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四十五回: 二强论策遇知己 小兰巧牵红线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农门恶母:带着系统旺全家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WT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二强论策遇知己 小兰巧牵红线

秋日的午后,阳光透过书院的窗棂,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二强正坐在案前整理策论,手里的狼毫笔在纸上划过,留下工整的字迹——他刚把工坊“以工代赈”的法子写成策论,打算拿去给知府大人的幕僚看看。

“这‘寓赈于工’的法子,真是精妙!”

一个清亮的男声从门口传来,二强抬头,见是府学同窗沈文轩,手里还拿着本《农桑要术》,显然是刚从藏书楼过来。

沈文轩(走到案前,拿起二强的策论稿,眼睛发亮):二强兄,你这策论里说,让灾民参与修水渠、编粮囤,按劳分粮,既解了燃眉之急,又修了水利——这法子比单纯放粮高明多了!

二强(没想到自己的拙作能被赏识,脸上微微发热):沈兄过奖了,不过是亲眼见着工坊里的做法,随手记下来的。

沈文轩(指着稿纸上的句子):“民有活干则不惰,地有水利则不荒”,这话说得太透彻了!前几日我去灾区巡查,见官府放粮时总有人哄抢,若用你这法子,定能少些乱象。

两人一谈起民生策论,就像打开了话匣子。二强说起工坊里娘(琼芳)用草木灰救粮、编双层粮囤的巧思,沈文轩则讲起府城周边的粮价波动、水渠失修的弊端,时而争执得面红耳赤,时而又同时拍案叫好。

恰好小兰来给二强送点心,她是大强的媳妇,怀里抱着刚满周岁的娃,手里提着个竹篮,站在门口轻声喊:“二强,娘让我给你送些桂花糕。”

二强(抬头见是嫂子,忙起身):嫂子来了,快进来坐。

小兰(把点心摆在案上,笑着对沈文轩点头):这位公子是二强的同窗吧?尝尝家里做的糕,刚出锅的。

沈文轩(拱手笑道):多谢嫂子。在下沈文轩,常听二强兄提起家里的工坊,说嫂子编竹器的手艺是十里八乡独一份。

小兰(脸一红,抱着娃往旁边站了站):公子谬赞了。你们聊,我还得回去给娃喂奶,娘还等着我回话呢。

等小兰走了,沈文轩拿起块桂花糕,咬了一口赞道:“难怪二强兄的策论里总透着烟火气,原来是家里有这样的巧手人。说起来,我家小妹也常说,治世的道理,藏在柴米油盐里。”

二强(心里一动):沈兄还有妹妹?

沈文轩(笑着点头):我小妹沈文玥,跟着家父学算学,对钱粮账册最上心。前几日还跟我念叨,说赈灾款账目混乱,要是能像商铺记账那样清楚就好了。

二强(想起工坊里娘记的“流水账”,每月进出记得明明白白,忍不住接话):其实不难,每日开销分“工料”“口粮”“杂项”三类,月底汇总核算,一目了然。我娘管工坊账时,就这么记。

沈文轩(眼睛一亮):二强兄这法子好!改日我请你去寒舍吃饭,让我小妹也听听你的高见,她定能受益匪浅。

回到工坊,小兰把这事学给琼芳听,抱着娃坐在炕边说:“娘,二强跟那个沈公子聊策论,说得眉飞色舞的,沈公子还说要请二强去家里吃饭,让他妹妹也听听呢。”

琼芳(正在纳鞋底,闻言笑道):沈文轩我知道,他爹是知府衙门的钱粮师爷,最是清廉。他家姑娘若真懂算学,倒和二强相配——二强就爱琢磨这些民生账册,俩人准有话说。

小兰(凑过来帮着穿线):我看也是!沈公子说他妹妹能把账算得比算盘还准,二强又爱研究怎么省钱、怎么救灾,俩人要是凑到一起,怕是能把天下的账都算清喽。

过了几日,沈文轩果然派家丁来请二强去家里吃饭。二强换了身干净的青布长衫,临出门前,琼芳塞给他个布包。

琼芳(叮嘱道):这里面是你写的《救荒策》定稿,沈姑娘若感兴趣,就给她看看。别紧张,就当是去论策的。

二强(红着脸点头):知道了娘。

沈家的院子不大,却收拾得雅致,院里种着几株菊花,正开得热闹。沈文玥穿着件月白衫子,正在廊下翻账本,见二强来了,起身行礼,举止大方。

沈文玥(笑着说):常听哥哥提起二强兄,说您的策论里藏着济世的法子。我这有本灾区的钱粮账册,想请您帮忙看看,哪里能省下些开销。

二强接过账册,见上面字迹娟秀,每一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,忍不住赞道:“沈姑娘的字好,账更清。你看这里,赈灾时买的麻袋,若换成咱工坊编的竹囤,既结实又能反复用,长远看能省三成银子——这法子还是我娘想出来的。”

沈文玥(眼睛一亮):我也觉得买麻袋不划算,可总想不到替代的法子。二强兄说的竹囤,是那种双层编法的吗?前几日听府城药铺的人说,李家村工坊做的药箱,防潮还轻便。

两人围着账册坐下,二强讲工坊的省钱巧思,沈文玥算钱粮的精细账,从竹囤的成本算到水渠的维修费用,越聊越投契。沈文轩在一旁看着,悄悄对母亲挤了挤眼。

临走时,沈文玥送给二强一本《九章算术》,扉页上写着“切磋共勉”西个字。二强接过书,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,怦怦首跳。

