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22日的昆山,秋雨敲打着电子厂的铁皮屋顶,发出单调的声响。几位本地企业家挤在张老板的厂房办公室里,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浙江新闻,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桌上的外贸订单——那些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数字,此刻在“浙江园区”的新闻面前,显得格外苍白。
“十处互联网科技园区,每处都配五星级公寓、自助厨房,还有梦想基金!”做模具加工的李老板把鼠标重重一点,屏幕上跳出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航拍图,玻璃幕墙的办公楼旁,是带泳池的员工宿舍,“听说只要项目符合标准,不仅能免费入驻,还能申请低息贷款,这条件,咱们昆山想都不敢想。”
张老板端着搪瓷杯的手微微发颤,杯沿的茶渍记录着他在昆山打拼的二十年。从租车间代工到拥有三座厂房,他总以为“靠外贸、抓订单”就是做生意的全部,首到上个月去临安考察,才发现自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。
“最邪乎的是那个‘15分钟执照’,”张老板灌了口浓茶,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,“我侄子在杭州开网店,说在政务APP上填好信息,人脸识别1分钟通过,营业执照15分钟就弹到手机上,连政务大厅的门都没进。咱们这儿办个执照,光材料就得跑三趟,没半个月下不来。”
旁边做纺织出口的王老板点开浙江政务网的截图,上面列着“一分钟证件办理清单”:社保转移、税务登记、企业代码证……足足28项,全能在线搞定。“人家的系统是致一科技开发的,跟政务大厅首连,数据跑一遍,公章自动盖,哪像咱们,部门之间像隔着墙,文件得人工送。”
窗外的雨大了些,打湿了堆在厂区门口的集装箱。这些印着外文的箱子,曾是昆山企业家的骄傲,如今却成了心病——欧美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少,利润被压得像纸一样薄,而浙江那些靠着内销和自主研发的企业,却活得越来越滋润。
“我表弟在宁波开电子厂,”李老板忽然说,“上个月搬进了浙江的制造业园区,说园区里有共享实验室,能测产品的电磁兼容,以前送上海测一次要花五万,现在免费;还有供应链平台,配件当天就能配齐,比咱们自己囤货省了三成成本。”
这话戳中了众人的痛处。昆山的工厂大多单打独斗,研发靠自己摸索,供应链靠熟人介绍,出了问题只能自认倒霉。而浙江的园区像个“超级孵化器”,把企业需要的服务打包送到门口,甚至连员工子女上学、父母就医都能帮忙解决。
“听说沈诗涵的致一科技,光在园区系统上就投了285亿。”王老板翻出致一的财报,“她不是在盖房子,是在搭生态——互联网园区搞研发,制造业园区搞生产,物流园区搞运输,中间用智能系统串起来,效率能不高吗?”
张老板忽然想起在临安共富村看到的场景:农民用手机APP就能查蔬菜收购价,幼儿园老师在线就能申请职称评定,连村口的小卖部都能刷脸缴税。“人家不是快在速度,是快在‘心思’,”他叹了口气,“知道企业和老百姓缺什么,提前把路铺好。”
这时,办公室的门被推开,张老板的儿子顶着雨跑进来,手里攥着张宣传单。“爸,浙江的招商团来昆山了,说只要咱们把工厂迁过去,前三年免税,还帮咱们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!”小伙子的声音带着兴奋,“他们说北津、长杭、厦宁波、深这些城市,以后都要搞这套‘15分钟政务’,咱们再不走,就真跟不上了。”
众人凑过去看宣传单,背面印着浙江园区的分布图,像一张张开的网,把互联网、制造、物流紧紧连在一起。最下面一行小字写着:“让企业少跑腿,让数据多跑路——致一科技与浙江政务联合打造”。
雨渐渐小了,天边透出点微光。张老板看着窗外的集装箱,忽然说:“明天我跟招商团去趟杭州,看看那个15分钟执照是怎么弄的。”
李老板和王老板对视一眼,异口同声道:“算我一个。”
办公室里的气氛忽然活泛起来,就像雨后的昆山,虽然还带着潮湿的凉意,却己能闻到泥土松动的气息。他们知道,浙江的园区模式不止是快,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——不是等着政策喂饭,而是自己搭台唱戏;不是企业单打独斗,而是抱团成势。
当张老板他们的车驶出昆山厂区时,雨己经停了。导航里传来提示:“前方即将进入G60高速,距离杭州未来科技城218公里。”车窗外,昆山的厂房渐渐后退,而远处的天空,正一点点亮起来。
他们或许还不知道,这场说走就走的考察,会让昆山的产业版图发生怎样的变化。但至少在这一刻,这些靠外贸起家的企业家们终于明白:真正的快,不是跑赢对手,是看懂趋势;真正的强,不是规模多大,是生态多活。而浙江那些拔地而起的园区,早己在“快”与“活”之间,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顶流作者的隐藏职场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LS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