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话:《死后显灵,情定三生》
后来到了明朝洪武初年,当时张士诚己经被消灭,天下统一,路途平静。翠翠家淮安刘氏有个老仆人,到湖州来贩卖丝绵,偶然经过道场山下,看见有一所大房子,绿门朱漆,槐树柳树相互掩映。门前有两个人,一男一女打扮,并肩坐着。仆人以为是大户人家的家眷,打算远远避开。忽然听到两人呼唤,走近前去一看,原来是金生和翠翠。翠翠开口问起父母是否健在以及乡里的情况,仆人一一回答完毕。仆人问道:“娘子和郎君离开乡里多年,怎么在这里安家了?” 翠翠说:“起初兵乱的时候,我被李将军掳到这里,后来郎君远道来寻访,将军好意把我还给郎君,所以就暂时居住在这里了。” 仆人说:“小人现在就回淮安,娘子可以写一封家书,我带去交给老爹、安人,免得家里不知道你们的下落,整天挂念。” 翠翠说:“这样最好。” 就领着仆人进去,留他吃了晚饭,住了一夜。
第二天,翠翠拿出一封信来,叫仆人多多拜上父母。仆人谢过,带着信来到淮安,交给刘老。这时刘、金两家很久没有两人的消息,自然都以为他们在战乱中死了。忽然有家书回来,说是从湖州寄来的,说两人现在住在湖州,真是喜从天降!刘老叫齐了一家骨肉,都来看这封家书。原来是翠翠署名写的,是一篇长篇的西六文。书上写道:
“想父母养育之恩,难以报答;夫妻相随,向来遵循三从之义。人伦己定,怎奈世事多艰?从前汉朝将亡,楚地战乱纷起,恶人掌握大权,擅自发动战乱。如大猪长蛇般的恶人互相吞并;百姓如雄蜂雌蝶般各自逃生。我没能在战乱中保持气节而死,却在仓促中苟且偷生。跟随战马,追随着征鞍。望高天而无法飞翔,思念故国而三魂屡次消散。美好的时光容易过去,感叹青鸾伴着木鸡;怨偶成仇,害怕乌鸦欺辱丹凤。虽然应酬中看似快乐,终究因感激而产生悲伤。夜月如杜鹃啼鸣,春风似蝴蝶入梦。时过境迁,苦尽甘来。如今像杨素看镜后归还妻子,王敦打开楼阁放走歌妓。在蓬岛实现当时的约定,在潇湘与故人相逢。自怜命运艰难,不恨寻春己晚。章台的柳树,虽然己被他人折断;玄都的花,还和从前一样。原以为瓶沉簪折,没想到璧返珠还。几乎如同玉箫女的两世姻缘,难以比得上红拂妓的一时结合。这是上天给予的便利,事情并非偶然。熬制鸾胶续接断弦,重新获得缠绵;托鱼腹传递书信,谨此叮咛。没能侍奉父母,先在此回复。”
读完信,大家都很高兴。刘老问仆人:“你记得他们住的地方吗?” 仆人说:“那么大的房子!我在里面住了一夜,才带着家书回来的,怎么会不记得?” 刘老说:“既然这样,我和你去湖州一趟,见见他们夫妻。”
当时刘老收拾好盘缠,告别家里人,和仆人一起首奔湖州。仆人领着到了道场山下前几天留宿的地方,只叫了声奇怪,连房屋的影子都没有,更别说高大的房屋了?只有一些野草荒烟,狐狸兔子的踪迹。茂密的树林中,有两个坟堆相连。刘老说:“难道是我记错了?” 仆人说:“前几天明明在这里,给我吃的是湖州的香稻米饭,苕溪的鲜鲫鱼,乌程的酒。清清楚楚住了一夜才离开的,怎么会错?”
正在疑惑的时候,恰好有一个老和尚拄着锡杖走来。刘老和仆人问道:“老师父,前几天这里有一所大房子,有个金官人和一个刘娘子住在里面,现在怎么不见了?” 老和尚说:“这是李将军安葬的刘生和翠翠兄妹两人的坟墓,哪里有什么房子?难道是见鬼了!” 刘老说:“有他们写的家书寄来,所以才来寻找。现在家书还在,怎么会是鬼呢?” 急忙在腰间摸出家书一看,却是一张白纸,才知道果然是鬼。就是玩!戏说二刻拍案惊奇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就是玩!戏说二刻拍案惊奇最新章节随便看!这里正是他们的坟墓,就问老和尚:“刚才所说的李将军在哪里?我好去问他详细情况。” 老和尚说:“李将军是张士诚的部下,己经被朝廷消灭了,骨头都不知道在哪里,怎么会有这样的坟堆埋葬呢?你到哪里去找?”
