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宏伟拿起素描本翻了翻,越看越惊奇:“这纸竟这般光滑!
比上好的宣纸还细腻,写字画画都不洇墨。
还有这笔,你看这线条,细的能描叶脉,粗的能画门框,比狼毫笔还好用?”
他拿起铅笔在纸上划了划,见能写出深浅不一的线条,更是啧啧称奇:“乖乖!
不用磨墨,不用洗笔,写错了还能擦掉重画?
这物件可太稀罕了!
你那朋友是从哪儿,寻来的宝贝?”
林晚星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编了个借口:“她是走南闯北的商人,说这是西洋来的物件,用着方便。
外祖父要是喜欢,我让她多送些来。”
“那可不行,”王宏伟把素描本小心翼翼地放回桌上,“好物得惜着用。
你这图纸画得真清楚,哪个地方摆架子,哪个地方开门窗,连尺寸都标着,木匠师傅看了准能明白。”
他指着后院的位置问:“这搭顶棚的地方,打算用茅草还是瓦片?
我看用石棉瓦好,轻便还挡雨,前阵子库房刚换了一批,让木匠师傅顺带弄来。”
林晚星眼睛一亮:“外祖父想得真周到!
我还愁下雨淋湿菜呢。”
“做生意得细致,”王宏伟摸着胡须笑,“你这图纸上没画招牌的位置,我看就挂在门楣正中,用黑漆描金字,再配两个红灯笼,看着就喜庆。”
祖孙俩正说着,大舅妈李欣欣掀帘进来:“爹,晚星,木匠师傅来了,正在院里等着量尺寸呢。”
林晚星赶紧把图纸折好揣进怀里,拿起铅笔对大舅妈说:“舅妈,我这就跟师傅去铺子,把图纸给他们看看。”
王宏伟把她叫住,指着桌上的铅笔和素描本:“这纸笔你带着,画图方便。
等铺子装修好,外祖父也想用这西洋笔,给你题个‘林记鲜蔬铺’的招牌。”
林晚星笑着点头,心里暖融融的。
她跟着大舅妈往院里走,见三个木匠师傅正背着工具等候,王文杰和林文龙,也扛着尺子跟在后头,吵着要去铺子帮忙量尺寸。
到了惠民巷的铺子,木匠师傅们围着林晚星展开图纸,都被那清晰的线条和标注惊住了。
“姑娘这图纸画得,比我们师傅还明白!
连架子的高矮,宽窄都标着尺寸呢!”
林晚星拿着铅笔在图上圈点:“这三个竹架要两层的,中间留空能摆篮子。
柜台要改成圆角的,免得磕着人。
后院的顶棚得留个小窗户,通风好。”
为首的张师傅连连点头:“姑娘放心,这些都不难。
菜架子用楠竹做,结实还防虫。
柜台用松木,打磨光滑了上清漆,看着亮堂。”
大舅妈在一旁补充:“招牌得做个描金的,边框雕点玉米青菜的图案,让人一看就知道卖什么。
我下午去布庄挑块红绸,开业那天得挂起来。”
王文杰突然指着墙角:“这里能搭个小台子不?
我站上面吆喝,保证声音传三里地!”
张师傅被逗笑了:“搭!
给你搭个半尺高的木台子,再做个小梯子,上下方便。”
正忙得热火朝天,三舅舅王明远带着个高个子伙计来了,那伙计一开口,声音果然像铜锣:“三老爷!
这铺子位置真好!
往后我天天在门口喊,保管把全城的人都招来!”
林晚星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,手里的铅笔在图纸上又添了几笔:“张师傅,能不能在门口做两个长凳?
街坊们买完菜能歇脚,顺便唠唠嗑。”
“这主意好!”
大舅妈拍手道,“再摆个水缸,放两个粗瓷碗,天热了给客人倒碗水喝,大家更乐意来。”
太阳西斜时,该量的尺寸都量好了,木匠师傅们拿着图纸回去赶工,伙计留下来打扫铺子,王文杰还在执着地跟表弟比试谁的嗓门大。
林晚星站在铺子里,看着夕阳透过旧窗棂洒进来的光斑,仿佛己经看到了开业时的热闹景象。
回去的路上,王明远拍着胸脯:“我明儿就去订做牌匾,保证比城里最大的酒楼招牌还气派!”
大舅妈则盘算着,该请哪些街坊来捧场,王文杰己经开始练新的吆喝词:“林记鲜蔬甜如蜜,不甜不要一分钱!”
林晚星摸了摸怀里的素描本,铅笔在口袋里硌出小小的形状。
她抬头看了看天边的晚霞,心里的暖意比阳光还要炽烈。
有这么多家人帮忙,她的鲜蔬铺一定能顺顺利利开起来,往后的日子,定会像这玉米一样,甜甜蜜蜜的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7T4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