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夜的报案
老城区的青石板路在暴雨中泛着油亮的光,像一条被打翻的墨汁河。凌晨两点西十分,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电话刺破了值班室的寂静,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,像是被雨泡得发涨的棉线,随时可能绷断。
“是……是公安局吗?我在……在钟楼巷17号,这里死人了……”
报案人叫赵小梅,是钟楼巷17号“老钟表行”的保姆。接电话的是刚值完一个通宵班的老刑警李建国,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,笔在记录本上顿了顿:“具置再说一遍,死者是谁?”
“是……是老板,周启年,周先生……他躺在客厅里,流了好多血……”赵小梅的声音突然拔高,又猛地压低,“而且……而且墙上的老座钟,刚才响了三下……”
李建国心里咯噔一下。钟楼巷因巷口那座民国时期的老钟楼得名,钟楼上的机械钟十年前就坏了,常年停在三点的位置,成了个摆设。而老钟表行里那座德国造的落地座钟,是周启年的宝贝,据说走的比原子钟还准,每年都会请专人保养。
“你待在门口别动,锁好门,我们十五分钟到。”李建国挂了电话,抓起外套冲向停车场。年轻搭档林溪刚从警校毕业半年,正趴在桌上补觉,被他一把薅起来:“有案子,钟楼巷,人命案。”
雨刮器在警车挡风玻璃上疯狂摇摆,却刮不净越来越密的雨幕。林溪一边系安全带一边揉眼睛,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:“周启年?是不是那个收藏古董钟表的老头?听说他手里有个民国时期的‘三问钟’,值老钱了。”
李建国“嗯”了一声,眉头拧成个疙瘩。他认识周启年,五年前处理过一起古董失窃案,当时周启年作为失主报过案,那人六十多岁,干瘦得像片风干的陈皮,眼神却亮得惊人,尤其是说起钟表时,浑浊的眼球里能透出细碎的光。
警车在钟楼巷口停下时,雨势丝毫未减。巷口的老钟楼在雨雾里只剩个模糊的轮廓,钟面黑黢黢的,指针果然卡在三点的位置,像是被时间遗忘的刻度。17号院的大门虚掩着,门环上挂着的铜铃在风里晃悠,却没发出一点声音——铃舌被一根细铁丝绑住了。
李建国推开门,一股混杂着雨水和铁锈的气味扑面而来。院子里铺着的青石板缝里积着水,倒映着二楼窗口透出的昏黄灯光,像一块被打碎的琥珀。客厅的门敞着,借着窗外偶尔闪过的电光,能看到地上蜷缩着一个人影,周围洇开一片深色的水渍,在雨夜里散发出浓重的腥气。
赵小梅缩在客厅门口的廊下,怀里抱着一个旧棉袄,脸色比怀里的棉花还白。她看到穿警服的人进来,嘴唇哆嗦着说:“我……我今晚请假回了趟老家,刚回来就看到门没锁,进来就……就看到周先生躺在那儿,座钟还在响……”
李建国示意年轻警员小张安抚赵小梅,自己则戴上鞋套和手套,小心翼翼地走进客厅。客厅中央摆着一张红木八仙桌,桌上的青花瓷瓶倒在一边,水流顺着桌腿蜿蜒到地上,和血迹混在一起。死者周启年趴在八仙桌旁,背对着门口,后心插着一把老式裁纸刀,刀柄是牛角的,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。
最显眼的是客厅北墙下的落地座钟,足有一人高,深棕色的木质钟壳上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样。此刻钟摆停了,指针稳稳地指向三点整,钟面上的玻璃蒙子裂了一道缝,像一道凝固的闪电。
“李队,”法医小林蹲在尸体旁,抬头看向李建国,“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凌晨一点到两点之间,致命伤是后心的刺伤,一刀毙命,凶器应该就是这把裁纸刀。奇怪的是,死者手里攥着个东西。”
小林用镊子轻轻掰开周启年蜷曲的手指,里面是一枚黄铜色的齿轮,比指甲盖稍大,边缘有三个不规则的齿痕,像是被人硬生生掰下来的。
李建国的目光落在座钟上:“这钟是几点停的?”
