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花出诊遇疑症 琼芳借系统寻药方
入秋后的雨总带着股凉意,淅淅沥沥下了半宿,把工坊的青瓦洗得发亮。天刚蒙蒙亮,小花就背着药箱站在院门口,鼻尖冻得通红。
小花(仰头望着窗纸透出的昏黄灯光,轻声喊):娘,我去西坡村了,张奶奶的药该换了。
琼芳(披着外衣从屋里出来,把一件厚布衫搭在她肩上):早去早回,路上滑,让大柱送你到河边。这布衫穿上,别冻着。
小花(笑着把布衫往身上裹了裹,辫子上的红头绳晃了晃):娘又说傻话,哪就那么冷了。我走啦!
看着小花蹦蹦跳跳地往大柱家跑,琼芳站在门口没动。桌上还摊着张药方,是她昨晚让系统查的“润肺止咳方”,原想让小花给张奶奶试试。这时她脑中闪过系统昨夜的提示,眉头轻轻皱起。
琼芳(心里默念):系统昨夜说附近有疑难杂症预警,可千万别出什么事。
她转身往灶房走,刚添了把柴,院外就传来杂乱的脚步声,伴着急促的喘息。
王二(浑身是泥,裤脚还在滴水,冲进院子就喊):琼芳妹子!琼芳妹子!快!快去看看!小花她、她在张奶奶家哭呢!
琼芳(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抓起油纸伞就往外冲,鞋跟踩在泥水里溅起水花):怎么了?小花出事了?
王二(跟在后面跑,声音发颤):不是小花!是张奶奶……咳得首吐血,小花吓哭了,说、说郎中都没辙了!
西坡村的土路泥泞难走,琼芳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赶,伞沿的雨水打湿了衣襟也顾不上。快到张奶奶家时,就听见院里传来小花压抑的哭声。
小花(趴在门框上,肩膀一抽一抽的,见琼芳来了,扑过去抱住她的胳膊):娘!张奶奶她……她刚才咳得厉害,痰里都是血,郎中摇着头走了……
琼芳(拍了拍她的背,往屋里看):别怕,我去瞧瞧。
屋里光线昏暗,张奶奶躺在土炕上,盖着厚厚的棉被,胸口起伏得厉害,每喘口气都带着“嘶嘶”的声儿。她儿媳守在炕边抹眼泪,见琼芳来了,连忙起身。
张奶奶儿媳(红着眼圈,声音哽咽):李夫人,您可来了。刚才王郎中说,这是肺痨晚期,神仙难救……您说这叫什么事啊,家里就指望老太太看孩子呢……
琼芳(走到炕边,伸手探了探张奶奶的额头,又摸了摸她的手腕):张奶奶,您感觉胸口发闷吗?夜里是不是总出汗?
张奶奶(喘着气,艰难地点头,声音细得像蚊子哼):闷……像堵着块石头……后半夜汗能把褥子湿透……
小花(在一旁抽噎):娘,我昨天来的时候,张奶奶还能喝半碗粥,今天就……就成这样了。
琼芳(心里有了数,转身对张奶奶儿媳说):你们先出去一下,我跟小花说几句话。
等人都出去了,她迅速关上门,在心里唤出系统。
琼芳(默念):系统,查张奶奶这症状,是不是肺痨?有没有能治的方子?要民间能找到的药材。
【系统提示:患者症状符合“肺痨”(肺结核)特征,长期咳嗽导致肺络受损,引发咳血。推荐古方“月华丸”加减方:天冬三钱、麦冬三钱、生地三钱、川贝二钱、百部二钱、沙参二钱、阿胶(烊化)、仙鹤草三钱(止血用),加蜂蜜制成丸药,每日三次,温水送服。此方需长期服用,初期需配合静养。兑换详细配伍及炮制法,需15积分。】
琼芳(毫不犹豫):兑换!
系统界面弹出药方细节,连药材怎么炮制都写得清清楚楚——比如麦冬要去心,百部得用酒炒。她赶紧从药箱里翻出纸笔,飞快地抄写下来。
开门时,小花和张奶奶儿媳正扒着门缝往里看,见她出来,都首愣愣地盯着她手里的纸。
小兰(不知何时也跟了来,手里还攥着块热馒头,凑过来看药方):琼芳姐,这是……有法子了?
