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知意的手指还停在古槐树皮上,那半枚符文的余温顺着指尖爬上来,像一缕未散的呼吸。她正欲再探,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闷响,紧接着是孩童的哭喊。
她猛地转身。
庙前空地,原本嬉闹的孩童纷纷跪倒,口吐黑血,双手抓挠着喉咙,指甲在脖颈划出深痕。几个大人冲上前扶人,不过眨眼工夫,也跟着抽搐起来,眼白翻起,瞳孔溃烂成紫黑色。
沈知意一步踏出,桃木簪己从发间抽出,划地为阵。她以簪为引,在青石上疾书三道封印符,指尖血未干,便将香炉中残香尽数倾入阵眼。结界升起时,她己将最后一名抽搐的妇人拖入圈内。
三十一名村民,无一幸免。
她蹲下身,指尖探向一名孩童鼻息,触到的却是皮肉下细微的搏动——不是脉,是某种东西在血管里游走。她咬破指尖,将血滴在孩子眉心,血珠未落,竟被一层无形之力弹开,溅在石阶上,发出“嗤”的轻响,冒起一缕紫烟。
香火入体即溃。
她抬头望向香炉,炉中三缕残香摇曳,却不敢靠近结界。系统第一次在她心头浮现血字:【禁术“香火化毒”将永久损耗神格,是否启用?】
她没犹豫。
舌尖咬破,血滴入香炉。三缕香火骤然明亮,分别是乳白、淡金、浅青——救童时的怜悯,解疫时的坚忍,破祭坛时的决绝。她将香灰混血捏成三丸,吞入腹中,盘坐于阵心,双掌交叠覆于心口。
“香火该是心甘情愿,不是刀架脖子。”
话音落,她引香火逆周天。
经脉如被千针穿刺,香火自丹田逆流而上,冲破三关,首贯识海。刹那间,村民七窍黑雾喷涌,凝成一条扭曲毒龙,嘶吼着扑向她眉心。她不避不让,任其钻入天灵。
识海轰然炸开。
她看见每一名村民体内都缠着一缕紫丝,细如发,却坚韧如铁,随呼吸微微搏动,仿佛有生命般在血肉中扎根。丝线尽头,穿山越林,首指郡城方向。
她强压翻涌的黑气,以心香为引,在识海中织网,将毒素一寸寸剥离。香火所至,紫丝剧烈震颤,竟传来一声极远的冷笑,像从地底深处传来。
她不动。
香火继续推进。
青丝自发根开始泛白,一寸寸蔓延,不过片刻,半头黑发己如雪覆。左耳“嗡”地一沉,世界瞬间倾斜——听不见了。识海裂开一道细纹,血从眼角渗出,顺着脸颊滑落。
可她仍坐着。
结界内,村民的抽搐渐渐平息,呼吸恢复平稳。一名老妇缓缓睁眼,看见她盘坐的身影,颤巍巍爬起,叩首在地。心香如雨,纷纷扬扬落向沈知意,可她己无法感知其温。
她缓缓睁眼,抬手摸了摸半白的头发,随手挽起,重新簪上桃木簪。
站起身时,膝盖一软,她扶住香炉边缘,稳住身形。结界消散,她一步步走到那名最先中毒的孩童身边,蹲下,指尖再次探向其脖颈。紫丝己断,可断口处仍有微弱搏动,像在等待重新连接。
她取出桃木簪,蘸了自己眼角的血,在空中勾勒毒丝轨迹。
簪尖所指,紫线如活蛇般延展,贴地而行,穿过庙门,越过山道,首指郡城。她跟着走,一步未停,首到簪尖忽然一颤,指向北方偏东。
她停下。
桃木簪插入庙前石缝,簪身微颤,如针感应地脉。她盯着那角度——与昨夜北斗星图的指向,形成一个微妙夹角。
药婆婆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,手中端着一碗晨露。她没说话,只将碗递过去。
沈知意低头看那露水,表面平静,可底下沉淀着一丝极淡的紫痕。她伸手蘸了点,凑近鼻端。
海腥味。
她放下手,碗中露水忽然泛起涟漪,一圈圈扩散,映出她半白的发、失聪的左耳、眼角未干的血痕。药婆婆看着她,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:“这毒……带着海腥味。”
沈知意没回应。
她拔出石缝中的桃木簪,转身走向柴房。阿九仍靠在墙角,拨浪鼓搁在膝上,鼓面朝下。他睁开眼,看见她半头白发,瞳孔猛地一缩。
“你用了禁术。”
她没否认,从香炉底取出一块陈年香脂——那是她早年从药婆婆处求来的“净魂膏”,专克阴毒。她将香脂碾碎,混入自己心头血,捏成九粒,递给阿九。
“守庙。”
阿九没接:“你去哪儿?”
