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8章 笔墨刀斧皆江湖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李俊起义之大唐重现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登云山的桑葚红透枝头时,阮小七在青石渡的芦苇荡里捞起个奇怪的包裹。油布层层裹着的木匣里,既没有金银,也没有兵刃,只有几支狼毫笔、半锭徽墨,还有一卷写满字的宣纸。最古怪的是匣底压着的木牌,刻着个“萧”字,边缘还留着烧灼的痕迹。

“这是谁的破烂?”阮小七拎着木匣往山寨走,路过校场时被正在练字的孙新看见。账房先生最近迷上了写字,总说记账得字迹工整才像样,此刻见了那几支狼毫,眼睛顿时亮了。

“这是湖笔!”孙新捧着笔杆啧啧称奇,“看这笔锋,至少是湖州老字号‘王一品’的手艺。寻常人家可买不起。”他展开那卷宣纸,上面是行遒劲的楷书,写的竟是《登云山寨规》,只是墨迹未干,显然是刚写就的。

邹润正对着扈成绘制的布防图犯愁——图上的标记潦草不清,弟兄们看着总出错。见了这手好字,忽然心里一动:“这字迹……像极了萧让哥哥的手笔。”当年在梁山,掌管文书的萧让不仅能写一手好字,还精通各种字体,甚至能模仿蔡京的笔迹伪造文书,那本事在一百单八将里独一份。

“萧先生?”顾大嫂端着刚蒸好的桑葚糕过来,闻言停下脚步,“他不是跟着宋江去东京了吗?听说还得了个翰林编修的官职。”

话音未落,寨门外传来个略带沙哑的声音:“顾大嫂的记性,还是这么好。”

众人抬头望去,只见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书生站在门口,手里捏着支笔,正是萧让。他鬓角添了些白发,长衫的肘部磨出了洞,却依旧身姿挺拔,手里的笔杆被得发亮。

“萧哥哥!”邹润又惊又喜,快步迎上去。萧让却摆了摆手,目光落在孙新展开的宣纸上,苦笑一声:“看来我的字,还是藏不住。”

进了聚义厅,萧让才说起缘由。原来他在东京时,虽挂着翰林编修的闲职,却一首被奸臣监视。宋江等人被害后,蔡京听说他能模仿笔迹,便逼他伪造书信,构陷忠良。萧让不从,被关入大牢,多亏当年受过他恩惠的狱卒帮忙,才趁着雨夜逃了出来。

“那木匣是狱卒给的,”萧让抚摸着狼毫笔,指尖微微颤抖,“他说‘笔墨能害人,亦能救人’,让俺来登云山寻条生路。”他看着厅柱上模糊的刻痕——那是当年喽啰们随意刻下的记号,“这山寨虽简陋,却比东京的官衙干净。”

邹润当即挽留:“萧哥哥若不嫌弃,便留在登云山吧。寨里正缺个掌管文书、修缮器物的头领。”

萧让眼睛一亮:“哦?俺除了写字,还会些木工活计。当年在济州府,曾跟着老木匠学过三年。”他指着聚义厅漏雨的屋顶,“那椽子朽了,得换;窗棂松动,得加固;连这石桌的裂缝,也能用鱼鳔胶补好。”

这话让众人又惊又喜。谁也没想到,这位以笔墨闻名的书生,竟还懂工匠活计。

萧让留下的第二日,就带着后生们翻修屋顶。他不用尺子,仅凭目测就能算出椽子的长短,削木的手法比常年劈柴的邹润还要利落。扈成在一旁看了半晌,忍不住赞道:“萧先生这手艺,比扈家庄的木匠还厉害!”

“略懂皮毛罢了。”萧让笑着擦汗,手里的刨子在木头上推过,卷起的木花像朵绽放的白菊,“当年学木工,原是为了刻字时更稳当,没想到如今倒成了安身立命的本事。”

他不仅修缮房屋,还琢磨着改良器物。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李俊起义之大唐重现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见伙房的风箱拉起来费劲,便在箱底加了层薄铁片,又把拉杆改成可伸缩的样式,顿时省力不少。顾大嫂用新风箱做饭,笑得合不拢嘴:“这风箱比原来快两倍!萧先生真是神人!”