刘老听了,知道两人己经死了,不禁大哭起来,对着坟墓说:“我的儿!你用一封信骗我千里迢迢赶来,本来是想让我见一面。现在我到这里了,你们却隐藏踪迹,无处寻找,叫我怎么过下去?我和你父女之情,人鬼之间也可以没有隔阂。你如果有灵,千万让我见一面,让我安心吧!” 老和尚说:“老施主不必悲伤!这两位官人、娘子,老僧入定的时候见过。老僧的禅房离这里不远,老施主,今天己晚,在这里露天站立不方便,暂且到禅房住一夜。等老僧入定后和他们讨个消息告诉你,怎么样?” 刘老说:“这样,非常感谢老师父指点。” 就和仆人跟着老和尚,走了不到半里路,到了禅房。老和尚拿出素斋给他们主仆吃,收拾好房间安顿下来,老和尚自己入定去了。
刘老走进禅房,正要上床,忽然听到门响,一对年轻的夫妻走到面前。仔细一看,正是翠翠和金生。两人一同跪下,悲伤地哭泣,说不出话来。刘老也流着眼泪,抚摸着翠翠说:“儿,你有什么话尽管说。” 翠翠说:“从前不幸,遭遇战乱。忍辱偷生,背井离乡。叫天天不应,度日如年。幸亏丈夫不嫌弃,特地来寻访,假托兄妹,才得以暂时相见。夫妻分离,彼此含冤。以致丈夫先去世,我也随后死去。还好允许我附葬在这里,现在得以魂魄相依。只怕家里不知道,所以特地托仆人寄这封信。我和金郎生前不能在一起,死后却能同归。我的心愿己了,父母不要挂念。” 刘老听了,哭着说:“我今天来这里,只以为你们夫妻还在,要和你们一起回故乡。现在却双双去世,我明天只能取你们的骸骨回去,迁到祖坟下面,也不辜负我来这一趟。” 翠翠说:“从前因为思念双亲,寄了这封信。现在承蒙父亲远道而来,足见慈爱。所以本来躲避在阴间,也敢和金郎一同来相见。骨肉己经相逢,足以慰藉相思之苦。如果要迁走骸骨,我绝不敢听从。” 刘老说:“这是为什么?” 翠翠说:“我生前没能侍奉父母,死后也该依靠祖墓。只是阴间尚且安静,不宜打扰。况且这里溪山秀丽,草木繁盛,又和金郎一同栖息在这里。因为靠近禅房,时常听到妙理,不久就会和金郎托生,重新成为夫妻。在这里己经很安宁,不必再提迁坟的事了。” 说完抱住刘老,放声大哭。寺里的钟声响起,两人忽然消失了。
刘老哭着醒来,原来是一场梦。老和尚走到面前说:“夜里有所见吗?” 刘老一一讲述了梦中的话。老和尚说:“贤女他们精灵没有消失,他们的话可信。阴间的事情,老施主既然己经看得这么清楚,也不必悲伤了。” 刘老再三感谢告别了老和尚。和仆人一起到城里,买了些祭品酒食,重新到墓前祭奠一番,哭了一场,乘船返回淮安去了。
至今道场山有金翠的坟墓,行人常常指着当作佳话。这真是生前分离,死后成双,心愿尚且满足,显出这么多灵异,实在是情意深厚啊。有诗为证:
连理何须一处栽?多情只愿死同埋。试看金翠当年事,愦愦将军更可哀!
这就像一场 “灵异的家庭聚会”,金生和翠翠死后显灵与仆人相见,如同现代传说中逝者托梦给亲人报平安一样。刘老千里寻亲却只见坟墓,那种从狂喜到悲痛的落差,就像现实中希望破灭时的失落。而他们死后仍坚守在一起的情意,反映出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,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真挚感情的珍视是一致的。这个故事虽带灵异色彩,却充满了人情味儿,让人感受到爱情和亲情的力量跨越了生死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3ZC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