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78章:雨润新苗催旧梦,线连今古续长卷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70年代我的空间无人能查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8W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(初五的清晨被一阵细密的雨脚唤醒,雨丝像无数根银线,斜斜地织在窗棂上,把远处的麦田笼成一片朦胧的绿。林晓推窗时,雨珠顺着檐角滚落,在窗台上敲出“嘀嗒”的轻响,像谁在轻轻拨弄琴弦。空气里飘着股的泥土香,混着麦叶的清苦,是土地喝饱水后舒展的气息。)

“初五要‘润田’,”李大爷披着蓑衣站在廊下,烟袋锅在雨里泛着点红光,“这雨是‘喜雨’,专等初五来给麦子解渴。你外婆当年总说,初五的雨带着‘记性’,能把去年的旱情泡软了,让新苗记着往深处扎根。”他往麦田方向努了努嘴,“你看那雨丝,密得能织成布,正好给麦子洗个透澡,连叶缝里的土都能冲干净。”

(宋岩披着塑料布蹲在麦垄边,指尖拂过被雨水打湿的麦叶,叶片上的绒毛沾着水珠,像缀了层碎钻。“这雨下得匀,”他用手扒开麦根旁的泥土,黑褐色的土块己经吸足了水,捏在手里能攥出泥浆,“李大爷说当年宋队长初五必做的事,就是在麦垄间挖浅沟,让雨水顺着沟往根上淌,不浪费一滴。”他用铁锹在麦垄旁划出细细的沟痕,雨水立刻涌进去,在沟里汇成细小的溪流,“你看这水,弯弯曲曲的,像在跟麦子说悄悄话。”)

小花举着片大荷叶在雨里跑,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,偶尔滴落在麦叶上,溅起细小的水花。“林老师你看!”她蹲在田埂边,指着沟里的水影,里面映着片变形的天空,像块被揉皱的蓝布,“许叔叔说这是‘土地的镜子’,能照见麦子的心思。你看水里的影子,麦子好像在笑呢!”她从兜里掏出颗昨天捡的石子,轻轻放进水里,涟漪一圈圈荡开,把麦影晃成了流动的绿绸。

(许明华举着罩着塑料袋的摄像机在雨里走,镜头对着麦垄间的雨丝拍,雨线在镜头里连成白茫茫的一片,像幅没干的水墨画。“家人们看这雨!”他的声音带着点兴奋的湿意,“李大爷说初五的雨‘认地’,当年哪片麦长得好,它就多往哪片下。你们看第七亩地的雨势,比别处密半分,是土地在偏疼这些麦子呢!”他突然把镜头转向沟里的水,里面漂着片丁香花瓣,是从院门口被风吹来的,“这花瓣跟着雨水跑了半里地,就为了来看看麦子,多上心!”)

林晓坐在廊下的竹椅上,绣绷架在膝头,绷上正绣着雨中的麦垄。她用灰蓝线勾出雨丝的轮廓,又在麦叶顶端绣上晶莹的水珠,银线在光线下闪着细弱的光,像真的有雨珠在布上滚动。刚给最边缘的麦叶绣完根绒毛,就见田埂上的雨丝突然变了方向,斜斜地往绣绷这边飘,打湿的布角上,雨痕竟和绣的雨丝重合在一起,像给画面添了层真实的水雾。

(王婶端着盆刚和好的面从厨房出来,面团在盆里泛着温润的白,是用新麦磨的面粉,带着股淡淡的甜。“初五要吃‘水饽饽’,”她用手指按了按面团,坑洼立刻弹回来,“就着雨水蒸,能让日子像面团一样,发得旺旺的。”她往面团里撒了把切碎的丁香叶,是昨天刚摘的,还带着雨气,“这叫‘添香’,让饽饽里藏着麦香和花香,吃了心里亮堂。”)

李大爷抽着烟袋,看着雨里的麦田,突然指着远处的草棚:“当年知青点有个草棚,下雨时你外婆总往那跑,说要给没来得及收的绣品挡雨。”他磕了磕烟袋锅,烟灰混着雨水落在地上,“有回下暴雨,她抱着张绣了一半的麦浪图往回跑,摔在泥里,布都染黑了,她还抱着哭,说‘麦子淋了雨会疼’。”他往草棚方向望了望,那里现在只剩个石基,“后来宋队长在石基上种了棵丁香,说‘让花替布挡挡雨’,现在那树长得比房还高。”

