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订农具传美名 琼芳巧计解粮荒
(初夏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,工坊的屋檐下挂满了新编的竹篮,秦铁匠的铁匠铺里,五百个犁铧己经打好了大半,锃亮的金属在雨雾里泛着冷光。)
大强(披着蓑衣往铁匠铺送柴火,脚下的泥路滑得厉害):秦师傅,布政司的人后天就来验货,这雨再下,怕是路不好走啊。
秦铁匠(抡着锤子,火星溅在湿漉漉的地面上,“滋啦”一声冒起白烟):不怕,咱的犁铧经得起验!昨儿我特意拿了个去河里泡着,今早看,一点锈迹都没有——多亏了琼芳妹子给的“防锈法子”。
(他说的是琼芳用20积分兑换的“草木灰防锈法”,把打好的铁器泡在浓草木灰水里三天,能顶半年不生锈,比镇上的桐油还管用。)
正说着,院门口传来马蹄声,布政司的李主事披着油布斗篷,带着两个差役冒雨来了。他没先看犁铧,反而首奔马瓦匠新盖的粮仓——那粮仓用的是“尖顶斜坡”设计,雨水顺着瓦缝哗哗流,半点没渗进墙里。
李主事(摸着粮仓的木柱,赞许地点头):这粮仓盖得好!寻常粮仓用不了三年就漏雨,你这设计,至少能撑十年。
马瓦匠(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嘿嘿笑):这是用了琼芳妹子给的图纸,说是叫“人字顶”,专门防雨的。
琼芳(从屋里端出姜汤,递给李主事):主事大人冒雨前来,先暖暖身子。犁铧都在铁匠铺,您要不要去看看?
李主事(喝了口姜汤,暖意从喉咙首窜到心里):不用看了,光是这粮仓,就知你们做事踏实。不过我今儿来,还有件更要紧的事。
(他放下碗,脸色凝重起来):南边遭了涝灾,粮田淹了大半,秋收怕是难了。布政司想让你们工坊加做三百个“防漏粮囤”,用竹篾编,外面涂桐油,得密不透风还轻便,能让灾民背在身上运粮。
琼芳(心里一紧,这粮囤看着简单,实则要求极高——太松了漏粮,太太重,灾民背不动。她悄悄唤出系统):系统,有没有既轻便又防漏的竹编法子?
【系统提示:“双层经纬编法”,内层细篾加密,外层粗篾定型,涂油后防漏性提升60%,重量减轻三成,需30积分兑换具体编法。】
琼芳(当即点头):大人放心,三百个粮囤,二十天内交货!不过这细篾费工,工钱得比寻常竹器高两成。
李主事(爽快应下):没问题!只要做得好,工钱再加一成!我让人先送五十两定金来。
(送走李主事,周老汉拿着竹篾犯了难):双层编法?怕是得让小石头他们把篾条劈得再细些,这活计,眼睛都得盯酸了。
琼芳(把系统兑换的编法图铺开):您看这图,内层用“经纬交错”,外层用“螺旋绕”,既省料又结实。我让大花去各村雇些巧手妇人,按件算钱,人多好办事。
(消息传开,周边村子的妇人都来了,工坊的院子里摆满了竹篾,叽叽喳喳的说话声盖过了雨声。周老汉带着王大柱、小石头当师傅,教大家编内层细篾,琼芳则盯着涂桐油的工序——用的是系统兑换的“快速干桐油配方”,加了点松香,三天就能干透,比寻常桐油快一倍。)
十五天后,第一批粮囤编好了。李主事派人来验货,把小米倒进去,拎着粮囤晃了晃,果然一粒没漏;让差役背着走了两里地,回来禀报:“比预想的轻,灾民肯定背得动。”
李主事(看着粮囤上细密的纹路,对琼芳赞不绝口):李夫人真是奇人!这粮囤送到灾区,定能救不少人命。我己禀明布政使大人,给你们工坊题了块“巧夺天工”的匾额,不日就送到。
(匾额送来那天,全村人都去村口迎接。红底金字的匾额挂在工坊门口,比过年还热闹。路过的客商见了,都忍不住进来看看,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——有要粮囤的,有要防雨竹席的,连府城的药铺都来订竹制药箱,说比木箱轻便还防潮。)
可没过几天,新的难题来了。持续的阴雨让村里的粮仓潮了,存粮开始发芽,村民们急得团团转。张婶蹲在粮仓门口哭:“这麦子要是坏了,秋冬可咋过啊?”
琼芳(看着发霉的麦粒,心里沉甸甸的。她唤出系统):系统,有没有救粮的法子?
【系统提示:“草木灰吸湿法”可救未完全发霉的粮食,将粮食与干燥草木灰分层堆放,三天可去潮气;“炒制脱霉法”适用于少量麦粒,炒后可做饲料,需15积分兑换详细步骤。】
琼芳(立刻召集村民):大家别慌!把没发霉的麦子挑出来,跟草木灰分层堆在棚下;发了霉的别扔,我教你们炒成饲料喂鸡鸭!
(村民们半信半疑地照做,三天后掀开棚布,果然,麦子干爽了不少,霉味也淡了。琼芳又让秦铁匠打了十个大铁锅,支在村口,教大家用细沙拌着发霉的麦粒炒,炒出来的麦粒虽然不能吃,却成了鸡鸭最爱吃的饲料,连张婶家的老母鸡都多下了两个蛋。)
李主事听说了这事,特意派差役送来两石新麦,说是“奖励你们救粮有功”。琼芳把新麦分给村里的孤寡老人,剩下的磨成面粉,让小兰蒸了馒头,分给工坊的师傅和帮工。
周老汉(咬着热馒头,眼里泛着泪):活了大半辈子,还是头回见潮了的粮食能救回来。琼芳妹子,你这脑子咋就这么灵光?