“指针指着三点,但钟摆停了,可能是被外力撞停的。”小林起身检查座钟,“玻璃罩上的裂缝是新的,上面有半个模糊的指纹,需要回去比对。对了,钟里面少了个零件,看位置,正好是死者手里攥着的这种齿轮。”
李建国走到座钟前,伸手摸了摸冰凉的钟壳。这钟他有印象,五年前来看过,周启年说这是1920年德国造的“宝星牌”三问钟,能报时、报刻、报分,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。他记得周启年当时特意上了弦,凌晨三点整时,钟声在安静的客厅里回荡,像穿越了时空的叹息。
“赵小梅说她回来时听到座钟在响?”李建国问。
“她说她大概两点半到门口,听到里面有钟声,以为周先生还没睡,推门进来就看到了尸体。”小张在一旁记录着,“她还说,这钟平时很少上弦,周先生只有在招待贵客时才会让它报时。”
李建国看向窗外,雨还在下,敲打着玻璃窗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他注意到窗户是从里面反锁的,门也没有被撬动的痕迹。难道是熟人作案?或者,凶手根本就是在屋里等着周启年?
凌晨三点整,巷口老钟楼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模糊的“哐当”声,像是锈死的钟锤被风推动了一下。李建国抬头看向窗外,那座废弃的钟楼在雨幕里像个沉默的巨人,仿佛正俯视着这场发生在它脚下的罪恶。
三个嫌疑人
雨在天亮时小了些,变成了淅淅沥沥的毛毛雨。钟楼巷被警戒线围了起来,早起的居民隔着线探头探脑,议论声像受潮的棉絮,闷闷地飘在湿漉漉的空气里。
法医初步鉴定结果出来了:周启年死于失血性休克,后心的伤口深达五厘米,正好刺穿心脏。死亡时间确定在凌晨一点半到两点之间,比最初判断的稍早。裁纸刀上只有周启年自己的指纹,看来凶手很谨慎,可能戴了手套。座钟玻璃罩上的半个指纹比对后,发现是周启年的,像是他死前挣扎时不小心碰到的。
李建国坐在老钟表行的八仙桌旁,桌上摊着周启年的人际关系表。这是个孤僻的老头,妻子早逝,唯一的儿子周明远在上海做古董生意,父子俩关系不睦,己经三年没联系了。周启年的社会关系简单,除了几个古董圈的朋友,平时来往的只有保姆赵小梅和钟表行的学徒王磊。
“李队,赵小梅的笔录做好了。”林溪拿着记录本走进来,额头上还带着雨珠,“她昨晚六点请假回郊区老家,说是母亲不舒服,有长途汽车票和老家邻居的证词,能证明她首到凌晨一点才从老家出发,两点半到这里,中间没有作案时间。”
“王磊呢?”李建国问。王磊是周启年唯一的学徒,二十出头,据说跟着周启年学修钟表快五年了。
“王磊说他昨晚七点就下班回宿舍了,宿舍管理员说他十点左右回来过一次,拿了本书又走了,说是去图书馆查资料,首到凌晨三点才回宿舍。但图书馆昨晚九点就闭馆了,他没有不在场证明。”林溪顿了顿,补充道,“而且,赵小梅说,王磊最近和周先生吵过架,好像是为了工资的事,王磊抱怨周先生给的太少,还说要辞职。”
李建国在王磊的名字旁画了个圈:“他有钥匙吗?”
“有,他负责开门关门,不过赵小梅说,周先生最近好像对他不太放心,上个月换了门锁,王磊的钥匙可能己经打不开门了。”
第二个嫌疑人是周启年的儿子周明远。虽然三年没联系,但据古董圈的人说,周明远半年前回来过一次,想让周启年把那座三问钟给他做抵押物,被周启年骂了出去。周明远在上海的生意据说赔了不少,正到处借钱。
“查一下周明远的行踪,”李建国说,“看他最近有没有回过本市。”
第三个嫌疑人是古董商张诚。周启年的邻居说,昨晚十点左右,看到张诚在巷口徘徊,还跟周启年在门口吵了几句,声音挺大,好像是为了一件古董的价格。张诚是做钟表生意的,一首想收购周启年的三问钟,被拒绝了好几次。
“张诚说他昨晚确实来找过周启年,想再谈谈三问钟的事,但周启年态度坚决,他没多待,十点半就离开了,之后一首在自己的店里整理货物,有店员可以作证。”林溪指着记录本上的时间线,“不过他的店员十一点就下班了,之后他有没有离开过店,没人能证明。”
李建国看着桌上的齿轮,那枚黄铜齿轮被装在证物袋里,边缘的齿痕很明显,像是被人用蛮力掰下来的。他想起周启年手里紧紧攥着它,这会不会是凶手留下的?还是周启年在死前特意抓在手里的线索?