(林晓的绣绷上,雨景渐渐起来:沟里的水映着天空的蓝,水面漂着片丁香花瓣,麦叶的绒毛上挂着水珠,连小花举着的荷叶纹路都绣得清清楚楚。她想起外婆记账本里写的“雨珠要绣三层光:高光用银线,侧光用灰线,背光用蓝线”,便换了三种线细细勾勒,水珠顿时有了立体感,像要从布上滚下来。“原来绣雨和种麦一样,得懂它的性子。”她笑着往荷叶边缘绣了只小蜗牛,壳上的螺纹里藏着根红绒线,和宋岩锄头上的那根同色。)

宋岩在麦垄间挖完最后一道浅沟,首起身时发现雨里站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那位送绣稿的老太太,正举着把油纸伞站在田埂上,伞面是靛蓝色的,上面绣着褪色的丁香,和樟木箱里的粗布一个颜色。“您咋来了?”他赶紧迎上去,老太太却指着麦垄深处笑:“我来看看这些麦子,跟当年宋队长种的一个样,连下雨时喝水的样子都没改。”她从伞下拿出个布包,“这是当年你外婆落在草棚的针线包,我替她收了半辈子,现在该还给你们了。”

(针线包是用帆布做的,边角磨得发白,上面用红绒线绣着个小小的“绣”字,针脚己经磨平。打开一看,里面整整齐齐插着十几根绣针,有粗有细,针尾都缠着不同颜色的线;个铁皮小盒里装着顶针、剪刀、线板,剪刀柄上刻着“知青点”三个字,和粗瓷碗上的一样;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,是片麦叶标本,叶脉清晰,边缘还留着齿状的痕迹,上面用铅笔写着“1972年春,雨,第七亩”。)

“这是外婆做的标本。”林晓把麦叶贴在鼻尖,有股陈旧的草木香,“她连麦子的叶子都舍不得扔。”她突然发现标本的背面有行极淡的字,对着光才能看清:“雨打麦叶响,像岩哥在磨犁,一下,又一下。”林晓的眼眶突然热了,原来当年的雨声里,藏着这么多没说出口的牵挂。

(雨渐渐小了,变成蒙蒙的毛毛细雨,麦叶上的水珠开始往下滴,落在沟里发出“叮咚”的响,像串散落的铃铛。“时光麦”的藤蔓在雨雾里轻轻摇,叶片上的迷你绣绷映出新的画面:1970年的外婆坐在草棚里,借着漏进来的天光绣麦叶,针线包就放在腿上;2024年的林晓把新绣的雨景和旧标本放在一起,针脚和标本的叶脉完美重合;未来的“守艺工坊”里,孩子们围着这张绣品和标本,听老师讲“雨中的约定”,窗外的丁香正被雨水打湿,紫得发亮。)

许明华把镜头对准针线包,弹幕里有人发了条长评:“我奶奶的针线包也这样,针脚磨平了,剪刀生锈了,却总在下雨时拿出来擦擦。原来每个针线包都藏着个雨天,里面有没绣完的花,没说尽的话,还有一片舍不得扔的麦叶。”这条评论下面,跟着上百条相似的故事,有人说爷爷的工具箱里总留着块防雨的油布,有人说妈妈的抽屉里藏着片被雨水泡过的情书,有人说自己的书里夹着片童年的梧桐叶,都是雨天的念想。

(晌午雨停了,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,在麦田上洒下片金斑。宋岩把老太太带来的针线包挂在草棚的石基上,旁边就是那棵丁香树,树影落在包上,像给帆布盖了层花荫。“李大爷说老物件得放在该在的地方,”他往石基上浇了点水,“让它跟树、跟土地、跟麦子好好亲近亲近。”水珠顺着帆布往下滴,打在标本麦叶的位置,像在替当年的人,再浇一次那年的雨。)

林晓把针线包的样子绣在绣绷的角落,帆布的纹理用粗线勾勒,红绒线的“绣”字用金线勾边,连铁皮盒上的锈迹都用褐线细细点染。她特意在剪刀旁绣了片小小的雨云,云底垂着根银线,线头系着滴水珠,正好落在麦叶标本的叶脉上,像时光在轻轻叩门。

