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北大荒刺绣在1970年和现代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,两个时空的交流日益频繁。林晓往返于两个时空之间,忙得不可开交。然而,在这看似一片向好的发展态势下,却悄然涌动着暗流。
在1970年,随着刺绣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,周边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开始打起了歪主意。一天夜里,合作社的仓库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。第二天清晨,社员们发现仓库的门被撬开,部分准备运往县城售卖的精美刺绣作品不翼而飞。大家心急如焚,林晓更是又气又急,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,更可能影响与文化商人的合作。她和宋岩立刻向当地派出所报案,民警们迅速展开调查,但线索寥寥,案件陷入僵局。
与此同时,在现代时空,工作室举办的刺绣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,吸引了众多媒体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。然而,这也引来了一些同行的嫉妒。有人在网络上匿名发布文章,质疑林晓工作室刺绣作品的原创性,声称这些作品抄袭了其他传统刺绣流派。一时间,网络上舆论纷纷,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跟风指责,给工作室的声誉带来了严重影响。林晓和团队成员们一边收集证据准备辟谣,一边应对媒体的询问,忙得焦头烂额。
林晓深知,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,将会对两个时空的刺绣传承事业造成毁灭性打击。在1970年,她鼓励社员们不要气馁,加强仓库的安保措施,同时加大生产力度,弥补被盗的损失。她还和宋岩一起,在村里发动群众,提供线索,希望早日找回被盗的刺绣。在现代,她和律师团队整理出详细的创作过程记录、历史资料以及与北大荒知青的合作证明等,准备向公众澄清事实。
但就在此时,时空的差异也引发了新的问题。1970年的刺绣工艺在材料和技法上相对传统,与现代追求的创新和高效生产存在一定冲突。文化商人提出希望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现代化改良,这让部分坚守传统的知青们难以接受,内部产生了分歧。而现代工作室在推广北大荒刺绣文化时,也因对那个时代背景的解读不够精准,遭到了一些老知青及其家属的质疑。林晓站在两个时空的矛盾焦点上,该如何化解这些难题,继续推动刺绣传承的大业呢?
林晓深知,要化解这些棘手的问题,必须双管齐下,平衡两个时空的差异与需求。在1970年的北大荒,她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。知青们围坐在一起,林晓先耐心倾听大家对于现代化改良的担忧,随后温和地解释道:“咱们的刺绣就像一颗种子,只有适应时代的土壤,才能茁壮成长,开枝散叶。改良不是摒弃传统,而是让它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。咱们可以保留核心针法与图案寓意,在材料和部分工艺上稍作调整,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,又能让更多人认识咱北大荒刺绣。”
宋岩也在一旁补充:“大家想想,要是因为坚持传统,最后刺绣无人问津,那咱们的心血不就白费了?但只要咱们做出改变,就能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文化,这也是一种传承啊。”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,知青们逐渐理解并接受了改良的想法。
为了尽快找回被盗的刺绣,林晓发动村民留意周边可疑人员。她还和宋岩在村里组织了巡逻队,加强夜间防范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几天之后,一个村民在邻村看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,背着包袱鬼鬼祟祟。巡逻队迅速出击,将其拦住。打开包袱一看,里面正是合作社被盗的刺绣。原来,这人是邻村一个好吃懒做之徒,听闻合作社刺绣值钱,便起了歹心。案件告破,被盗刺绣失而复得,合作社的生产销售得以继续推进。
在现代时空,林晓针对网络上的抄袭质疑,有条不紊地展开反击。她邀请了行业专家、学者以及当年参与刺绣创作的北大荒知青,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。在发布会上,专家们详细解读了北大荒刺绣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特色,老知青们也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。同时,林晓展示了大量详实的创作手稿、历史照片等证据,有力地证明了作品的原创性。面对铁证,那些不实言论不攻自破,工作室的声誉逐渐恢复。
针对老知青及其家属对时代背景解读不准确的质疑,林晓虚心接受,立即组织团队深入采访老知青,收集更多一手资料,对展览和宣传内容进行全面整改。经过一系列努力,两个时空的危机逐渐化解,但林晓知道,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,她又将如何带领大家在传承刺绣文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呢?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8WH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