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12日的首尔,汉江的暖风穿过自由贸易区的玻璃幕墙,拂在金正聂握着房产证的手上。600平的云浮公寓海景房钥匙沉甸甸的,金属牌上刻着“永久性产权”的韩文,旁边的双户籍文件——广州与首尔国籍并持,像两扇同时打开的门,让这个刚被包装成“韩裔富三代”的90后,一时有些恍惚。
“聂先生,这是智能管家的激活码。”致一科技的韩国负责人递来个水晶U盘,里面预存了公寓的三维地图:全景天窗可随天气调节透明度,光伏板连接着首尔电网,虚拟田能种中韩两国的农作物,“沈总特意交代,您的虚拟牧场里,己经种上了济州岛的柑橘和广东的荔枝。”
金正聂推开公寓大门,全景天窗将汉江的景色框成一幅流动的画。客厅中央的全息投影正演示着“元宇宙喜茶店”的东京分店——二次元店员举着写有“金正聂”名字的奶茶杯,背景是秋叶原的动漫街,弹幕里满是日本网友的“想喝”。
“沈总说,这里的待遇比首尔任何自贸区都高。”负责人指着窗外正在建设的商业楼,“普通白领年薪折合人民币40万,比本地企业高30%;致一和首尔政府的合资企业,员工还能享受星畅有机食品免费配送,孩子上学优先选国际学校。”
这话不假。自由贸易区的招聘处早己排起长队,首尔大学的毕业生拿着简历,挤破头想进致一的合资公司。他们说“这里的咖啡都比别处香”——其实是因为咖啡机用的是星畅的有机牛奶,而背后的逻辑更简单:跟着“女版巴菲特”做事,既能赚高薪,又能沾光资产增值。
金正聂走到阳台,看着楼下的中韩双语指示牌:“致一·星畅联合贸易区”。沈诗涵的布局缜密得像盘围棋:用云浮公寓吸引人才,用双户籍打破壁垒,用高薪和福利留住人,最后让喜茶借着这股势能,从首尔辐射整个东亚。
“聂先生,您的韩国制造业家族纪录片剪好了。”助理发来视频,画面里,金正聂穿着西装在“家族工厂”巡视,身后的工人正在生产喜茶的专用糖浆——其实那是星畅在仁川的代工厂,临时挂了块“金正家族企业”的牌子。
他忽然笑了。从聂云宸到金正聂,从广东到首尔,不过是换了个名字,却像换了个人生。但他心里清楚,沈诗涵包装他,不是为了造个假偶像,是为了让90后的创业故事跨越国界——就像她自己,用致一科技证明,年轻人也能玩转资本,也能让“中国制造”变成“世界潮流”。
下午三点,首尔市长亲自来公寓拜访,手里拿着贸易区的税收减免政策:“沈总说您是‘中韩商业桥梁’,我们准备在特区建‘喜茶研究院’,政府出地,您出技术,研究如何把参茶、米酒加到奶茶里,肯定能火。”
金正聂看着市长递来的合作协议,忽然想起第一次见沈诗涵的场景。那个比他大几岁的女生,坐在杭州的办公室里,指着世界地图说:“奶茶是载体,真正要卖的是文化。你是90后,懂年轻人喜欢什么,这就是最大的资本。”
现在,他信了。公寓的智能屏弹出东京喜茶店的预售数据:开业三天就订出10万杯,全是带二次元包装的“金正聂限定款”。楼下的自贸区里,韩国白领们正讨论着“如何申请双户籍”,连地铁里都在播放他的“创业故事”——虽然多半是编的,但那股子奋斗劲儿,是真的。
傍晚,金正聂给沈诗涵打了个视频电话,镜头扫过公寓的全景天窗:“沈总,这里的夕阳跟广州的很像。”
沈诗涵的背景是文莱的海景:“等你把首尔的店开满100家,我请你去文莱的云浮公寓喝茶。记住,双户籍是方便做事,根还是在广州。喜茶可以有韩国口味,但骨子里得是中国的茶。”
挂了电话,金正聂走到虚拟田前,种下一颗荔枝苗。系统提示“90天后成熟,可兑换真实荔枝”。他忽然明白,这600平的海景房,这永久性产权,这双户籍,都只是工具。真正重要的是,他这个曾经的广东小伙,现在能用一个韩国名字,把中国的奶茶卖到东京、首尔,让更多人知道,90后的创业者,能走得很远。
首尔的夜色渐浓,自贸区的灯亮了起来,像一串连接中韩的珍珠。金正聂握着那把金钥匙,站在全景天窗下,觉得自己手里攥着的,不只是一套房子,更是一个时代的机会——属于年轻人的,属于中国品牌的,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机会。而这一切,从他接过房产证的那一刻,才刚刚开始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LS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