(小花在草棚石基旁发现了个小小的泥窝,里面积着雨水,倒映着丁香树的影子。“这是小鸟的浴缸吗?”她往里面放了颗麦粒,“给小鸟洗完美容澡,还能吃点甜的。”她突然指着泥窝边缘,那里有个模糊的脚印,小小的,像孩子的,“许叔叔你看!是1970年的小朋友留下的吗?”许明华把镜头凑近,脚印里还沾着点褪色的红绒线,和针线包上的一样。)

“是你外婆小时候的脚印。”老太太看着泥窝,眼里的光变得悠远,“当年她总爱在草棚旁玩,说这里能听见麦子喝水的声音。有回她把绣坏的布角埋在这,说‘让土地替我记着,下次一定绣好’。”她弯腰从泥里摸出点东西,是块小小的布片,上面绣着半朵丁香,针脚和樟木箱里的帕子如出一辙,“你看,土地真的替她记着了。”

(午后的阳光越来越暖,麦叶上的水珠被晒成了细小的水汽,在麦田上织成层薄薄的雾,像给绿色的锦缎蒙了层纱。“时光麦”的叶片上,迷你绣绷映出串新字:“雨滋万粒生新绿,线串千丝续旧情”。林晓把这行字绣在雨景的上方,金线在湿漉漉的布上闪着光,像雨后初晴的虹。)

许明华的摄像机对着麦田拍了个全景,远处的丁香树在阳光下泛着紫,近处的麦垄绿得发亮,草棚的石基上,针线包在风里轻轻晃,像在跟谁打招呼。“家人们,”他的声音带着点哽咽,“这雨不仅浇透了麦子,也浇醒了好多回忆。原来那些被雨水打湿的日子,从来没真正过去,它们就藏在麦根里,在针线包里,在土地的记忆里,等一场合适的雨,再慢慢冒出来。”

(暮色降临时,麦田里的雾散了,露出清晰的麦垄,像大地摊开的掌纹。宋岩把挖沟的铁锹擦干净,放在石基旁,和针线包并排站着,“李大爷说农具和针线是一对儿,一个种出日子,一个绣出念想,得让它们做个伴。”小花把捡来的石子围着石基摆了圈,像给回忆画了个温柔的圈。)

林晓收起绣绷,上面的雨中麦景己经完成,布角的雨痕和绣的雨丝融在一起,分不清哪是真哪是绣。她把老太太带来的麦叶标本夹进绣绷的夹层,标本的叶脉和布上的麦叶纹路完美重合,像两个时空的麦子,终于在同一片雨里相遇。

远处的炊烟在暮色里散开,带着饭菜的香,和麦田的清气混在一起,酿出种安稳的味道。林晓知道,这场雨不仅滋润了新苗,也泡软了旧梦——1970年草棚下的等待,顺着雨水流到了此刻;当年没绣完的丁香,在泥窝里长出了新的针脚;所有藏在雨里的牵挂,都在麦叶舒展的声音里,找到了最温柔的归宿。就像那根永远连着的绣线,一头拴着草棚的石基,一头系着廊下的绣绷,而中间最软的那段,是此刻两人并肩看晚霞的模样,宁静,绵长,像极了当年的人,在雨停后盼了又盼的晴空。

(宋岩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玻璃瓶,里面装着些收集的雨水,瓶身上贴着片新鲜的麦叶。“李大爷说这叫‘存雨’,”他把瓶子递给林晓,“等天旱的时候浇在麦根上,告诉它们‘当年那场好雨,我们替你记着了’。”林晓把瓶子放在窗台上,月光透过瓶身照进来,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像把撒落的星星,替那些在雨里没说够的话,继续眨着眼睛。)

夜色像块浸了水的靛蓝布,慢慢盖下来,麦田在月光下泛着的光,像片安静的湖。林晓把绣绷挂在墙上,布上的雨珠在月光里闪着细弱的光,仿佛还在轻轻滚动,替那些被雨水打湿的心事,慢慢哼着未完的谣。

作者“龙城府的唐叔叔”推荐阅读《70年代我的空间无人能查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8W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70年代我的空间无人能查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8W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