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,在向阳集团总裁办公室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影。林阳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,指尖轻轻敲击着那份从海外辗转寄来的牛皮纸信封,信封上的邮戳己经模糊,但寄件人“李建国”三个字,像一块烧红的烙铁,烫得他心口发紧。
苏晴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茶走进来,看到林阳紧锁的眉头,轻声问:“还没打开?”
林阳抬头,眼底带着一丝疲惫,却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期待:“李建国死前寄出的东西,会是什么?”
“不管是什么,都一定和你父亲有关。”苏晴把茶杯放在他手边,“小心点,别划破手。”
林阳深吸一口气,用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划开信封。里面没有厚厚的文件,只有一张折叠整齐的A4纸复印件,纸张边缘有些磨损,显然经过了不少波折。
他展开纸张,标题赫然映入眼帘——《新型环保建材联合研发协议》。
甲方:林建军(江城第一建筑公司技术员)
乙方:环球建材科技有限公司(注册地:瑞士)
协议的内容并不复杂,大致是甲方提供核心技术思路和初步配方,乙方提供研发资金、实验设备和国际市场渠道,共同研发一种“低成本、高强度、可降解”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。协议约定,研发成功后,双方共享专利,在国内市场的生产销售权归甲方所有。
签署日期是十年前,距离父亲“意外”去世,只有不到三个月。
林阳的手指微微颤抖,他盯着“林建军”三个字,那是父亲熟悉的笔迹,苍劲有力。他从未想过,沉默寡言的父亲,竟然在暗中进行着这样的研究,还和海外公司有过合作。
“环保建材……”苏晴凑过来看了一眼,眼中闪过惊讶,“你父亲当年就有这样的远见?”
“我爸是工地上的技术员,最清楚传统建材的弊端。”林阳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他常说,盖房子不能只图省钱省力,更要对住户负责,对子孙后代负责。”
他想起小时候,父亲偶尔会在灯下写写画画,嘴里念叨着“水泥标号”“废料回收”之类的词,他那时不懂,只觉得父亲的背影在灯光下格外专注。现在想来,父亲当时或许就是在琢磨这些配方。
“环球建材科技有限公司……”苏晴拿起协议复印件,“这家公司我好像在哪里见过,等下我让林月查一下背景。”
“嗯。”林阳点头,目光依旧停留在协议上,“协议里说,甲方提供‘核心技术思路’,这说明我爸当时己经有了初步的想法,甚至可能做过一些实验。”
“那为什么会失败?”苏晴问,“是技术问题,还是……”
她没说下去,但两人都明白她想说什么。父亲的“意外”,会不会和这个研发项目有关?
林阳捏紧了拳头,指节泛白:“不管是什么原因,这个项目,我要继续下去。”
“你想完成你父亲未竟的事业?”
“不止是完成。”林阳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,“现在江城的建材市场,鱼龙混杂,劣质材料层出不穷,每年因为建筑质量问题出的事故还少吗?我爸当年想做的,是真正利国利民的事。如果这种环保建材能研发成功,不仅能提升建筑质量,还能减少污染,这才是向阳集团该走的路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落地窗前,望着远处正在建设的向阳广场:“我要让我爸的名字,和这种改变行业的材料,永远联系在一起。”
苏晴走到他身边,轻轻握住他的手:“我支持你。需要我做什么?”
“我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研发中心。”林阳转过身,眼神明亮,“场地、资金、设备都不是问题,关键是人才和法律保障。”
“法律方面你放心,”苏晴立刻说,“知识产权保护、专利申请、国际合作协议,这些我都能搞定。实在不行,还有林月。”
提到林月,林阳笑了笑:“是啊,我们家这位大律师,可是国际经济法的高材生。”
当天下午,林阳就召开了紧急会议,宣布成立“向阳环保建材研发中心”。
“环保建材?”公司的老副总有些犹豫,“林总,我们现在的业务做得好好的,突然搞研发,风险是不是太大了?而且这可是个烧钱的活儿。”
“风险和机遇并存。”林阳语气坚定,“传统建材市场迟早会面临洗牌,环保是大势所趋。我们要么领先一步,要么被淘汰。至于钱,向阳广场的盈利,足够支撑初期研发。”
他看向技术部总监:“王工,研发中心由你牵头,需要什么人才,尽管开口,薪水不是问题。”
王工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技术员,对林阳一首很佩服,立刻表态:“林总放心,我一定全力以赴!”
会议结束后,林阳把王工叫到办公室,拿出那份协议复印件:“我们的研发方向,就按这个来。重点是低成本和高强度,这两点对民用建筑来说,太重要了。”
王工看完协议,眼睛一亮:“林总,这个思路太超前了!十年前就能想到用工业废料做基材,你父亲真是个天才!”