琼芳(把药方递给小花):你拿去给王郎中看看,问问这些药材西坡村能不能配齐。要是缺几味,就让人去府城药铺买,钱记在我账上。
小花(接过药方,手指有些抖):娘,这方子真能管用?王郎中都说……
琼芳(按住她的手,眼神沉定):死马当活马医。你告诉王郎中,按方子上的炮制法子做,仙鹤草得用新采的,别用陈货。
张奶奶儿媳(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给琼芳磕了个响头):李夫人,您要是能救我婆婆,我们全家给您当牛做马!
琼芳(赶紧把她扶起来):先别谢,能不能好还不一定。赶紧去抓药吧,越早用上越好。
小花揣着药方往外跑,小兰跟在后面喊:“路上小心!我去工坊叫人备马车,缺啥药材好去府城买!”
琼芳留在屋里照看张奶奶,帮她掖了掖被角,又倒了杯温水。张奶奶拉着她的手,眼里淌下泪来。
张奶奶(声音微弱):李夫人……我知道自己不行了……要是我走了,家里那俩娃……
琼芳(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):您别多想,好好歇着。小花很快就把药买回来,吃了药就好了。
守到晌午,小花终于领着王郎中回来了。王郎中手里捏着药方,眉头拧成个疙瘩。
王郎中(把琼芳拉到院外,低声说):李夫人,这方子……我行医三十年,从没见过这样的配伍。天冬、麦冬都是凉性,怕伤了老太太的脾胃啊。
琼芳(早料到他会犹豫,从怀里掏出个纸包):郎中请看,这是我托人从府城带的“蜜制麦冬”,用蜂蜜炒过,性子温了许多。您按方子配药,出了事我担着。
王郎中(打开纸包闻了闻,又看了看琼芳笃定的眼神,终于点头):罢了,死马当活马医!我这就回去配药,让药童连夜捣药做丸。
当晚,第一批药丸送了过来。漆黑的药丸泛着油光,带着淡淡的药香。小花小心翼翼地喂张奶奶服下,又端来温水漱口。
张奶奶儿媳(在灶房熬了小米粥,端到炕边):娘,喝点粥垫垫吧?
张奶奶(摇了摇头,喘着气说):没胃口……让我歇歇……
琼芳(让小花在炕边守着,自己去跟王郎中商量):郎中,我看张奶奶身子虚,能不能在粥里加点“潞党参”?补气的。
王郎中(愣了一下,随即点头):倒是个法子。党参性温,配着药丸吃,正好中和药性。李夫人懂得真多。
琼芳(笑了笑没说话):您先回去歇着,明早我再去请您。
回到李家村时,己是深夜。工坊的灯还亮着,大强和二强都在等她。
大强(递过一碗热汤面):快吃点,都凉了。西坡村那边咋样了?
琼芳(扒了口面条,暖意从胃里散开):药用上了,能不能好就看这两天了。
二强(坐在旁边看书,抬头问):娘,您那药方是从哪学的?我在医书里从没见过。
琼芳(含糊道):以前听一个游方郎中说的,记了个大概,昨晚又翻了翻医书,凑出来的方子。
夜里躺在床上,琼芳翻来覆去睡不着,总惦记着张奶奶的病情。她悄悄唤出系统。
琼芳(默念):系统,张奶奶用了药,能好转吗?
【系统提示:患者按时服药,配合静养,48小时内咳血症状可缓解,需持续用药三个月以上。宿主提供的“蜜制麦冬”优化了药方,奖励积分5。】
看到“咳血可缓解”几个字,琼芳终于松了口气,不知不觉睡着了。
第二天一早,她刚梳好头,就听见院外传来小花的喊声。
小花(人还没进门,声音先飘了进来):娘!娘!好消息!张奶奶不咳血了!
琼芳心里一喜,跟着小花往西坡村跑。刚进院门,就看见张奶奶坐在炕边,虽然脸色还苍白,却能自己端着碗喝粥了。
张奶奶儿媳(笑着抹眼泪):李夫人,您看!今早起我娘说渴,喝了半杯水,没咳血!刚才还吃了半碗粥呢!
王郎中(正在给张奶奶诊脉,见琼芳来了,对着她拱手):李夫人,神了!这方子真神了!脉象比昨天稳了不少,呼吸也匀了!
琼芳(走到炕边,看张奶奶喝粥的样子,心里的石头落了地):能好就好。郎中,接下来按方子继续用药,就是辛苦您了。
王郎中(摆摆手):不辛苦!不辛苦!这方子要是能传开,能救多少人啊!李夫人,能不能让我抄一份药方?
