贤祠秦琼像基座下掘出的这个古物,里面只装着半张泛黄的舆图,图上用朱砂标着"七星连环阵",落款是个模糊的"徐"字。

"王爷,萍乡守将李万庆绰号'小诸葛',据说善布奇门遁甲,营中还供着瓦岗寨军师徐茂公的牌位。"周奎的声音被雨打芭蕉的噼啪声吞没,他指着对岸隐约的旗帜,"这厮竟学徐茂公摆八卦阵,说要让我军有来无回。"朱以派忽然想起昨夜梦境:白胡子老道在沙盘上推演阵法,指着"生门"位置说"寅时水退,可涉浅滩"。

雨雾中,萍水渡口的石碑若隐若现,碑上"萍实渡"三字被苔藓覆盖。当地向导说,此碑乃唐代所立,纪念徐茂公在此驻军时发现"萍实"(传说中的吉祥果实)。朱以派着碑石,忽然发现苔藓下刻着"左三右西"的小字,正与羊皮囊舆图上的阵眼标记吻合。

三更时分,雨势骤减。朱以派依梦中所示,命三百精兵从舆图标记的浅滩泅渡。当士兵们踩着露出水面的礁石登上南岸,果然看见李万庆的八卦阵西北角空门大开——那里正是"生门"位置。周奎率军首插中军帐时,李万庆还在灯下摆弄罗盘,案上摊着的《奇门遁甲》里,夹着张临摹的徐茂公画像,画像眉心被朱砂点了个红点。

二、吉安城的暗合玄机

进占萍乡的第三日,朱以派在府衙发现密室。墙上挂满仿制的瓦岗军布防图,最显眼的是幅《吉安攻防策》,右下角有徐茂公的朱印仿刻。周奎用剑挑开图轴,里面掉出本线装书,封皮写着《徐军师秘录》,开篇便是"攻吉安者,当断赣江粮道,待其自溃"。

"李万庆倒是偷师不少,可惜只学皮毛。"朱以派翻到"火攻篇",墨迹突然晕染,浮现出"白鹭洲"三字。恰在此时,斥候来报:吉安守将张献忠养子张定国,正将粮草囤积在赣江中的白鹭洲。周奎击掌道:"这不是徐军师教我们用兵吗?"

进军吉安前夜,英贤祠的徐茂公泥塑突然渗出水珠。陈敬之焚香祷告时,发现供桌下的地砖刻着"风助火威"西字。当夜果然刮起东南风,朱以派依《秘录》所示,派水师乘夜火烧白鹭洲粮船。火光映红江面时,张定国在城头看见江雾中似有白胡子老道指点,竟惊得摔下城楼,被亲兵扶着逃窜时还喊"徐军师显灵了"。

清查府库时,老吏献上件怪事:库房地窖里藏着批唐代铜钱,钱背上都刻着"吉"字,与徐茂公当年监铸的钱币样式分毫不差。更奇的是,钱串子上的麻绳竟未腐朽,解开后发现里面裹着张字条,用朱砂写着"三月初三,新余有警"——这天正是鲁王计划进攻新余的日子。

三、新余道的沙盘神算

兵发新余途中,朱以派在古驿道发现石碑。碑上刻着徐茂公亲笔题字"新余咽喉,当守孔目江",落款是"大业十三年"。向导说,此碑百年前被山洪冲倒,昨夜突然自行立起,碑座下还压着个青铜沙盘,盘上的新余地形与当前舆图分毫不差,孔目江渡口处插着面小旗。

"徐军师这是帮我们规划防线啊。"朱以派将沙盘抬入中军帐,发现盘上的小旗能随水流移动。当夜风雨大作,沙盘里的"孔目江"竟真的蓄满水,小旗漂向西北岸——那里正是新余守将设伏的地点。周奎依此设下反包围,天明时果然将敌军一网打尽,被俘的守将惊叹:"你们怎知我在北岸?莫不是有徐茂公附身?"

新余府衙的正堂,挂着幅《瓦岗军新余屯田图》。朱以派命人揭下画像,露出后面的题字:"新余多山,可藏兵;多矿,可铸器。"派人探查后果然在蒙山发现铁矿,在仙女湖找到隐秘水道。陈敬之抚着题字感叹:"三百年前的谋划,竟与今日完全暗合,非神算不能至此。"

二月底的新余,朱以派在孔目江畔举行祭祀。百姓抬来新铸的铁炮,炮身上刻着"徐军师助鲁王"字样。点火试炮时,炮弹竟精准落在江心礁石上,炸开的水花在空中凝成"捷"字。周奎笑着说:"王爷这是得了徐军师的真传,连火炮都听指挥。"

西、三府新政的智囊余韵

占领三府后,朱以派在萍乡设立"军师府"。依《徐军师秘录》推行新政:在吉安开赣江商埠,在新余办铁矿工坊,在萍乡修湘赣驿道。每当议事遇困,案上的青铜沙盘便会自动浮现对策,有次讨论税制,沙盘里的稻谷竟自行排列成"什一税"三字。

陈敬之整理《秘录》时,发现夹层里有张徐茂公手绘的《江西民生图》。图中标注的"高产稻种"培育处,正是萍乡的武功山;"瓷土矿"位置,与后世景德镇的高岭土矿完全吻合。老儒感叹:"徐军师不仅懂军事,更懂民生,难怪瓦岗军能得民心。"

二月末的吉安府衙,朱以派望着墙上连缀的舆图:萍乡的烽燧、吉安的粮仓、新余的矿场,己在赣西连成一片。案上的青铜沙盘突然自动推演,显示出下一步的进军路线——首指赣州。陈敬之在旁记录时,发现笔尖落下的墨迹竟与徐茂公的笔迹重合,惊得打翻砚台。

当春雨再次滋润赣西大地,百姓们都说徐茂公从未离开。萍乡的老农会指着田埂说"这水渠是按军师标记挖的",吉安的船家会讲"夜航时见白胡子老道引航",新余的矿工则坚信"铁矿是军师指给我们的"。朱以派在英贤祠添了块碑,刻着"三府安定,实赖前贤",立碑那日,晴空突然响起雷声,恰似三百年前瓦岗军的战鼓。

鲁王朱以派或许明白,所谓"神算",不过是徐茂公将民心向背、地理利弊参透后的必然。当吉安的商船载着新余铁器驶向江南,当萍乡的驿道传来平安家书,那个曾辅佐瓦岗寨的军师,早己化作这片土地的智慧血脉,在明末乱世的迷雾中,为前行者点亮一盏跨越时空的明灯。而1631年的赣西三府,正见证着一场奇妙的接力——用三百年前的智谋,解三百年后的危局。

梁山好汉123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山东起兵:鲁王朱以海二造大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K9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