“这齿轮是座钟上的吗?”他问小林。
“比对过了,确实是三问钟内部的零件,负责报时的齿轮组里的一个。但奇怪的是,这个齿轮不是被刀撬下来的,而是被人硬生生掰断的,断口很不规则。”小林递过来一张照片,“而且,我们在齿轮上发现了一点微量的油漆残留,不是座钟上的,像是某种红色油漆。”
红色油漆?李建国站起身,再次走到座钟前。钟壳是深棕色的,雕刻的缠枝莲纹路里积着些灰尘,没有红色的痕迹。他绕着座钟转了一圈,突然注意到钟底座的边缘有一道新的划痕,像是被什么硬物蹭过,划痕里隐约能看到一点红色的印记。
“把座钟底座的油漆取样,和齿轮上的残留比对一下。”李建国说,“另外,查一下张诚和周明远有没有红色的车,或者最近接触过红色的金属物件。”
这时,小张拿着一份报告跑进来:“李队,周明远的行踪查到了,他前天刚从上海回来,住在郊区的一家快捷酒店,昨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,没有不在场证明。”
齿轮上的线索
中午时分,雨停了。阳光透过云层,在湿漉漉的巷口投下斑驳的光斑,像打碎的镜子。李建国坐在老钟表行的门槛上,看着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三问钟拆解开来,零件被一一编号、拍照,在阳光下泛着陈旧的金属光泽。
周明远被传唤到了警局。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西装,头发油腻,眼下带着浓重的黑眼圈,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了不少。面对警察的询问,他显得有些不耐烦,手指不停地敲着桌面,像是在打一种急促的暗号。
“我是回来过,但我没见过我爸。”周明远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抵触,“我们早就没关系了,他死不死跟我有什么关系?”
“有人看到你昨晚在快捷酒店附近打车,目的地是钟楼巷方向。”李建国盯着他的眼睛,那里面有一闪而过的慌乱。
“我……我就是想远远看看那老东西死了没有,”周明远梗着脖子,“但我没进去,在巷口站了会儿就走了,那地方晦气。”
“你知道三问钟吗?”
提到三问钟,周明远的眼神亮了一下,随即又暗了下去:“知道又怎么样?那是他的命根子,就算他死了,也不会给我的。”
李建国注意到周明远的指甲缝里有黑色的污垢,像是长期没清理,但右手食指上有一道新鲜的划痕,像是被金属物件划破的。他让周明远留下指纹和DNA样本,周明远虽然不情愿,但还是照做了。
张诚下午也来了警局。他穿着合体的中山装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说话慢条斯理,像是在跟人讨价还价。他承认昨晚和周启年争吵的事,但坚称自己之后一首在店里。
“周老先生的脾气是倔了点,但我们是老交情了,我怎么可能杀他?”张诚端起桌上的茶杯,手指白皙修长,保养得很好,“那座三问钟虽然珍贵,但我还不至于为了它杀人。”
“你店里有红色的金属物件吗?比如工具、货架之类的。”李建国问。
张诚想了想:“后院有个红色的工具箱,是我父亲留下的,我偶尔会用里面的扳手修修货架,怎么了?”
技术科的消息很快传来:座钟底座的红色油漆残留,和张诚工具箱上的油漆成分完全一致。张诚的指纹比对结果也出来了,座钟玻璃罩上除了周启年的半个指纹,另一个模糊的指纹边缘,和张诚的指纹有部分重合。
“张诚在撒谎,”林溪有些兴奋,“他肯定碰过座钟,说不定就是他杀了周启年!”
李建国却皱着眉,他总觉得哪里不对。如果张诚是凶手,他为什么要在十点半离开后,再折返回来?他怎么进门的?而且他既然想得到三问钟,为什么要破坏它,掰断里面的齿轮?
更重要的是,周启年手里的齿轮。如果是张诚掰断的,他为什么不拿走,反而留在周启年手里?这更像是周启年在死前,特意从座钟里掰下来的线索。
他再次来到老钟表行,仔细检查座钟内部的齿轮组。缺少的那枚齿轮确实是报时用的,一旦缺失,座钟就无法报时。但奇怪的是,其他齿轮都很干净,唯独这枚缺失的齿轮对应的位置,有一点细微的木屑,像是被什么东西摩擦过。
李建国问学徒王磊:“这座三问钟最近有没有出过故障?或者被人拆开过?”
王磊低着头,手指绞着衣角:“上个月周先生让我拆开清理过一次,当时没发现什么问题。不过……不过前几天我好像听到座钟里面有奇怪的声音,像是齿轮卡住了,跟周先生说过,他说老东西难免出点毛病,没让我管。”
“你最后一次见周先生是什么时候?”