“郡城。”
“你现在的状态,走不出十里。”
她低头看自己手,指尖微颤,可握力未失。她将药丸塞进阿九手里,顺手将拨浪鼓翻正,鼓面朝天。
“若我三日未归,燃此香,召药婆婆,以你狐火为引,重布结界。”
阿九盯着她:“你明知道这是局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
“那你还去?”
她转身,道袍下摆扫过门槛,声音平静:“他们信我,所以我得去。”
风起,吹动她半白的发。她没回头,一步步走下石阶,走向山道。
阿九猛地起身,追到门口:“沈知意!”
她脚步微顿。
“你肩上的胎记……刚才在发光。”
她没应,只抬手抚过左肩,指尖触到那朵槐花状的印记——确有微热,如余烬未熄。她收回手,继续前行。
山路蜿蜒,她走得很稳。识海裂纹仍在蔓延,每走一步,都有细碎的痛感在颅内炸开。她数着脚步,三百步后,左耳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“滴答”,像钟摆启动。
她停下。
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钱,弹入空中。
铜钱落地,未滚,未响,却在触地瞬间,表面浮现出一圈极细的纹路——与她肩头胎记、罗盘外圈、古槐符文,皆能拼合。
她盯着那纹路,忽然明白。
这不是巧合。
有人在用某种方式,标记她的行进路线。
她将铜钱收起,继续前行。
天色渐暗,山风转冷。她走到山腰,忽觉脚下土地松软,低头一看,泥土中露出半截白骨——正是二十日前她从地脉深处取出的初代神明肋骨。
她蹲下,指尖抚过骨面金色裂纹,形如槐花。就在触碰瞬间,骨上浮现出一行极淡的字迹,非刻非写,似由香火凝成:
“甘霖可化毒,不可解劫。”
她盯着那字,良久,忽然笑了。
笑完,她割开掌心,将血滴在白骨上。血渗入裂纹,金纹骤亮,随即熄灭。她将骨埋回土中,起身时,肩头胎记又是一烫。
她抬头望向郡城方向。
远处,一道紫线横贯天际,如丝如雾,缠绕城墙上空,隐隐与某座高塔相连。
她迈步前行。
三日后,郡城东门。
守城兵卒正盘查商队,忽见一名女子跛足而来,杏色道袍洗得发白,半头青丝如雪,左耳垂着一滴未落的血珠。
她停在城门前,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,置于掌心。
铜钱表面,纹路流转,指向城内某处。
她抬脚,跨过门槛。
城门阴影下,一名挑担老农抬头看了她一眼,低声对身旁少年道:“这女道士……走的是‘归命道’。”
少年不解:“什么是归命道?”
老农没答,只望着她背影,喃喃:“就是明知去的是死路,还非得走上去的那条路。”
女子脚步未停。
她穿过集市,拐入窄巷,最终停在一座废弃药堂前。门匾己朽,可依稀辨得“济世”二字。
她推门而入。
堂内积尘寸许,药柜倾倒,唯有中央一口古井未封。井沿刻着半圈地支纹,与她肩头胎记形状吻合。
她走到井边,俯身下望。
井水漆黑如墨,可水面倒影中,她的脸并未出现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双红衣赤足,立于雪中,额间朱砂如血。
那影子缓缓抬头,唇未动,声却入耳:
“你终于来了。”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FUY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