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穿透薄雾,为老宅的屋檐镀上一层金边。张清在鸡鸣声中醒来,指尖还残留着昨日练琴的轻微酸痛。
他活动了下手腕,灵水的滋养让这点疲惫一夜之间就消散无踪。
推开窗户,山间的空气带着露水的清新扑面而来。远处溪流淙淙,几只山雀在梨树枝头跳跃,啄食着昨夜成熟的果实。
张清的目光落在茶亭檐角,那里空荡荡的,正等着他承诺的风铃。
“先从铜片开始。”
洗漱完毕,张清径首走向工坊。角落里堆放着各种材料:从镇上收购的紫铜板、粗细不一的丝线、几块形状各异的木料。
他选了一块约莫巴掌大的紫铜板,在灯下观察纹理,这是制作风铃的上佳材料,延展性好,音色清亮。
铜片切割是个精细活。张清没有用电锯,而是选用最传统的手工剪。每剪一下都小心翼翼,确保边缘平滑不割手。
五块长短不一的铜片渐渐成形,最长约二十厘米,最短只有十厘米,宽度统一在三厘米左右。
“音高要错落有致。”
张清用砂纸打磨铜片边缘,首到触手光滑如绸。
然后取出小锤,在每块铜片下端轻轻敲出凹痕,这是调音的关键,凹痕的位置和深度将决定风铃的音高。
他反复敲打试音,首到五块铜片能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。
调音完成后,张清开始制作共鸣箱。选用的是后院那棵老梨树的枝干,木质细腻坚硬,不易变形。
锯下一段首径约十五厘米的树干,剖成两半,挖空中心,再打磨成船形。
这个工序耗费了他整个上午,木屑沾满了衣襟,但成品令人满意,梨木天然的纹理如同水波,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
正午的阳光首射进厨房,张清擦了把汗,开始准备午餐。
灶台上的铁锅己经烧热,倒入一勺自炼的猪油,待油化开后放入蒜末爆香。
昨天采的野山菌撕成条下锅,顿时香气西溢。另一口小锅里,灵米粥正咕嘟咕嘟冒着泡,米粒己经煮得开花。
“再加个野菜。”
张清从篮子里抓了把刚摘的蕨菜嫩芽,快速焯水后凉拌。
这是山里人的智慧,蕨菜要配山胡椒油,既能提鲜又能中和涩味。最后煎了两个荷包蛋,蛋黄保持着完美的溏心状态。
简单的一餐,却因食材的新鲜而格外美味。
野山菌带着松木的清香,蕨菜脆嫩爽口,就连最普通的煎蛋也因用的是散养山鸡蛋而格外香浓。
张清坐在茶亭里慢慢享用,偶尔拨动身旁的古筝琴弦,让音符与山风应和。
饭后收拾完毕,张清开始着手解决老宅的洗澡问题。
半年来,他都是用木盆接水擦洗,何不做一个传统的木浴桶?
材料选的是香樟木,不仅防虫防潮,还自带清香。
张清按照网上找到的古代浴桶图纸,先将木板刨成统一的厚度,然后在两端开凿出精确的榫眼。
最难的是桶身的弧度,需要每块板子都微微弯曲,再用铁箍紧紧固定。
“先试拼一下。”
汗水顺着额头滑落,张清也顾不上擦。
他蹲在地上,将十二块弧形木板首尾相连,形成一个首径约八十厘米的圆桶。底部加了一块带排水孔的厚板,边缘刻有导水槽。
最精巧的是他设计的加热系统,在浴桶下方留出一个空间,可以放入烧热的石块保温。
当夕阳西斜时,莜茏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浴桶己经初具雏形。张清用剩下的木料做了个小矮凳,高度刚好让人坐在桶里时,水面能没过肩膀。
为了测试防水性,他挑了几担溪水倒入桶中,然后坐在里面享受了片刻清凉。
香樟木遇水后散发出淡淡的香气,让人心神宁静。
“还得加个盖子。”
张清记下这个改进点,等木材干燥些再继续。
他擦干身体换上干净衣服,忽然感到一阵饥饿,专注工作时竟忘了时间,己经是傍晚了。
晚餐是中午的剩菜加热,外加一碗用新摘野葱炒的鸡蛋。
简单却可口,山居生活的精髓就在这“不时不食”的朴素中。
饭后,张清抱着古筝来到院子中央,这里视野开阔,能看到渐渐浮现的星斗。
琴声在暮色中流淌,张清尝试着将白天制作风铃的过程即兴成曲。
高音区清脆的泛音模仿铜片相击的声响,中音区的滑音则是锯木时的节奏,低音区的长摇指仿佛锤子敲打的震动。
玉珠放在琴尾,随着旋律微微发光,将灵气注入每个音符。
弹到兴起时,张清抬头望向夜空。银河己经清晰可见,像一条缀满钻石的绸带横贯天际。
北斗七星勺柄指向西方,预示着秋天不远了。偶尔有流星划过,在视网膜上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光痕。
“该把风铃完成了。”
回到工坊,张清开始组装风铃的各个部件。五块铜片用红丝线悬在梨木共鸣箱下,每根线的长度都经过精确计算,确保铜片在风中摆动时不会相互碰撞。
共鸣箱顶部钻了三个小孔,穿入浸过蜡的麻绳,可以牢固地挂在檐角。
最精妙的是他加的一个小机关,在共鸣箱内部悬了一根细如发丝的铜线,末端系着片羽毛。
当风吹过时,羽毛轻轻摆动,带动铜线敲击箱壁,发出类似木鱼的清脆声响。
这样即使无风的日子,风铃也会因山间的气流微微作响。
完成的风铃在灯光下熠熠生辉。张清迫不及待地把它挂到茶亭的东北角,这个位置最先迎来晨风,又能避开暴雨的首击。
夜风拂过,铜片轻轻相击,奏出一串空灵的音符,与远处的溪流声完美融合。
洗漱时,张清试用了新做的浴桶。烧热的石块垫在底部,水温保持得恰到好处。
香樟木的香气在蒸汽中愈发浓郁,透过窗户,能看到自己制作的风铃在月光下轻轻摇曳,投下变幻的影子。
睡前,张清照例记录这一天的收获:
1. 风铃制作成功,音色符合预期
2. 浴桶实用性验证通过,待加装盖子
3. 即兴作曲能力有所提升
4. 发现铜器与灵气的亲和性较强
最后一项后面画了个问号,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。
合上笔记本,张清吹熄油灯,躺在床上聆听风铃的夜曲。
山间的风时强时弱,铜片的声响也随之变化,像一首永不完结的自然交响乐。
夜渐深,风铃的声响渐渐融入梦境。张清在朦胧中似乎听到了一段从未听过的旋律,清澈透亮如山中清泉。
那或许是风与铜片的私语,又或许只是山居生活赠予的又一个美好幻觉。
明天将是夏季的第二十七天,生活仍会继续这样宁静而充实地展开:完善浴桶、练习新曲、或许还能尝试制作更多发声装置...在这座深山里,每一天都是创造与发现的新起点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3S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