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五的灯笼还没在檐角挂稳,村西头的桃树就冒出了嫩红的花苞。林晚秋背着念战去地里送午饭,路过那片桃林时,小姑娘突然指着枝头喊:“妈妈你看,桃花要开了!爸爸是不是要回来了?”
田埂上的风还带着料峭的寒,吹得林晚秋的头巾边角打颤。她抬手遮住女儿望过来的眼睛,指尖触到一片温热——念战的睫毛上,不知何时凝了层湿意。“快了,”她把女儿往背上又勒紧了些,声音被风撕得发碎,“等桃花全开了,爸爸就回来了。”
这话是说给孩子听的,更是说给她自己的。沈廷舟走的那天,天刚蒙蒙亮,他站在桃林外的土路上回头,军大衣的衣角被风吹得猎猎作响。“等桃花开了,我就回来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里的光比雪地里的日头还亮。
可现在,花苞都鼓得快要裂开,那封盼了又盼的家书,却迟迟没到。
沈母这些天总往村口的老槐树下跑,说是去晒太阳,实则是等邮递员。老太太的膝盖见了春寒愈发疼,林晚秋给她用艾草熏了好几次,夜里还在炕头焐着热水袋,可第二天一早,她照样拄着拐杖往村口挪。
“妈,外面风大,要不我去等吧?”这天早饭时,林晚秋看着沈母肿得发亮的膝盖,忍不住说。
“你去你的地,我去我的村口,不耽误。”沈母往嘴里塞了口窝头,腮帮子鼓着,像只倔强的老松鼠,“我跟你爸当年处对象时,他在镇上当兵,我也是天天往村口跑,比这冷的天我都站过。”
林晚秋没再劝。她知道,老太太不是在等信,是在等个念想。就像灶膛里总得留着点火星,日子才能熬得下去。
晌午头的日头暖得像层薄棉絮,林晚秋坐在地头的石头上歇脚,看着念军在田埂上追蝴蝶。男孩跑得满头大汗,蓝布褂子的领口湿了一大片,却笑得比谁都欢。这孩子像是突然长大了,不再吵着要爸爸,只是每天傍晚都要把沈廷舟的军用水壶擦一遍,摆在炕头最显眼的地方。
“妈妈,二丫说她爸爸从部队寄信回来了,说要给她买花裙子。”念军跑回来,手里攥着朵黄灿灿的蒲公英,“我爸爸会不会给我寄弹弓?”
林晚秋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下,麻酥酥地疼。她把儿子拉到身边,用帕子给他擦汗:“会的,你爸爸记着呢。”
正说着,就见村东头的李嫂风风火火地跑过来,手里扬着个牛皮纸信封:“晚秋!沈家的信!武装部转来的!”
林晚秋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,手里的帕子“啪嗒”掉在地上。她几乎是踉跄着跑过去,指尖触到信封的刹那,却突然不敢接了。那薄薄的纸片,像是有千斤重。
“快拆开看看啊!”李嫂比她还急,恨不得亲自上手,“是不是沈队长寄来的?他咋样了?”
林晚秋的手抖得厉害,好几次都没把信封拆开。念军踮着脚帮她撕开封口,抽出里面的信纸——只有短短三行字,字迹潦草得像是被风吹过:
“母安,妻安,儿女安。
一切安好,勿念。
廷舟。”
没有说在哪里,没有说在做什么,甚至没有问家里的庄稼长势,没有问孩子们长高了没。林晚秋捏着那张纸,指腹把纸边都蹭得起了毛,眼眶却干得发涩。这封信,太平淡了,淡得像碗没放盐的米汤。
“咋就这几个字?”李嫂凑过来看,咂着嘴,“沈队长咋这么惜字如金?”
“部队上忙,”林晚秋把信纸叠好,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兜里,声音尽量平稳,“能捎信回来就好。”
回去的路上,念战趴在她背上,一遍遍问:“爸爸说啥了?爸爸说啥了?”林晚秋就把那三句话翻来覆去地说,说得多了,连自己都快信了。
沈母在村口等得脖子都快长了,见她们回来,老远就拄着拐杖迎上来:“信呢?是不是廷舟寄的?”
林晚秋把信递过去,老太太的手抖得比她还厉害,几乎是把信纸贴在眼睛上才看清。看完,她往墙上一靠,长长舒了口气,眼泪却“唰”地掉了下来:“这臭小子,跟他爸一个德性,报喜不报忧!”
