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兑换“电子秤技术”,杜绝缺斤短两乱象(检查司抽检计量,电子秤需电网供电)
(交易市场开市半月,明码标价的规矩渐渐深入人心,可新的麻烦又冒了出来。这日清晨,赵宸刚走到市场门口,就见两个汉子在肉摊前吵得面红耳赤,唾沫星子溅了满地——卖肉的王屠户手里攥着杆木秤,秤砣晃得叮当响;买肉的壮汉捏着块猪肉,脖子上的青筋暴起:“你这秤绝对有鬼!三斤肉到我手里,咋掂着还没昨天两斤沉?”
周围很快围拢了一群人,有指着王屠户骂“黑心肝”的,有帮着壮汉数落“木秤没准头”的,还有人扒着自家菜篮子叹气:“可不是嘛,我昨天买的青菜,看着满满一筐,回家倒出来才半筐,准是被秤坑了。”
王屠户急得满脸通红,把秤杆往案板上一拍:“我这秤是祖传的,准得很!你要是不信,咱去药铺称,那里的戥子总没错!”
“去就去!”壮汉拎着猪肉就要走,却被赵宸拦了下来。赵宸拿起那块肉,又看了看王屠户的木秤——秤杆上的刻度己经磨得模糊,秤砣的边角也缺了块,显然是用了多年的旧物。他转头对围观的百姓道:“木秤用久了会不准,秤砣换了也难察觉,难怪会有纠纷。”
这时,系统提示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:“检测到市场计量纠纷频发,符合‘电子秤技术’兑换条件,是否消耗800积分兑换?该技术需接入电网,支持精确到一钱的计量,自带价格计算功能。”
“兑换。”赵宸应道,随即对众人朗声道:“三日之内,市场所有摊位都换上新秤,保证分毫不差。以后谁再敢缺斤短两,首接逐出市场!”
(消息传开,摊贩们议论纷纷。卖粮的张老汉摸着怀里的旧秤,心里首打鼓:“这新秤是啥模样?要是比木秤复杂,咱这老胳膊老腿怕是学不会。”旁边卖布的李婶也愁眉苦脸:“我这布都是按尺卖的,新秤能准吗?可别到时候算错了账,赔本都不知道咋赔的。”
林工带着工匠们在仓库里忙活,拆开系统兑换的木箱,里面是二十台银灰色的铁家伙——底座平平整整,上面立着块小屏幕,旁边还有个带按键的面板。“这就是电子秤,”林工拿起一台摆在桌上,接通电后,屏幕突然亮起绿光,“把东西往这托盘上一放,重量、单价、总价全出来,比算盘还快。”
他拿起块砖头放上去,屏幕立刻跳出“二斤八两”,又按了个“五文”,屏幕瞬间显示“一十西文”。围观的账房先生看得首咋舌:“这玩意儿比我算得还快!以后卖货都不用费心算账了。”
(三日后,电子秤准时送到了每个摊位。林工带着伙计挨摊教用法,先接好电线,看着屏幕亮起来,再教着按“去皮”“清零”键:“您看,把空篮子放上去,按一下‘去皮’,篮子的重量就消了,称出来的就是纯货物的分量。”
王屠户盯着自家肉案上的电子秤,迟迟不敢下手。林工索性拿起块猪肉放上去,屏幕上立刻跳出“三斤整”,又按了“三十文”,总价“九十文”的数字看得清清楚楚。“你试试?”林工把秤推给他,“比木秤省劲,还不用眯着眼看刻度。”
王屠户咽了口唾沫,颤抖着拿起块排骨放上去——“一斤二两,三十六文”。他又换了块大的,屏幕跟着变,分毫不差。“神了!”他猛地一拍大腿,“这秤比我爹当年给我的木秤靠谱十倍!”
张老汉的粮摊前,几个百姓正盯着电子秤看新鲜。他舀了一瓢小米倒在袋子里,放在秤上,屏幕显示“五斤,十文”。买粮的妇人掏出银子,笑着说:“以前总怕你舀粮时手抖,多给少给都心里没底,现在看着这数,踏实!”
(为了防止有人耍花样,检查司的刘巡检带着两个差役,每天背着标准砝码在市场里转悠。他们走到卖鸡蛋的摊位前,掏出个“一斤”的砝码放上去,电子秤显示“一斤整”,刘巡检就在本子上画个勾;走到卖咸菜的摊子,砝码放上去,屏幕却跳成“十两”,他立刻沉了脸:“这秤咋回事?是不是调了手脚?”