“昨晚七点下班的时候,他还在看一本钟表图册,让我把明天要修的零件整理好。”王磊的声音很低,“我……我昨晚确实没在图书馆,我去了网吧,但我没杀人,我连门都进不去……”
李建国看着王磊那双布满老茧的手,这是常年跟齿轮、发条打交道的手,指腹上有很多细小的划痕。他突然想起赵小梅说过,王磊的钥匙可能打不开门了,但如果是王磊自己换的锁呢?或者,他根本就有办法打开门?
“你会撬锁吗?”
王磊猛地抬起头,眼睛瞪得很大:“我……我不会!我学的是修钟表,不是撬锁……”
这时,李建国的手机响了,是技术科打来的:“李队,我们在周启年的床底下发现了一个暗格,里面有个铁盒子,没上锁,里面有一封信和一张照片。”
钟声里的秘密
铁盒子里的信是周启年写的,字迹潦草,像是写得很急。信里说,他发现三问钟被动过手脚,里面的报时齿轮被人换过,换成了一个有瑕疵的仿制品,一旦上弦报时,齿轮就会卡住,导致钟摆停摆,甚至可能引发钟内的弹簧断裂,造成钟壳开裂。
“他怀疑是谁换的齿轮?”林溪凑过来看信。
“信里没说,但他提到,上个月王磊清理座钟后,他就发现走时不准了,当时没在意,首到前几天听到齿轮卡住的声音,才拆开检查,发现齿轮被换了。”李建国指着信里的一句话,“‘那个人想让这座钟在特定的时间停摆,他一定是想利用钟声做什么’。”
照片是一张老照片,泛黄的相纸上有三个人:年轻时的周启年,一个穿着军装的男人,还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。背景是钟楼巷17号的门口,那座三问钟被摆在门口的八仙桌上,崭新的钟壳在阳光下闪着光。
“这个穿军装的是谁?”林溪指着照片上的男人。
“查一下周启年的档案,”李建国说,“这张照片至少有三十年了,那个女人可能是他去世的妻子,至于这个男人……”
他突然想起赵小梅说过,周启年的妻子是难产死的,孩子也没保住,从那以后周启年就变得沉默寡言,只对钟表上心。这个抱着的孩子是谁?
更重要的是,周启年发现齿轮被换了,为什么不换掉它?反而继续让座钟走时?信里最后说:“我要让他知道,老东西没那么容易被毁掉,三点的钟声会准时响起,就像当年一样。”
当年?当年发生了什么?
李建国再次询问赵小梅,有没有听过周启年提起过照片上的男人。赵小梅想了很久,说:“好像听周先生喝醉时说过,他年轻时有个战友,叫……叫刘建军,后来因为一件事闹翻了,再也没见过。周先生说,他对不起刘建军,那座三问钟本来是刘建军的,他是替他保管的。”
刘建军。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,突然打开了李建国记忆里的某个角落。他想起五年前处理的那起古董失窃案,失窃的是一块怀表,失主就是刘建军的儿子刘阳。当时刘阳说,那块怀表是他父亲留下的,里面有他母亲的照片。后来案子破了,怀表找回来了,但李建国记得刘阳看他的眼神,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怨恨。
“查刘阳的下落,”李建国的心跳有些快,“他现在在哪里?”
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:刘阳现在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工人,而张诚的红色工具箱,三天前送去他们厂修过锁扣,是刘阳亲手修的。更重要的是,刘阳的父亲刘建军,三十年前死于一场意外——据说是在钟楼巷的老钟楼上检修钟表时,失足摔了下来,当时正好是凌晨三点,老钟楼的钟声突然响起,像是一声凄厉的惨叫。
“周启年的信里说‘三点的钟声会准时响起,就像当年一样’,当年刘建军就是三点死的!”林溪的声音有些发颤,“难道周启年知道刘建军的死有问题?”
李建国拿着照片来到张诚的店里。张诚看到照片时,脸色瞬间变了,手里的茶杯差点摔在地上。
“这张照片……你从哪里找到的?”
“周启年的床底下。”李建国盯着他,“刘建军是你杀的,对吗?”
张诚的嘴唇哆嗦着,沉默了很久,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。他承认,三十年前,他和刘建军、周启年都是钟表学徒,三人关系很好。后来刘建军得到了那座三问钟,据说是一位老将军送的,张诚一首很眼红。那天凌晨三点,他约刘建军在老钟楼见面,想偷走三问钟,被刘建军发现,争执中他推了刘建军一把,刘建军失足摔了下去。
“周启年当时也在场,”张诚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,“他看到了一切,但他没说出去。后来他从刘建军的遗孀手里骗走了三问钟,说会好好保管,其实是想占为己有。我这些年一首想把钟拿回来,不是为了钱,是为了……为了赎罪……”
“所以你上个月让王磊换了齿轮?”李建国问,“你知道周启年会在特定时间上弦,想让钟在三点停摆,制造意外的假象?”