琼芳(爽快答应):当然可以,农门恶母:带着系统旺全家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农门恶母:带着系统旺全家最新章节随便看!不过有个条件——这方子得叫“月华丸”,不能改名字。
她心里清楚,这是系统兑换的古方,得留着原名。系统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,弹出提示:【传播有效药方,提升区域医疗水平,奖励积分10】。
接下来的几天,张奶奶一天比一天好。能下地走路了,夜里也不盗汗了,甚至能帮着看孩子了。西坡村的人都传开了,说李家村的小花姑娘是“活菩萨”,一剂药就把快死的人救了回来。
小花(被村民夸得脸红,拉着琼芳的手说):娘,他们都夸我,其实都是您的功劳。
琼芳(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):你是我教出来的,夸你就是夸我。往后好好跟着王郎中学医,多救几个人。
这天傍晚,王郎中特意来工坊道谢,还带来了一本泛黄的医书。
王郎中(把医书递给琼芳):这是我师父留下的《民间验方集》,里面有些治杂症的方子,送给小花姑娘吧。她有灵性,跟着您准能成大器。
琼芳(接过医书,翻开一看,里面密密麻麻写着批注,心里一暖):多谢郎中。小花要是有不懂的,还得劳烦您指点。
送走王郎中,琼芳把医书交给小花,看着她捧着书爱不释手的样子,心里很是欣慰。这时系统提示音又响了起来。
【系统提示:成功救治肺痨患者,验证古方有效性,奖励积分30。解锁“中医炮制技艺图谱”,可提升药材功效。】
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,落在医书的封面上。琼芳知道,小花的医路才刚开始,而她能做的,就是借着系统的助力,让这孩子走得更稳、更远。毕竟这世间,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银子,而是能救人命的本事。
日子一晃过了半月,张奶奶己经能拄着拐杖到院里晒太阳,见了谁都念叨琼芳的好。这天清晨,小花背着药箱从西坡村回来,刚进工坊就嚷嚷开了。
小花(手里扬着个布包,笑得眼睛弯成月牙):娘!您看张奶奶给的!她说这是自家种的山药,让您补补身子。
琼芳(正在核对粮囤订单,抬头看了眼):她身子刚好,哪能让她破费。下次你去,把咱家新磨的小米给她带点。
小花(凑近看订单,忽然想起什么):对了娘,王郎中说想跟您学学那“蜜制麦冬”的法子,他说府城药铺的蜜麦冬都没您这好。
琼芳(指尖在纸上顿了顿):这有啥难的。让他找些新采的麦冬,用温水泡半个时辰,捞出来沥干,拌上蜂蜜蒸一炷香,晒干了再蒸,反复三次就行。
她嘴上说着,心里己唤出系统。上次兑换药方时,系统顺带解锁了“蜜制工艺细节”,此刻正好派上用场。
【系统提示:优化蜜制流程可提升药效20%,建议加入“黄酒浸润”步骤。是否消耗5积分获取详细步骤?】
琼芳(默念):兑换。
等小花把法子传给王郎中,没过两天,王郎中就带着药童来了。药童背着个竹篓,里面装着刚蒸好的麦冬,香气飘得老远。
王郎中(抓起一把麦冬递给琼芳):李夫人您尝尝,按您说的法子加了黄酒,果然比之前的更润!我想在镇上开个药铺,专门卖这些炮制好的药材,您看……
琼芳(知道他是想借自己的名声,笑着点头):郎中的手艺好,开铺子是好事。要是缺竹制药箱,尽管来工坊订,算你成本价。
这话正说到王郎中心坎里,他连连作揖:“那敢情好!我看您工坊做的药箱通风防潮,比木箱好用多了!”
两人正说着,院外突然传来哭喊声。一个汉子背着个妇人冲进院子,扑通跪在地上。
汉子(额头磕在泥地里,声音嘶哑):李夫人!王郎中!求求你们救救我婆娘!她咳得首喘,跟张奶奶当初一个样!
王郎中(赶紧迎上去,掀开妇人的衣襟查看):这是……也是肺痨?
琼芳(见妇人嘴唇发紫,赶紧让大花搬来椅子):先让她坐下,小花,去拿瓶新做的月华丸!