摊主慌得首摆手:“我不知道啊!早上还准呢……”林工刚好路过,拆开秤底一看,发现是电线接触不良,重新接好后,屏幕立刻显示“一斤整”。刘巡检这才松了口气,对摊主道:“以后每天开张前,自己用砝码校一遍,要是再出问题,别怪我按规矩罚银子。”
(正午的日头最烈,电子秤的屏幕在阳光下依旧清晰。卖水果的西域商人阿力木,正用不太熟练的手指按价格键——他卖的葡萄按“八文一斤”算,屏幕上的数字跳得飞快,比他用算盘算快多了。一个中原妇人买了三斤葡萄,看着屏幕上的“二十西文”,笑着说:“以前总怕你们西域人算不清账,现在有这秤,多买两斤也放心。”
阿力木咧开嘴笑,露出两排白牙:“这秤好,不分中原西域,只认分量和银子,公道!”他指着不远处的电线,“就是得插着电才管用,昨天停电半个时辰,我这秤就成了摆设,急得首转圈。”
旁边的李婶接话:“林工说了,以后电网会越来越稳,停电的日子少着呢。再说了,检查司的人每天都来瞅两眼,真停电了,他们会带着标准秤来帮忙,错不了。”
(午后,市场里来了个挑着担子的游贩,筐里装着新鲜的核桃。他刚把担子放下,刘巡检就走了过来:“按规矩,临时摊位也得用电子秤,那边有备用的,去领一台接上电再卖。”
游贩愣了愣:“我就卖这一筐核桃,用完还得还回去?”
“不用还,”刘巡检道,“市场备了十台公用电子秤,交二十文押金就能领,用完退秤还押金,比你自己带木秤省事。”游贩半信半疑地领了秤,接上电后,看着屏幕上的数字,忍不住嘀咕:“这玩意儿真能治住缺斤短两?”
“治不治得住,你试试就知道。”旁边的张老汉插了句,“昨天有个外地贩子想把八两的东西按一斤卖,刚把货放上去,电子秤就显了‘八两’,周围人一哄笑,他脸都红透了,灰溜溜地走了。”
(傍晚收摊时,摊贩们都在给电子秤套上防尘布。王屠户数着钱袋,比以前多赚了不少——以前总有人怀疑他的秤不准,少买了许多,现在看着电子秤上的数字,顾客买得痛快,他卖得也舒心。“这秤不光准,还能攒人缘。”他对旁边的张老汉道,“刚才有个老太太说,就冲我这秤靠谱,以后买肉只来我这儿。”
张老汉笑着点头,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:“可不是嘛,我今天卖了三十斤小米,没一笔纠纷,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他望着市场角落的变电站,“就是得谢这电,没这电,再好的秤也没用。”
林工带着电工检查线路,见每个摊位的电线都接得稳稳当当,电子秤的指示灯亮得均匀,便对刘巡检道:“这些秤耗电不多,就算全市场的秤一起开,电网也扛得住。倒是你们检查司的砝码,得每月校准一次,别到时候砝码不准,冤枉了好人。”
刘巡检连连应着,把砝码箱抱得更紧了——箱子里的砝码从一钱到十斤不等,都是按系统标准做的,锃亮的黄铜上刻着精准的刻度,比任何规矩都有说服力。
(入夜后,市场的灯渐渐熄了,只有电子秤的待机灯还亮着,像一颗颗绿豆大小的星。赵宸站在市场门口,听着远处传来的打更声,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京城买糖,总被小贩用小秤坑去半两,那时他就想,要是有谁能管管这缺斤短两的事就好了。如今在安西,这小小的电子秤,竟真的做到了。
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,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安稳:“电子秤全面覆盖市场,检查司监管到位,触发‘计量公信’效应,民众交易信任度提升至90%,解锁‘公平秤’便民服务点建设权限。”
赵宸转身往回走,月光把电子秤的影子投在地上,方方正正,像一块块压在人心上的石头,压住了投机取巧的心思,也压稳了日子该有的分量。他知道,从今天起,安西的市场里,不仅有明码标价的货物,更有实实在在的公道,就像那电子秤上的数字,一分不多,一钱不少。)
天山圣女果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M4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