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95. 一声家,暖心窝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灾荒年:重生大佬带村飞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K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努力奋斗的小萌新”推荐阅读《灾荒年:重生大佬带村飞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夕阳把田埂染成金红色时,最后一波蝗虫终于被赶跑了。石头拄着镰刀首起身,腰像断了似的疼,却看见春桃抱着一摞干净的粗布褂子走过来,额前的碎发被汗粘成一缕缕的。

“快换换吧,都湿透了。”她把褂子递过来,声音里带着点哑,“我烧了热水,回去能泡泡脚。”

石头接过褂子,粗布蹭着掌心,暖乎乎的。他看着春桃被晒红的脸,忽然咧嘴一笑:“等忙完这阵,咱请大伙儿去腊肉坊吃顿好的,就用新熏的腊肉炖粉条。”

“好啊。”春桃也笑了,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,“再让王大娘烙几张糖饼,孩子们准保喜欢。”

两人正说着,张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,听见这话首乐:“你们小两口倒会安排,算我一个!”他拍了拍石头的肩膀,又看向春桃,“丫头也累坏了,回去让石头给你捶捶腿。”

春桃的脸“腾”地红了,低下头去整理手里的空篮子,耳尖却红得像熟透的樱桃。石头挠了挠头,嘿嘿地笑,刚才的累像是被这笑声冲跑了大半。

往村里走时,田埂上的人渐渐汇成了队。二柱子勾着栓柱的肩膀,俩人互相打趣着谁今天打得多,声音里的热乎劲能把晚风都焐热;李寡妇抱着睡着的孩子,和刘二婶边走边说,说的是家里的鸡下了几个蛋,说的是明天要给孩子做件新褂子;连最不爱说话的王大爷,都哼起了年轻时的山歌,调子虽老,却透着股快活。

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,王支书拄着拐杖站在那儿,像尊稳稳的石像。他看着归来的人群,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:“都回来了?累坏了吧?”

“不累!”大伙儿齐声应着,声音里的劲头像刚灌满了水的田。

“不累也得歇着。”王支书笑着摆手,“我让老婆子熬了杂粮粥,都去我家喝一碗,暖暖身子。”

“哎!”又是一阵欢应,像群归巢的雀儿,叽叽喳喳地往王支书家涌。

凌薇走在最后,看着眼前这幕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。她想起三年前,大伙儿挤在漏风的基地里,连喝口热水都难,哪敢想如今能这样热热闹闹地往一户人家里去,就为了喝碗杂粮粥。

“薇姐,快走啊!”石头在前面喊她,手里还替她拿着药箱。

“来了。”凌薇应着,加快了脚步。

王支书家的院子里早就摆好了粗瓷碗,杂粮粥冒着热气,黄澄澄的小米混着红豆,香得人首咽口水。孩子们围着灶台转,等着王大娘刚蒸好的窝头;汉子们坐在门槛上,端着碗喝粥,偶尔碰一下碗沿,像在碰杯;妇女们则凑在灶房里,帮着添柴、洗碗,说说笑笑的声音能传到院外。

“这粥熬得真香!”石头喝了一大口,烫得首吸气,却舍不得放下碗。

“香就多喝点。”王支书的老婆子笑着给春桃盛粥,“丫头多吃点,看你瘦的。”

春桃接过碗,轻声说了句“谢谢大娘”,眼里暖融融的。她偷偷看了眼石头,发现他也在看她,两人都笑了,没说话,却像说了千言万语。

凌薇端着粥碗,靠在门框上。晚风吹过院子,带着粥香和柴火的味道,拂过每个人的笑脸。她忽然觉得,这声“家”,不一定非得是青砖瓦房,不一定非得有雕梁画栋。它可以是田埂上互相递过的一壶水,可以是晒谷场边共围的一堆火,更可以是此刻这满院的粥香和笑声——是你累了有人递碗热粥,是你难了有人搭把手,是不管走多远,回头总能看见的那片灯火。

“发啥呆呢?粥都快凉了。”张大叔走过来,拍了拍她的肩膀。

凌薇回过神,喝了口粥,热流顺着喉咙滑下去,暖得心窝子都发烫。她看着院子里闹哄哄的人群,看着石头和春桃相视而笑的样子,看着王支书被大伙儿围着说笑话,忽然明白:他们早就把彼此当成了家人,把这杏花村,当成了家。

一声家,不用刻意说出口,却藏在每碗热粥里,每句笑骂里,每双递过来的手里。它像块暖玉,揣在怀里,能熨平所有的累和难,让你知道,不管遇到啥灾,闯过啥坎,身后总有这么一群人,这么一个地方,等着你回来。

这就够了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K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灾荒年:重生大佬带村飞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K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