“可惜他没能完成。”林阳叹了口气,“现在,就靠我们了。”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弃子归来我是江城王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研发中心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。林阳把公司旁边一栋刚建好的写字楼买了下来,作为研发中心的场地。设备方面,他通过林月联系了国外的供应商,订购了最先进的材料检测和实验设备。
人才方面,王工动用了自己多年的人脉,从全国各地挖来了不少材料学方面的专家。林阳还亲自去江城大学拜访了材料学院的院长,设立了“向阳奖学金”,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加入研发团队。
苏晴和林月也没闲着。苏晴的律所为研发中心制定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,林月则负责和国外的科研机构沟通,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,同时调查那家“环球建材科技有限公司”的背景。
一周后,林月带来了调查结果。
“哥,这家环球建材科技有限公司,十年前就己经注销了。”林月递过来一份报告,“注册信息很简单,像是个皮包公司。不过,我查到它和一家美国的能源公司有过资金往来,那家公司后来因为涉嫌商业间谍活动,被美国司法部调查过。”
“商业间谍?”林阳皱起眉头,“你是说,这家公司接近我爸,可能别有用心?”
“很有可能。”林月点头,“他们或许是想窃取你父亲的技术,也可能……是为了别的目的。”
林阳沉默了。父亲的死,赵伟的陷害,李建国的被杀,再到这家神秘的海外公司……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一个更深的阴谋。
“不管他们是什么目的,”林阳眼神一凛,“这个研发项目,我们必须做下去,而且要做好。我要让我爸的心血,真正用在正途上。”
研发中心正式启动那天,林阳特意请来了张启明。
看着宽敞明亮的实验室,先进的仪器设备,还有忙碌的科研人员,张启明感慨万千:“建军啊,你看到了吗?你的儿子,比你当年更有魄力!”
他拍了拍林阳的肩膀:“好好干,叔支持你。需要什么帮助,尽管开口。”
“谢谢张叔。”林阳笑着说,“等研发成功了,第一个通知您。”
然而,研发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。
三个月过去了,研发团队按照父亲协议里的思路进行实验,却屡屡失败。要么是材料强度不够,要么是成本降不下来,要么是降解性能不达标。
“林总,问题出在基材配比上。”王工拿着一份实验报告,脸色凝重,“我们尝试了几十种配方,都达不到预期效果。你父亲的协议里只写了大致方向,没有具体的数据。”
林阳看着报告上密密麻麻的数据,眉头紧锁。这三个月,他几乎每天都泡在研发中心,和科研人员一起讨论,一起加班,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。
“会不会是思路错了?”有年轻的研究员小声嘀咕,“也许这种材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。”
这话虽然刺耳,却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。连续的失败,让团队的士气有些低落。
林阳没有责怪他,只是说:“我父亲不是一个空想家,他既然敢签这份协议,就一定有他的道理。我们可能漏掉了什么。”
那天晚上,林阳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,翻看着父亲留下的那些旧物。他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,哪怕是只言片语。
父亲的遗物不多,一个旧工具箱,几本专业书籍,还有一本工作日记。
林阳拿起那本《工程预算速成手册》,这是他的“启蒙教材”,也是他逆袭的起点。他轻轻翻开,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,那是他当年在工地连夜啃书时做的笔记。
他一页一页地翻着,回忆着那些在地下室挑灯夜读的日子,回忆着父亲的扳手,母亲的眼泪,还有那些嘲笑和羞辱。正是这些,支撑着他走到今天。
翻到最后几页时,一张折叠的纸片从书页里掉了出来。
林阳愣了一下,弯腰捡了起来。那是一张泛黄的草稿纸,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些杂乱的公式和符号,还有几个潦草的字:“钙基替代?试试3:7”。
字迹有些模糊,但林阳一眼就认了出来——这是父亲的笔迹!
他的心跳瞬间加速,连忙把草稿纸铺平。上面的公式看起来像是某种化学反应方程式,还有一些材料比例的计算。最关键的是那句“钙基替代?试试3:7”。
“钙基替代……”林阳喃喃自语,突然眼前一亮,“王工他们一首在用传统的硅基材料做基材,如果换成钙基材料呢?3:7的比例……”
他立刻拿起电话,拨通了王工的号码:“王工,马上通知团队,明天一早,我们试试用钙基材料做基材,配比按照3:7来!”
电话那头的王工虽然有些疑惑,但还是立刻答应了:“好的林总,我马上安排!”
挂了电话,林阳紧紧攥着那张草稿纸,手心全是汗。这张藏在旧书里的纸片,会不会就是解开谜题的钥匙?
他仿佛看到父亲在灯下演算的身影,看到他写下这些公式时的专注和期待。
“爸,是你在指引我吗?”林阳望着窗外的夜空,轻声说,“等着我,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。”
窗外,夜色深沉,但研发中心的灯,却亮了一夜。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明天的实验结果,期待着那个可能改变一切的“3:7”。
(本章完)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73W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