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1日凌晨零点,柏林中欧光伏合资企业的总部大楼里,电子屏上的数字正疯狂跳动——“年度营收突破80亿欧元,股票较年初上涨42%,年假50天方案己生效”。95后总经理大卫·肯非站在落地窗前,手里捏着刚收到的电子工资单,欧元符号后面的数字像一串发光的星子,连年终奖的零头都够买辆全新的奔驰电动卡车。
“大卫,不回慕尼黑陪父母?”副总皮埃尔端着香槟走进来,这位法兰西人身上还带着刚参加完跨年夜派对的彩带。他的手机响了,是银行的到账提示音,50天带薪年假的薪资连同年终奖,像条温暖的河流淌进账户。
大卫摇摇头,指尖划过玻璃上的凝霜:“回不去。我妈又要催我辞掉这份‘给中国人打工’的工作,去家族企业卖汽车零件。”他点开公司公寓的智能控制系统,18楼的单身公寓瞬间亮起暖光——那里的光伏天窗能模拟慕尼黑的日照时长,连床垫都是致一科技定制的“故乡记忆款”,硬度和他家的旧床垫一模一样。
皮埃尔靠在栏杆上笑:“你这是‘以工代家’啊。不过说真的,谁愿意回那个冷冰冰的家?我爸在电话里只会问‘什么时候升总裁’‘什么时候娶个律师太太’,哪像在这里,沈总只问‘光伏板的转化率提没提’‘员工的公寓暖气热不热’。”
他调出手机里的员工反馈表,95%的勾选框里填着“愿意在公司公寓过年”。德国技术员汉娜的理由写得首白:“家里没有光伏暖气,晚上要裹三层毯子;公司公寓24小时恒温,还能和同事组队打致一的VR游戏。”
***凌晨两点,公司公寓的共享厨房飘着香味。大卫正在用星畅食品的预制菜做慕尼黑烤猪肘,皮埃尔则在热法国红酒,蒸汽在光伏玻璃上凝成水珠,又被智能除雾系统瞬间扫去。
“你看沈总发来的消息。”皮埃尔把手机递过去,沈诗涵的头像旁边写着:“年假期间,公寓的光伏电站收益全部分给留宿员工,算‘新年红包’。”配图是深圳总部的烟花,背景里的致一大厦亮着“中欧同心”的字样。
大卫咬了口猪肘,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日子。那时他写毕业论文研究光伏板低温发电技术,导师说“德国企业不会投这种‘华而不实’的项目”,是沈诗涵的越洋邮件给了他机会:“来致一,你的技术能让西伯利亚的村庄过冬,这比在家族企业卖零件有意义。”
“其实我不是不想回家。”大卫望着窗外的柏林电视塔,跨年的烟花还在零星绽放,“是不想回到那个‘应该怎样’的人生里。在这里,我是‘大卫’,是能把光伏板效率提高17%的总经理;回家,我只是‘肯非家族的继承人’,连穿什么颜色的袜子都要被安排。”
皮埃尔给他倒了杯红酒:“我们这代95后,不就想活成自己吗?你看公司里的波兰实习生,过年不回家去给乌克兰难民营装光伏板;西班牙的工程师带着VR眼镜,在虚拟世界陪老家的奶奶吃年夜饭——时代变了,‘家’不一定是物理地址,是能让你舒服做自己的地方。”
***清晨六点,大卫被智能闹钟叫醒。公寓的光伏天窗自动调节到“日出模式”,模拟慕尼黑郊外的晨光,连空气净化器都释放出阿尔卑斯山的草本香氛。他打开股票APP,中欧光伏的股价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高开,分析师报告里写着“致一的超导技术注入增长新动能”。
手机里弹出新消息,是沈诗涵发来的新年祝福,附带一张照片:深圳总部的员工在光伏屋顶上包饺子,旁边的电子屏显示“给柏林的同事拜年”。大卫突然笑了,回复道:“我们在公寓煮了红酒,祝致一的光伏板照亮更多不想回家的人。”
他走到书桌前,翻开新一年的工作计划。第一页写着“2024年目标:在法国乡村建100个光伏维修站,让皮埃尔能在家门口上班”,第二页是“给德国员工的公寓加装‘故乡场景模拟系统’,让每个不想回家的人都能找到归属感”。
皮埃尔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:“大卫,汉娜说公寓的VR室更新了‘跨国家宴’场景,能同时连接德国、法国、中国的厨房——要不要一起试试?”
大卫抓起外套往外走,走廊里的光伏灯随着他的脚步渐次亮起,像一串引路的星。他知道,这个50天的年假,他不会孤单。公司公寓的墙里藏着光伏板发的暖,同事的笑里带着理解的甜,远方的沈诗涵和致一团队,用技术和善意搭了个更大的“家”——在这里,不用解释为什么不想回家,因为每个人都懂:最好的归宿,从来不是被规定的地方,是能让你热气腾腾活着的地方。
窗外的柏林开始下雪,落在公寓的光伏板上,瞬间被加热系统融化成水,顺着管道流进花盆,滋养着里面的薰衣草。那是大卫从慕尼黑带来的种子,现在在柏林的公寓里,长得比在老家时更茂盛。就像他自己,离开了被安排的轨道,反而在这片由光伏板和理解搭建的天地里,找到了真正的扎根之处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BI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