话是抱怨的话,嘴角却咧开了花。她把信纸折成个小方块,塞进贴身的兜囊里,拍了又拍,像是揣了块滚烫的烙铁。“晚上给灶王爷烧柱香,谢谢老神仙保佑。”
那天晚饭,沈母难得多喝了半碗粥,还让林晚秋把熏好的腊肉切了一小盘。昏黄的油灯下,老太太用筷子夹起块肉,颤巍巍地往念军碗里送:“多吃点,你爸回来看到你长壮了,肯定高兴。”
夜里,林晚秋躺在炕上,听着沈母屋里传来的咳嗽声,却怎么也睡不着。她摸出那封信,借着从窗棂漏进来的月光,一遍遍地看。沈廷舟的字她认得,以前他给队里记工分,一笔一划都方方正正的,哪像现在这样,笔画都拧在一块儿,像是写得很急,又像是……手在抖。
她想起上一世,他也寄过这样一封“平安信”,后来才知道,那是他在医院里写的,胳膊上中了弹,是用左手歪歪扭扭写的。
心口像压了块石头,闷得喘不过气。林晚秋悄悄爬起来,走到院里的桃树下。枝头的花苞又鼓了些,像一颗颗憋红的脸蛋。她伸出手,轻轻碰了碰,指尖沾了点黏黏的汁液——那是春天的味道,却带着点说不清的涩。
“你可得快点回来啊。”她对着桃树轻声说,声音被夜风吹得七零八落,“孩子们都等着呢,我也……等着呢。”
桃林深处传来几声夜鸟的啼叫,凄凄切切的,像谁在哭。林晚秋裹紧了身上的单褂,突然觉得,这春天,好像比冬天还要冷。
桃花开得最盛的时候,赵静姝突然来了。
那天林晚秋正在院里翻晒红薯干,就见她穿着件月白色的的确良衬衫,手里提着个网兜,里面装着两包麦乳精,站在院门口,笑得像朵刚绽开的桃花。
“林同志,忙着呢?”她的声音甜得发腻,像掺了蜜的糖水,“我去公社办事,顺道过来看看婶子。”
林晚秋手里的木耙子顿了顿,红薯干的甜香漫在空气里,却压不住她心头窜起的那点烦躁。“我妈在屋里歇着。”她的声音淡淡的,没打算让她进来。
赵静姝却像没听出她的冷淡,径首走进来,把网兜往炕桌上一放:“这是我托人从县城买的麦乳精,给婶子补补身子。听说……廷舟哥寄信回来了?”
她的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,落在炕头那张“全家福”年画上,嘴角的笑淡了些,却很快又扬起:“真羡慕你们,一家人整整齐齐的。不像我,一个人在城里,连个说话的都没有。”
林晚秋没接话,继续翻着红薯干。阳光落在她手背上,暖得像块小烙铁,可心里却凉丝丝的。她知道赵静姝想说什么——上一世,这个女人就是这样,在她面前装可怜,说沈廷舟在部队时最疼她,说他们俩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。
“婶子呢?”赵静姝见她不搭茬,又问了一遍,语气里带了点不易察觉的急切。
“刚睡着。”林晚秋首起身,看着她,“赵同志要是没别的事,就请回吧,别吵醒我妈。”
赵静姝脸上的笑终于挂不住了,她走到林晚秋面前,声音压低了些,像根软刺:“林同志,我知道你不待见我。可我跟廷舟哥在部队的情分,不是你能比的。他现在在边境,枪林弹雨的,身边总得有个体己人照应着……”
“赵静姝!”林晚秋猛地打断她,声音陡然提高,“你想说什么?”
“我想说,”赵静姝抬起下巴,眼里闪过一丝得意,“我己经向单位申请了,要去边境当随军护士。廷舟哥在哪,我就在哪。”
林晚秋只觉得脑袋“嗡”的一声,像被重锤砸了下。随军护士?她要去找他?上一世根本没有这回事!难道是因为这一世沈廷舟对她太好,刺激到赵静姝了?
“部队没批准你吧?”林晚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她记得沈廷舟走前说过,边境局势紧张,家属一律不准随军,“赵同志,我劝你死了这条心。廷舟是我丈夫,我们有孩子,有这个家,轮不到外人来掺和。”
“是不是外人,可不是你说了算的。”赵静姝从口袋里摸出张照片,往林晚秋面前一递,“你看这是什么?”
照片上是沈廷舟和赵静姝在部队时的合影,两人穿着军装,站在军功章陈列柜前,笑得一脸灿烂。赵静姝的头微微靠向沈廷舟,看起来亲密得很。
“这是以前的照片,说明不了什么。”林晚秋的指甲掐进掌心,疼得让她保持清醒。
“说明不了什么?”赵静姝笑得更得意了,“可廷舟哥走前,把他最宝贝的那枚三等功奖章留给我了,你知道吗?他说那是我们俩共同的荣誉。”
林晚秋的心像被撕开了道口子,冷风“呼呼”地往里灌。三等功奖章……沈廷舟从没跟她提过还有这枚奖章,更别说留给谁了。难道……难道他对赵静姝,真的还有旧情?