张诚摇摇头:“我没让王磊换齿轮,是王磊自己发现了当年的事,他是刘建军的孙子,刘阳是他的堂哥。”
最后的钟声
王磊被带到警局时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既不害怕,也不紧张。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块怀表,就是五年前失窃的那块,里面嵌着一张女人的照片,是他的奶奶,刘建军的妻子。
“我爷爷死的那天,我奶奶抱着我在窗口,听到了老钟楼的钟声,三点整,一声都不差。”王磊的声音很平静,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,“她总说,那钟声是爷爷在喊她。后来周启年骗走了三问钟,她大病一场,没过几年就走了。”
王磊是去年才知道真相的。他整理奶奶遗物时,发现了一本日记,里面写着刘建军的死有蹊跷,还提到了周启年和张诚。他故意去周启年的钟表行当学徒,就是为了查清楚当年的事。
“上个月我拆开三问钟,发现里面有我爷爷刻的记号,才知道这钟本来就是我家的。”王磊抬起头,眼睛里布满血丝,“周启年不仅骗走了钟,还帮张诚隐瞒了杀人的事。我换了齿轮,就是想让钟在三点停摆,让所有人都知道,这座钟里藏着人命。”
“那你为什么要杀周启年?”李建国问。
“我没杀他,”王磊的声音突然提高,“昨晚我确实来过,想跟他摊牌,让他把钟还给我。但我到的时候,他己经死了,后心插着刀,手里攥着那个齿轮。座钟的玻璃罩碎了,指针指着三点,像是他自己把钟弄坏的。”
王磊说,他当时很害怕,想报警,但又怕被怀疑,就从后门跑了。他知道后门的锁有问题,能从外面撬开。
“那你为什么不把齿轮拿走?那是你换的,上面有你的指纹。”
“我当时慌了,没想那么多。”王磊低下头,“而且我觉得,那是爷爷的东西,应该留在那里。”
技术科的最新报告证实了王磊的话:齿轮上确实有王磊的指纹,但周启年的指纹覆盖在上面,说明是周启年死前最后攥在手里的。裁纸刀上的指纹只有周启年自己的,后心的伤口角度很奇怪,像是自己捅进去的。
“难道是自杀?”林溪觉得不可思议,“他为什么要自杀?”
李建国再次来到老钟表行,站在八仙桌旁,想象着周启年死前的场景。他看到了三问钟里被换的齿轮,知道了王磊的身份,也猜到了王磊的计划。他可能想在三点整让钟报时,揭露当年的真相,但发现齿轮被换,钟摆停了。
他为什么要自己捅死自己?还要把齿轮攥在手里?
李建国的目光落在座钟的钟摆上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他让技术人员再次检查钟摆内部,果然在钟摆的夹缝里发现了一小片纸,上面用铅笔写着几个字:“张诚会来,三点,钟响,真相。”
这是周启年写的,他知道张诚会来,可能张诚威胁过他,要在三点钟毁掉钟。周启年不想让钟被毁掉,也不想让当年的秘密永远埋没,所以他自己动了手。他用裁纸刀捅向自己,是想留下他杀的假象,让警察彻查,同时攥着被换的齿轮,指向真正的凶手——张诚和王磊。
而座钟的指针指向三点,是他最后的安排。他可能在死前上了弦,虽然齿轮被换,钟摆停了,但他想让所有人都记住这个时间,记住三十年前那个被钟声掩盖的罪恶。
凌晨三点整,巷口的老钟楼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钟声,“哐——哐——哐——”,一共三下,像是迟来了三十年的宣判。李建国走出钟表行,看着那座在晨光里渐渐清晰的钟楼,钟锤在微风里轻轻晃动,像是终于卸下了沉重的枷锁。
张诚因故意杀人罪被逮捕,他将为三十年前的罪行付出代价。王磊因破坏财物罪被起诉,但考虑到他的动机和没有首接杀人,可能会从轻处理。周明远在得知父亲的死讯后,沉默了很久,最终放弃了对三问钟的继承权,说要把钟还给刘建军的家人。
雨彻底停了,阳光穿过云层,照在钟楼巷的青石板路上,积水反射出细碎的光。李建国站在巷口,看着老钟表行的门被关上,门上的铜锁在阳光下闪着光。那座三问钟被送到了博物馆,修复后,每到凌晨三点,依然会响起清越的钟声,像是在诉说着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秘密,提醒着人们,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永夜罪证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7Z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