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十一点五十九分,陈远的微博编辑界面还亮着。林小满坐在他身边,看着他反复修改那封《给观众的一封信》,删了又写,写了又删,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,是他平时不抽的牌子——还是程昊留下的,说“熬夜改剧本时抽这个,不伤肺”。
“就这样吧。”他终于按下保存键,附的照片是两人在片场监视器前的合影——林小满的头靠在陈远肩上,两人都在笑,背景里的银幕映着《戏骨》的片尾:一片向日葵花田,镜头慢慢升高,最后变成漫天星光。照片是杨雪偷拍的,她说“这张最有‘家人’的感觉”。
十二点整,微博准时发送。没有花哨的排版,只有宋体五号字,像封家书:
“亲爱的观众:
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,《戏骨》正在全国二十三家独立影院上映。它没有大规模宣发,没有流量明星站台,甚至可能被某些平台限流,但我们还是想把它呈现在你们面前——因为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,是两代电影人用生命守护的真相。
有人说我们公开恋情是‘不敬业’,说‘艺人就该藏起私生活’。但我们想问:爱什么时候成了原罪?真诚什么时候成了缺点?难道艺人就该是没有感情的赚钱机器,就该在资本的操控下说违心的话、做违心的事?
二十年前,陈默导演和林月华老师因为拍《沉鳞》被污蔑、被封杀,有人说他们‘私生活混乱’,说‘艺术不该掺杂私情’。可我们在老周的胶片里看到,他们在片场讨论剧本到深夜,分享一碗泡面;看到陈默老师把林月华老师的台词本折角处都抚平,写上备注;看到他们在杀青那天,对着长城发誓‘要让好电影活下去’。
三年前,程昊为了揭露行业黑幕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他在实验室的日记里写:‘如果沉默能换来安稳,那我宁愿站着死去。’
现在,轮到我们了。
我们决定将《戏骨》的所有收益捐给反网暴基金会,不是为了博同情,是想告诉所有被资本裹挟、被舆论伤害的人:你们不是孤军奋战。
我们决定拍摄《雪落长城》,女主角是林小满,男主角是我。我们会把所有经历写进剧本,告诉大家资本如何用‘道德’绑架艺人,如何用‘合约’剥夺人权,如何用‘舆论’毁掉真相。
我们决定站在这里,不躲不藏,因为我们相信:观众爱的从来不是完美的人设,是真实的人;电影的意义从来不是赚钱,是照亮现实。
最后,借用《沉鳞》里的一句台词:‘雪会停,光会来,只要我们还在等。’
陈远 林小满
2023年冬”
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,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,簌簌落在玻璃上,像无数人在鼓掌。林小满的手机突然震动,是条陌生号码的短信,只有一句话:“我是法务部小林,刚把星耀补签协议的内部邮件发给你们了。加油。”
陈远的手机也响了,是老张发来的视频通话。镜头里,独立影院的工作人员正在挂《戏骨》的海报,海报旁边贴着《沉鳞》的老海报,两张海报上的人隔着二十年的时光,眼神却同样坚定。“首映场的票卖光了,”老张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跟当年《沉鳞》试映时一样,过道里都站满了人。”
林小满靠在陈远肩上,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上涨的转发量,突然觉得左手的震颤变成了某种共鸣,像和无数人的心跳同频。她想起母亲日记里的最后一页:“等小满长大了,要告诉她,电影是造梦的地方,但造梦的人,得站在真实的土地上。”
此刻,窗外的雪停了,月光穿透云层,在雪地上洒下一片银辉。远处的东方,己经有了微光,像向日葵花盘转向的方向。林小满知道,这场仗还没打完,但他们不再是孤军——那些藏在暗处的光,那些憋在心里的气,那些刻在墙上的字,都在这一刻,汇成了照亮前路的火炬。
而他们,会带着这火炬,一首走下去。
废墟造梦师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FSP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