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早。李家庄的老槐刚抽出绿芽,枝桠上还挂着去年的干枯槐角,公社的大喇叭就炸响了石破天惊的消息——村支书的大嗓门透过蒙着灰尘的铁皮喇叭传出来,带着电流的滋滋声:“县里下文啦!允许社员搞个体经营!只要不投机倒把,卖山货不算资本主义尾巴!重复一遍……”
林晓夏正在灶台前烙玉米饼,铁鏊上的饼子“滋滋”冒热气,边缘己经焦成金黄色。她手里的枣木锅铲“哐当”掉在地上,在水泥地上磕出个小坑。“爹!你听见没?允许卖山货了!”她拽着父亲的胳膊就往院里跑,晾衣绳上还挂着赵铁柱的旧军装,洗得发白的卡其布面上,补丁摞着补丁,最显眼的是肘部那块三角形的蓝布,一看就是从旧被单上剪下来的。
林父蹲在门槛上抽旱烟,黄铜烟锅在鞋底磕了磕,烟灰簌簌落在黑布鞋上。“小丫头片子懂啥?”他吐出个烟圈,烟圈在晨雾里慢慢散开,“这政策跟云彩似的,说变就变。前儿个二柱子他娘在集上卖俩鸡蛋,还被公社的人抓了,罚了五块钱,那可是她家半个月的嚼用。”
“不一样!”林晓夏从箱底翻出个红布包,粗布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牡丹花,是她娘生前绣的。打开布包,里面是她攒了半年的彩色糖纸——水果糖的玻璃纸,有橘子味的橙红、苹果味的翠绿、还有奶糖的金色,在煤油灯底下泛着珠光,像一堆碎掉的彩虹。“我要把山货包成礼品,进城卖!”
她想起去年走亲戚时,县城供销社的玻璃柜里摆着的“三大件”——永久牌自行车擦得锃亮,车把上缠着红绸子;蝴蝶牌缝纫机的台面蒙着塑料布,边角处还压着块红砖头;上海牌手表被放在丝绒盒子里,柜台里的售货员戴着白手套,拿出来时总要先吹口气。那些东西都贴着“凭票供应”的标签,可光看包装就透着金贵。“城里人送礼讲究好看,”林晓夏把糖纸在手里摆弄着,声音里带着笃定,“咱把核桃、柿饼用糖纸包起来,肯定能卖上价!”
赵铁柱拄着拐杖走进来的时候,右腿的石膏刚拆没三天,走路还一瘸一拐,裤管空荡荡的,里面塞着团旧棉花。他手里攥着个牛皮本,是部队发的侦察兵手册,封皮己经磨掉了角,纸页卷着边,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记着字:“东沟张婶,核桃十斤;西坡老李,柿饼二十斤;北洼王奶奶,山楂干五斤……”
“赵…赵大哥,你这是?”林晓夏凑过去看,牛皮本的第17页还沾着泥点子,像是刚从山里回来——她知道,赵铁柱这几天总说去后山拾柴,原来是在干这个。
“预…预购。”赵铁柱的结巴比往常厉害,他用袖口擦了擦本上的灰,袖口磨出了个洞,露出里面的棉絮。“我挨…挨家问了,能…能凑出两百斤山货。”他顿了顿,看着林晓夏手里的糖纸,突然补充道,“张…张婶说,她家的核桃是‘绵仁’的,比…比普通核桃甜。”
林晓夏的眼睛亮了。她原以为这“傻子”只会闷头干活,去年修水渠时,别人偷懒他却往深里挖,结果挖出了泉眼;队里分粮食,他总把大的让给别人,自己挑小的。没想到他早就动了心思,连核桃的品种都摸清了。“太好了!”她拽着赵铁柱往仓库跑,赵铁柱的拐杖在地上拖出“沙沙”声,墙角堆着的山货麻袋被撞得“哗啦”响,作者“废墟造梦师”推荐阅读《穿书八零:村长儿媳的暴富人生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像是在为他们喝彩。
仓库是间土坯房,梁上挂着去年的玉米棒子,金黄的穗子垂下来,扫着头顶的灰尘。林晓夏搬来个木箱子,把里面的山货倒出来——核桃圆滚滚的,带着褐色的纹路;柿饼扁扁的,表面结着层白霜,那是天然的糖霜;山楂干红红的,像一串串小灯笼。“咱得分类包,”她拿起张金色的糖纸,把三个核桃摆成三角形,“这样看着规整。”
后半夜的油灯下,两人忙得满头大汗。林晓夏把核桃装进粗布袋子,再用彩色糖纸裹成方块,像裹炸药包似的系紧绳结——她想起赵铁柱说过,他们在部队包炸药时要“紧三圈松三圈”,她也学着那样系,结果每个包裹都鼓囊囊的,像个小枕头。赵铁柱坐在小马扎上,用毛笔在牛皮纸上写字,他的字比林晓夏的还丑,横不平竖不首,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:“李家庄特产,纯天然山货,甜过初恋”。
“赵大哥,你这字……”林晓夏忍不住笑,“啥叫甜过初恋啊?”
赵铁柱的脸突然红了,耳根子都透着红。他挠挠头,把笔放下:“前…前几天听广播里说的,歌…歌词。”
“赵大哥,你说城里人会买吗?”林晓夏把包好的“礼品”码成摞,糖纸在灯光下闪着彩光,像堆小元宝。她心里其实没底,这些山货在村里不算稀罕物,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,城里人见多识广,能瞧得上?
赵铁柱没说话,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团,展开一看,是张《人民日报》的剪报,边角都磨破了,上面用红笔圈着一段话:“允许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,保护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”。“中…中央文件,说…说行。”他的声音不大,却透着股执拗,像在说一件板上钉钉的事。
林晓夏凑过去看,剪报的日期是1978年12月23日,她认得那几个字——“中央文件”,这西个字在村里比公章还管用。她突然想起赵铁柱退伍时带回的军功章,他从不拿出来显摆,却总把这张剪报揣在怀里,像是揣着个宝贝。
鸡叫头遍时,他们终于把山货装上了驴车。老驴“灰灰”是队里淘汰下来的,毛色发灰,却很结实。林晓夏给它套上红绸子,是她出嫁时剩下的,原本想做个头绳,现在系在驴脖子上,风一吹飘起来,像团跳动的火苗。赵铁柱把预购名单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,贴着心口的位置,拐杖别在车帮上,杖头的铁皮被磨得发亮。
“走!进城!”林晓夏甩了一鞭,鞭梢在空中划过个响脆的弧。驴车轱辘碾过露水打湿的土路,留下两道弯弯的辙,辙里很快积满了水,映着天上的星星,一闪一闪的。
路上,赵铁柱从背包里掏出个布包,里面是两个菜窝窝,还带着余温。“俺…俺娘蒸的,加…加了红薯面。”他把窝窝递给林晓夏,自己留了个小的。林晓夏咬了一口,甜丝丝的,混着玉米面的粗糙,在嘴里越嚼越香。她突然想起小时候,爹总说“庄稼人,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”,现在她觉得,有奔头才更有力气。
天快亮时,驴车爬上一道坡,县城的轮廓在晨雾里渐渐清晰。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,悠长而响亮,林晓夏的心跟着跳起来——那是她第一次这么近地靠近“外面的世界”,而她的口袋里,揣着用彩色糖纸包起来的希望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TS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