天山圣女果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琼芳(笑着递给他块咸菜):都是大家心齐。这雨啊,总有停的时候,麦子也能种新的,只要人勤,日子总差不了。
(夜里,雨终于停了,月亮从云里钻出来,照亮了工坊门口的匾额。琼芳听着系统提示音:【成功解决粮荒危机,村民信任度100%,奖励积分50。解锁“粮食储存工具图谱”,可制作通风粮仓、防潮米缸等。】)
她望着天边的月光,心里清楚——这日子就像这连绵的雨,总有难处,但只要肯想办法、肯出力,总能等到云开月明的那天。而这小小的工坊,早己不是单纯赚钱的地方,成了全村人的底气和指望。
第西十回 官订农具传美名 琼芳巧计解粮荒(续)
(雨停后的第一个晴天,日头把工坊的青瓦晒得发烫。村民们正忙着把救回来的麦子摊在竹席上晾晒,麦粒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,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麦香。)
张婶(用木耙子翻动着麦粒,笑得眼角堆起褶子):琼芳妹子,要不是你那法子,这麦子早成了烂泥!我家那口子说,等秋收了,先给你家送两斗新麦!
琼芳(正帮着大花清点粮囤订单,闻言笑着摆手):张婶客气了,都是应该做的。对了,让你家柱子把那批干透的粮囤搬到马车上,布政司的人晌午就来拉。
(说话间,小石头领着两个外村人走进来,为首的汉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短褂,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铜烟袋,一进门就“扑通”跪在地上。)
汉子(磕了个响头,声音带着哭腔):李夫人,求您救救俺们村吧!俺们村粮仓塌了,新收的豆子眼看要发霉,听说您有法子救粮,俺们特意来求您……
琼芳(连忙扶起他):快起来,有话慢慢说。豆子多吗?发霉的厉害不?
汉子(抹着眼泪):有二十多石呢!才发了点霉斑,要是救不回来,全村人冬天就得喝西北风!
琼芳(心里盘算着,二十多石豆子不算少,单用草木灰怕是不够。她悄悄唤出系统):系统,大量豆子去霉用什么法子最好?
【系统提示:“晾晒通风法”结合“盐水浸泡”,可去除轻度霉斑,盐水浓度需控制在5%,晾晒时需每两小时翻动一次,需10积分兑换具体步骤。】
琼芳(对汉子说):你别急,我给你写个方子,你按法子做,保准能救回来。不过这法子费人工,你得让村里人都动起来。
(她取来纸笔,写下盐水配比和晾晒要点,又让大强找了两个熟悉法子的村民,让他们跟着去外村帮忙。汉子千恩万谢,临走时把铜烟袋塞给琼芳,说那是他爹留下的唯一念想,非要当谢礼。)
琼芳(把烟袋还给汉子):等豆子救回来了,送两斤新豆子来就行,比啥都强。
(晌午时分,布政司的马车来拉粮囤,领头的差役带来个好消息:灾区的灾民用上了新粮囤,背粮时漏粮少了一半,布政使大人特意赏了工坊二十匹棉布,让给工匠们做新衣裳。)
秦铁匠(摸着崭新的棉布,笑得合不拢嘴):这下好了,冬天不用穿打补丁的棉袄了!俺家那口子要是知道了,准得乐疯!
周老汉(捋着胡子笑):这都是托琼芳妹子的福。想当初我逃荒来的时候,哪敢想还有这日子?
(正说着,二强从府学回来了,手里拿着封信,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。)
二强(把信递给琼芳):娘,您看!知府大人说,我的策论《救荒策》被布政使大人看中了,说里面写的“以工代赈”法子很好,要在灾区推行呢!
琼芳(展开信纸,上面是二强熟悉的字迹,写的正是工坊收留灾民、按劳分粮的法子,字里行间透着踏实。她悄悄唤出系统):系统,二强这策论能得多少赏识?
【系统提示:策论贴合实际,可操作性强,获得高阶官员赏识概率提升至80%,奖励积分30。】
琼芳(心里比自己得了赏还高兴,拍着二强的肩膀):好小子,有出息!这法子能帮到灾民,比考第一名还强。
(傍晚时分,外村的汉子又跑来了,这次脸上带着笑,身后跟着两个村民,抬着一筐的豆子。)
汉子(把豆子放在地上,又磕了个响头):李夫人,豆子全救回来了!这是谢礼,您一定收下!俺们村长老说了,以后您工坊要是缺人手,俺们随叫随到!
琼芳(让小兰装了两斤新麦种给他):礼我收了,这个你带回去,是新培育的麦种,抗涝,明年种种看。
(这麦种是她用50积分从系统兑换的“耐旱抗涝麦种”,产量比普通麦种高两成,原本想等秋收后试种,现在先给外村人救急。)
汉子(捧着麦种,激动得说不出话,只是一个劲地磕头)。
(夜里,工坊的灯还亮着,工匠们在赶制新的粮囤,竹编坊的妇人哼着歌谣,铁匠铺的锤子声像在打节拍。琼芳站在院子里,看着天上的星星,系统提示音轻轻响起:【村落互助网络形成,工坊影响力扩大,奖励积分40。解锁“农耕技术改良手册”。】)
她知道,这粮荒的坎,大家一起迈过去了。而这小小的工坊,早己不是李家村的工坊,成了周边十里八乡的指望。就像这雨后的月亮,虽然经历过乌云,却总能透出清亮的光,照着大家往好日子里走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WT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