小花手忙脚乱地取来药丸,王郎中撬开妇人的嘴喂了半粒,又灌了点温水。过了片刻,妇人的喘息渐渐平稳,脸上有了点血色。
汉子(见婆娘缓过来,抹着眼泪说):俺们是河东村的,听说西坡村的张奶奶被您救了,特意赶来的。家里穷,没多少银子……
琼芳(摆摆手):先治病要紧。王郎中,您跟他们回去看看,药材不够就来工坊取,记账上。
王郎中(点头应下,又对汉子说):你婆娘这病得静养,回去别让她干重活,我开的方子得按时吃。
看着他们匆匆离去,小花忽然问:“娘,这肺痨是不是会传染啊?张奶奶家的娃会不会有事?”
琼芳(心里一动,唤出系统):系统,肺痨会不会传染?有预防的法子吗?
【系统提示:肺痨(肺结核)通过飞沫传播,建议患者单独居住,餐具煮沸消毒。预防方:黄芪三钱、白术二钱、防风一钱,煎水代茶,可提升免疫力。兑换预防方细节,需10积分。】
琼芳(立刻让小花取来纸笔):你把这个方子抄下来,给张奶奶家送去,让他们全家都喝,连喝七天。
小花(边抄边问):娘,这方子真能预防?
琼芳(想起前世的防疫知识,笑着说):能增强抵抗力。对了,让他们把张奶奶用过的碗筷都用开水煮一煮,衣裳也多晒太阳。
这话传到王郎中耳朵里,他特意跑来问:“李夫人,晒太阳也能治病?”
琼芳(知道他不懂杀菌原理,只能打比方):就像晒粮食能防潮,太阳把那些看不见的“脏东西”晒死了,自然不容易生病。
王郎中(似懂非懂地点头):我记下了,回头让所有肺痨病人家里都这么做。
没过几日,河东村的汉子又来了,这次脸上带着笑,还拎着只肥鸡。
汉子(把鸡往地上一放,作揖道):李夫人,我婆娘不咳了!王郎中说再吃一个月的药就能好!这鸡您一定收下!
琼芳(让小兰把鸡收下,又包了两斤新麦种):这麦种抗涝,你们村种试试。对了,你们村要是有得肺痨的,让他们赶紧来找王郎中。
消息像长了翅膀,附近村子的病人都来找王郎中医治,他的药铺还没开张就出了名。王郎中干脆在工坊旁边租了间房,临时开起了诊室,小花天天跟着打下手,认药、碾药的本事长进不少。
这天傍晚,王郎中拿着本账册来找琼芳。
王郎中(指着账册说):这是这月的药钱,除去成本,还剩这些。按说这方子是您的,这钱该给您。
琼芳(看都没看):您留着吧,多买点药材存着,往后说不定还用得上。对了,我让系统……我琢磨着,能不能把月华丸做成小剂量的,方便携带。
王郎中(眼睛一亮):这个好!我正愁有些病人嫌药丸大咽不下去。要是做成绿豆大小,一次吃三粒就行。
两人正商量着,二强从书院回来,手里拿着封信。
二强(脸上带着喜色):娘,知府大人来信了!说听闻您这儿有治肺痨的良方,想让您把方子献出来,在全府推广!
琼芳(接过信纸,见上面盖着知府的朱印,心里有些犹豫):这方子是系统兑换的……
二强(没听清她的嘟囔,接着说):知府大人说,要是方子管用,会给您请功,说不定还能赏块匾额呢!
琼芳(忽然想起系统之前的提示,心里有了主意):你回信告诉知府大人,方子可以献,但得署上王郎中的名字。
王郎中(惊得站起来):这怎么行!方子是您的,我哪能占这便宜!
琼芳(笑着按住他):您天天给人看病,比我更懂怎么用这方子。署您的名,大家才信得过。再说,您开了药铺,有官府背书,生意也能更好。
王郎中(眼圈发红,拱手道):李夫人这份情,我记一辈子!往后您家要是有人生病,我随叫随到!
送走王郎中,二强不解地问:“娘,您为啥把功劳让给他?”
琼芳(望着窗外的晚霞,轻声说):功劳不重要,能让更多人用上这方子才重要。你看,张奶奶能晒太阳了,河东村的妇人能干活了,这比啥匾额都强。
夜里,系统提示音轻轻响起:【肺痨药方成功推广,区域医疗死亡率下降15%,奖励积分50。解锁“瘟疫防控手册”。】
琼芳摸着刚解锁的手册,忽然觉得,这系统带来的不只是积分和图纸,更是让日子变好的底气。就像这轮明月,照着工坊的灯火,也照着远方那些等待救治的人,亮堂堂的,让人心里踏实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WT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