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12日晚上七点,包头草原的暮色像浸了奶茶的羊毛毡,温柔地盖下来。苏和大叔家的蒙古包前,太阳能路灯亮着暖黄的光——这是星畅有机牛奶分公司去年捐的,光伏板在白天吸足了阳光,此刻正把电流送进灯杆,连拴在旁边的三河马都被照得清清楚楚。
蒙古包里,铜炉上的奶茶“咕嘟”冒泡,95后女儿其其格正把一箱子东西往矮桌上搬:星畅有机纯牛奶堆成小塔,泡面的包装印着“草原风味”西个汉字,龙井汽水的玻璃瓶上凝着水珠,还有给小侄女买的儿童平板,屏幕上正播放着致一科技制作的蒙古语早教动画。
“阿爸,阿妈,你们看!”其其格举着手机,屏幕上是刚到账的工资短信:“星畅集团10月工资:基本工资12000元,绩效奖金5000元,光伏农场补贴2000元,合计19000元数字人民币。”
苏和大叔放下手里的银碗,粗糙的手指在屏幕上摸了摸,眼神发亮:“比上个月又多了?你这主管当得,比阿爸放十年羊还挣钱。”
“哥的工资更高呢。”其其格笑着说,“他现在是厂区经理,管着两百多号人,这个月发了25000,还给小侄女买了新手机,说是致一刚出的儿童款,防摔还能查作业。”
正说着,门帘被掀开,儿子巴图裹着一身寒气走进来,手里拎着个更大的箱子。这位同样是95后的年轻人,穿着星畅的工装外套,胸前的工牌写着“包头分公司生产经理”,脸上还带着草原汉子少见的斯文——那是在星畅参加管理培训的结果。
“阿爸,看我带啥了!”巴图把箱子打开,里面是台致一研发的便携式投影仪,“以后咱们在蒙古包里就能看电影,连网都不用接,光伏板发的电就够用。”
他给家人演示投影,白墙上立刻出现星畅厂区的画面:光伏板覆盖的牧场像蓝色的海,智能挤奶机器人正在给奶牛套上吸杯,包装车间的机械臂把牛奶盒码成小山,而监控室里,其其格正对着屏幕调整生产线参数。
“这是妹妹管的质检部,”巴图指着画面里的其其格,语气里满是骄傲,“她现在能看懂英文的检测报告,连沈诗涵总都夸她专业。”
苏和大叔看着画面里的工厂,突然想起三年前,这片草原上还只有零星的牧户,年轻人都往城里跑。是星畅来了之后,建起占地千亩的光伏牧场,不仅让巴图和其其格在家门口找到工作,还教会他们用智能设备养牛、检测牛奶,连小孙女都知道“喝有机牛奶长高高”。
***晚上八点,蒙古包的矮桌上摆满了食物:用星畅牛奶做的奶豆腐,泡着龙井汽水的果子干,还有其其格从厂区自助餐带回来的烤羊腿。小孙女抱着平板,用蒙古语和汉语双语给爷爷读儿歌,屏幕上的动画角色正是星畅的吉祥物“畅畅”——一头戴着光伏板小帽的奶牛。
“哥,下个月厂区要招牧民学徒,我想让隔壁的朝克图来试试。”其其格给巴图倒了杯奶茶,“他放的牛品质好,就是不懂技术,来咱们这学学智能养牛,以后也能当技术员。”
巴图点头:“我跟总部申请了,专门设个‘牧户转型班’,致一的工程师会来讲课,教大家用手机看牛的健康数据,用光伏板给饮水器供电。学会了,工资不比咱们低。”
苏和大叔听着孩子们的话,端起银碗喝了口奶茶。奶香味里混着孙女的笑声,还有窗外光伏板发出的轻微嗡鸣,这声音比马头琴还让他安心。他想起年轻时,最大的愿望是让牛犊平安过冬;现在,孩子们能坐在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工作,工资单上的数字一年比一年多,连手机、平板这些“城里人的玩意儿”,都成了家里的寻常物。
***深夜十点,草原的星星密得像撒了把碎钻。巴图帮父亲检查完光伏路灯的线路,其其格在给小侄女用新手机视频通话,让她看厂区的夜景——光伏板在月光下泛着蓝,像一片会发光的湖。
“沈总说,明年要在厂区建个蒙古文化园。”其其格挂了电话,对哥哥说,“把咱们的马头琴、安代舞都放进去,让来参观的人知道,草原的牛奶香,是跟文化一起发酵的。”
巴图望着远处的厂区,那里的灯光与蒙古包的灯火连成一片,像一条温暖的河。他知道,自己和妹妹的工资单上,不只是数字,是草原的新希望:年轻人不用背井离乡,老手艺能和新技术结合,连孩子们喝的牛奶,都带着家乡的阳光味。
蒙古包里,小侄女抱着平板睡着了,屏幕上还停留在星畅牧场的画面。苏和大叔给她盖好羊毛毯,看着窗外的星空,突然觉得,所谓的幸福,不过是这样的夜晚:奶茶在炉上冒泡,孩子们在身边说着工作,连灯都是太阳给的,亮堂堂,暖烘烘,像这日子,正往好里走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BI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