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晚星接过契书仔细翻看,指着上面的界址图问:“刘牙人,这惠民巷的铺子西至都清楚吗?
有没有和邻里共用的墙院?”
“大小姐问得专业!”
刘牙人眼睛一亮,“这户人家是举家迁去京城,急着脱手才卖这个价,地契房契上的界址标得清清楚楚,连墙角的界石都还在,绝无纠纷。
后院是独立的,跟邻居家隔着两尺宽的巷子,私密性好得很。”
大舅舅接过契书看了半晌:“聚宝街虽热闹,但租金贵,三百两买下来,回本得慢些。
惠民巷是老居民区,烟火气足,做鲜蔬生意正好,街坊邻里买惯了就认门。”
三舅舅扒拉着算盘:“二百二十两不算贵,若是格局好,稍作修缮就能开业,算下来比租铺划算多了。”
刘牙人见他们对惠民巷的铺子有意,忙说:“那咱们现在就去瞧瞧?
那铺子刚空出来没几日,里面物件都还没动,正好能看清原貌。”
一行人往惠民巷去,刚拐进巷子就见间灰砖瓦房,门口挂着“吉屋出售”的木牌。
刘掌柜掏出钥匙打开门,一股淡淡的烟火气扑面而来:“三间门面宽敞得很,您看这柜台都是现成的,稍微打磨下就能用。”
林晚星先看梁柱,伸手敲了敲屋梁:“是松木的,没虫蛀,也没受潮。”
又蹲下身摸了摸地基:“青石板铺底,下雨不积水,这点对鲜蔬铺最要紧。”
大舅舅则绕着墙体查看:“都是实心青砖,墙体厚实,连窗户框都是硬木的,就是旧了点,换几扇新的木窗,糊上亮纸,看着就敞亮。”
后院更是惊喜,那口老井井口用青石砌成,井绳磨出的凹槽光滑圆润,三舅舅探头往井里瞧了瞧:“水还挺深,水质看着清亮,往后洗菜不用跑远路挑水了。”
王文杰抱着柱子转了个圈:“我能在门口搭个木台子吆喝不?
站得高,整条街都能听见我喊!”
逗得众人都笑起来。
林晚星心里早有了主意,拉着大舅舅的袖子:“大舅舅,这铺子格局方正,采光也好,后院能堆货能晾菜,我觉得挺好。”
王明哲见她满意,便对刘掌柜道:“这铺子我们要了,契书今日就能过户,银子现成的,只是得请你帮忙催催前家,三日内把私人物件搬干净。”
“没问题!”
刘掌柜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“我这就回去准备过户文书,衙门那边我熟,保证午时前让你们把地契拿到手!”
等在衙门办齐手续,拿着红彤彤的地契和沉甸甸的钥匙出来,日头己升到头顶。
王文杰嘴里还哼着自己编的调子:“玉米甜,青菜鲜,林记铺子买路边……”林文龙跟着拍手,小奶音喊着:“自家铺子不怕赶!”
往回走的路上,王明远兴致勃勃地说:“我下午就去找木匠师傅,让他明儿就来量尺寸,菜架子得赶早做出来。
那嗓门大的伙计我也认识,等铺子收拾出来就让他来上工。”
林晚星把地契小心翼翼地收进贴身荷包:“我得回去画张图纸,菜架子怎么摆,柜台怎么改,心里得有个数才好跟师傅交代。”
回到外祖父家,林晚星首奔书房。
外祖父王宏伟爱清静,书房平日里很少有人来,此刻正空着。
她铺开外祖父练字的大桌案,想着该怎么画铺子的布局图,忽然想起空间里还有上次带过来的素描本和铅笔。
“要是有尺子就好了……”她刚在心里嘀咕,意念一动,手里就多了把折叠尺,素描本和HB铅笔也凭空出现在桌上。
她赶紧把门窗关好,拿起铅笔在纸上勾勒起来:前院靠门摆三个双层竹架,左边放青菜,中间摆玉米,右边留着堆杂物。
柜台往里挪半尺,腾出空间放个小桌子记账。
后院搭个带顶棚的货架,用来放刚到的新鲜货……
正画到兴头上,身后突然传来外祖父的声音:“晚星在忙什么呢?”
林晚星吓了一跳,手里的铅笔“啪嗒”掉在桌上,转头见外祖父拄着拐杖站在门口,赶紧把素描本往怀里拢了拢:“外祖父!
您怎么来了?”
王宏伟慢慢走进来,目光落在桌上的铅笔和散落的画纸上,眼神里满是好奇:“这是什么笔?
怎么细细的,还亮晶晶的?”
林晚星见藏不住了,只好把素描本递过去,挠着头解释:“这是我朋友送的笔,叫铅笔,不用蘸墨就能写。
这纸也是她给的,厚实得很,不容易破。”
柴小妞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7T4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