萧让还在寨里辟了间木工房,把孙新库房里那些废弃的木料重新利用起来。断了的枪杆被他削成筷子,开裂的木桶改成喂马的食槽,连碎木片都被他拼成箭羽,废物利用得淋漓尽致。

“工匠之事,贵在精细。”萧让教后生们打磨箭头时,手里的锉刀平稳移动,火星溅在他的长衫上也不在意,“这箭头若打磨得不够光滑,飞行时就会偏斜;若配重不均,便射不远。做事和做人一样,差一分都不行。”

他的木工房很快成了山寨的“聚宝盆”。安道全需要的药碾子,他两天就做好了,石槽光滑得能照见人影;扈成要的马鞍,他加上软垫和防滑纹,让战马跑得更稳;甚至阮小七的鱼笼,经他改良后,捕到的鱼比原来多了三成。

闲暇时,萧让依旧挥毫泼墨。他重写了《登云山寨规》,刻在木板上挂在聚义厅前,字迹遒劲有力,连不认字的喽啰看了,都觉得心里踏实。他还教后生们识字,用烧焦的木棍在地上写字,从“山”“水”到“忠”“义”,耐心得很。

“字是门面,也是念想。”萧让给孩子们讲“义”字的写法时,笔尖在纸上顿了顿,“当年在梁山,聚义厅的匾额是俺写的,如今在登云山,俺要写得更扎实些。”

这天傍晚,萧让正在木工房里赶制新的箭杆,孙立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块断裂的枪缨:“萧先生,能帮忙修修吗?这是先父留下的。”

萧让接过枪缨,见丝线断了好几处,便从自己长衫的下摆里抽出几缕青线——那是他逃出来时,特意藏在衣料里的备用线。他飞针走线,不多时就把枪缨补好,青线与红线交织,竟比原来更结实好看。

“萧先生连针线活都会?”孙立又惊又喜。

萧让笑了:“当年刻印章,常要给印泥调朱砂,针线活不过是顺带学的。”他指着墙角一堆木牌,“俺还刻了些令牌,正面是‘登云山’三个字,背面刻着编号,以后弟兄们出任务,凭这个辨认身份,免得被官军冒充。”

孙立拿起令牌细看,木牌打磨得光滑温润,字迹古朴庄重,忍不住赞道:“这比梁山的青铜令牌还合用!”

夜色渐深,木工房的灯还亮着。萧让在灯下雕刻一块新的匾额,上面写着“工匠坊”三个字。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,落在他专注的脸上,也落在那些木屑、墨锭和半成品的器物上。

他忽然想起东京的书房,那里有上好的宣纸、名贵的砚台,却没有此刻的踏实。登云山的木屑味混着墨香,竟比翰林院的熏香更让人心安。

“第九位好汉”的名号,萧让并不在意。他在意的是,手里的刨子能让屋顶不漏雨,笔下的字能让寨规更分明,甚至补好的枪缨能让弟兄们握得更稳。这些琐碎的、实在的用处,比任何官职都更有分量。

次日清晨,“工匠坊”的匾额被挂在木工房门口。邹润、扈成、阮小七……弟兄们都来道贺,顾大嫂还端来一大盘桑葚糕,说是“给萧先生的润笔费”。

萧让看着眼前的热闹,忽然拿起一支狼毫,在宣纸上写下:“登云山,工匠坊,笔墨刀斧,皆为守护。”字迹落下时,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。

在这片山水中,笔墨不再是谄媚的工具,刀斧不再是伤人的利器,它们都成了守护家园的力量。而这位以笔墨闻名的书生,也终于在木屑与墨香的交织里,寻到了属于自己的江湖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李俊起义之大唐重现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6W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