“你胡说!”她的声音发颤,眼泪却倔强地没掉下来,“廷舟不会这么做的!”
“信不信由你。”赵静姝把照片揣回兜里,整理了下衬衫的领口,“等我到了边境,会替你好好照顾廷舟哥的。哦对了,”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,“忘了告诉你,廷舟哥寄回来的那封信,其实是我托人转交的。他太忙了,哪有时间写信?”
说完,她转身就走,月白色的衬衫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,像只得意洋洋的白孔雀。
林晚秋僵在原地,手里的木耙子“哐当”掉在地上。赵静姝的话像毒蛇一样钻进她心里,缠得她喘不过气。那封信是假的?沈廷舟根本没寄信回来?他把三等功奖章留给了赵静姝?
“妈妈,你咋了?”念军跑过来,拉着她的衣角,“那个阿姨说啥了?你别信她的,爸爸说过,他只喜欢你。”
林晚秋蹲下身,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,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,砸在他的头发上,烫得像火。“妈妈信,妈妈信爸爸……”
可心里的怀疑,却像桃树下的杂草,疯狂地滋长起来。
那天下午,桃花落了一地,粉白的花瓣铺在地上,像层薄薄的雪。林晚秋坐在桃树下,看着那些落花,突然觉得,沈廷舟说的“桃花开了就回来”,或许只是句哄人的话。
沈母不知何时拄着拐杖站在她身后,叹了口气:“别听那狐狸精胡说。廷舟那孩子,倔得像头驴,认定的事,八头牛都拉不回来。他既然娶了你,心里就只有你。”
“可她说……”林晚秋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她说信是她转的,还说廷舟把奖章给她了……”
“奖章?”沈母往地上啐了口唾沫,“他那枚三等功奖章,早被我锁在樟木箱最底下了!那年他退伍回来,我亲手收的,还垫了三层红布!那狐狸精是想骗你呢!”
林晚秋猛地抬起头:“真的?”
“我还能骗你?”沈母拄着拐杖走到她面前,用袖子给她擦眼泪,“晚上我就给你翻出来看看!让你死了心!”
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满地的桃花瓣上,像幅被泪水打湿的画。林晚秋看着沈母布满皱纹的脸,突然觉得,这老太太虽然嘴硬,心却比谁都软。
可赵静姝说要去边境的话,像根刺,深深扎在她心里。她知道,这个女人说到做到。如果她真的去了边境,在沈廷舟身边……
不敢想,真的不敢想。
夜里,林晚秋做了个噩梦。梦见沈廷舟穿着染血的军装,站在一片桃花林里,赵静姝挽着他的胳膊,对她说:“他跟我走了,不回来了。”她想去追,却怎么也迈不开腿,眼睁睁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桃花深处。
惊醒时,冷汗己经湿透了贴身的小褂。窗外的月光惨白,照在炕头那把军用水壶上,泛着冷光。林晚秋摸出那封被她得发皱的信,借着月光,又看了一遍。
“一切安好,勿念。”
这一次,她突然看懂了。那潦草的字迹里,藏着的不是敷衍,是仓促,是慌乱,甚至……是求救。
他一定是出事了。
林晚秋的心猛地沉了下去,像掉进了无底的深渊。她知道,她不能再等了。她要去找他,亲自去看看,他到底怎么样了。
第二天一早,林晚秋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沈母。老太太愣了半晌,突然说:“我跟你一起去。”
“妈,您膝盖不好,路太远了……”
“我的儿子,我自己去看。”沈母打断她,眼神里的坚定像块烧红的铁,“当年你爸在战场上受了伤,我就是背着干粮,走了七天七夜去的医院。这点路,算啥?”
林晚秋看着老太太肿得发亮的膝盖,眼泪又掉了下来。她知道,这一去,前路未卜。可她必须去。为了沈廷舟,为了这个家,也为了心里那个还没说出口的盼头。
收拾行李的时候,林晚秋把那枚狼牙摘下来,用红绳系好,戴在念军脖子上:“这是爸爸给的护身符,你戴着,保护好妹妹和奶奶。”
念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小手紧紧攥着狼牙,像握着整个世界。
出发那天,桃花己经开始谢了。林晚秋背着简单的行囊,沈母拄着拐杖,一步一步往村口走。念军念战跟在后面,小脸上满是不舍,却没哭。
“爸爸回来要是看不到我们咋办?”念战小声问。
“我们去找爸爸,把他带回来。”林晚秋回头,给了孩子们一个笑脸,可眼眶却红了。
风吹过桃林,落了他们一身花瓣。林晚秋抬头看了看天,蓝得像块刚洗过的布。她知道,这一路会很难。可只要能找到沈廷舟,再难,她也能走下去。
因为她是他的媳妇,是他孩子的妈。这个家,不能没有他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EQP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