回到工坊,他把书小心地放进书箧,小兰正好进来送水,见他嘴角的笑意藏不住,打趣道:“二强,沈姑娘是不是对你有意思?我听沈家的家丁说,姑娘特意给你泡了她亲手炒的茶。”

二强(红着脸摆手):别瞎说,我们是在论账册。

琼芳(从外面进来,手里拿着刚收到的知府书信,笑着说):论账册能论到日头西斜?沈师爷托人带信,说想请你明日去衙门,和他父女俩聊聊灾区的账册改革——这是好事啊。

夜里,二强坐在灯下,翻着沈文玥送的《九章算术》,见里面夹着张纸条,写着几个算学题,末尾画了个小小的算盘。他心里一动,提笔认真作答,写完才发现,自己的字竟比往常工整了几分。

琼芳(路过他窗前,见灯还亮着,心里唤出系统):系统,你说二强这事儿,能成不?

【系统提示:李二强与沈文玥,一个精民生策论,一个善钱粮算学,理念契合度85%。建议工坊承接官府的赈灾物资制作订单,增加二人合作机会。奖励积分20。】

琼芳(笑了):这积分来得正好,能给二强做身新衣裳了。

第二天,知府果然下了订单,让工坊做两百个防漏粮囤,还特意让沈文玥来监工对账。沈文玥拿着账册来工坊,二强陪着她清点竹篾、桐油的用量,两人凑在桌前核账,头挨得很近,天山圣女果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都没察觉小兰和琼芳在门后偷偷笑。

沈文玥(指着账册说):这里的桐油开销,比市价低了一成,是有什么省钱的法子吗?

二强(指着院里正在熬桐油的大铁锅):我娘让工匠在桐油里加了点松香,既省料又耐用——这还是上次系统……娘琢磨出来的法子。

沈文玥(眼睛弯成月牙):二强兄家的法子,真是处处透着智慧。改日我把算学里的“比例分配法”写给你,算料时能更准些。

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,照在两人身上,竹篾的清香混着桐油的味道,像一首安静的歌。小兰拉着琼芳往外走,笑着说:“娘,您看,这红线不用咱牵,自个儿就连上了。”

琼芳望着院里认真核账的两人,心里暖融融的。她知道,好的缘分就像工坊里的榫卯,不用钉子,不用胶水,凭着一股子契合劲儿,就能牢牢地合在一起,往后的日子,也定能像这秋日的阳光,透亮又温暖。

自那日后,沈文玥来得勤了。有时是来核对粮囤的尺寸,有时是送新算好的物料清单,每次来都要和二强站在工坊的竹篾堆旁聊上半晌。小兰抱着娃在廊下做针线,常听见两人讨论“竹篾浸水的时长与韧性的关系”,或是“如何用算学算出最省料的编织角度”,听着听着就忍不住笑。

“娘,您看二强现在,见了沈姑娘比见了府学的先生还上心。”小兰凑到琼芳身边,指着院里正低头画图的两人,“昨儿夜里我起夜,还见二强在灯下看沈姑娘送的那本《九章算术》呢。”

琼芳正在翻系统新解锁的“防蛀竹篾配方”,闻言抬头笑:“年轻人的事,让他们自己折腾去。不过沈姑娘是个实在人,上次她算的竹篾用量,比账房先生算的还准,连多余的半根都没算进去。”

正说着,二强拿着张图纸跑过来,脸上带着兴奋的红。

二强(把图纸递给琼芳):娘,您看!这是我和沈姑娘一起琢磨的“嵌套式粮囤”,大囤套小囤,运输时能叠起来,能省三成运力——沈姑娘算过,按这个法子给灾区送粮,官府能少雇十辆马车!

琼芳(看着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和嵌套角度,点头道):这法子好。让大强照着做个样品,成了就报给知府衙门。

沈文玥(跟在后面,手里还拿着算筹):二强兄的想法才妙,我只是帮着算算了节省的运力成本。其实还能再改改,把囤底做成斜坡,倒粮时更方便。

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又凑到图纸前比划起来。小兰看着他们头挨着头的样子,悄悄对琼芳说:“娘,该找个媒人去沈家说说了吧?我看沈姑娘看二强的眼神,温柔得像春日里的水。”

琼芳(笑着摇头):不急。沈师爷是读书人,讲究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”,但也得孩子们自己愿意才行。等这粮囤样品成了,让二强送过去时,探探沈姑娘的意思。

三日后,第一个嵌套式粮囤做好了。大囤高三尺,小囤高一尺半,套在一起严丝合缝,提起来时还能听见“咔嗒”一声锁扣响。二强提着粮囤去沈家时,特意换了身新做的蓝布长衫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。

沈文轩(看着粮囤,拍着二强的肩笑):我就知道你们能成!我爹昨儿还说,这法子若能推广,至少能省下两千两赈灾银。

沈文玥(伸手摸了摸粮囤的锁扣,轻声说):比图纸上的还精巧。二强兄的手艺,真是……让人佩服。

二强(心里一热,鼓起勇气说):沈姑娘,这粮囤的锁扣样式,我照着你喜欢的缠枝纹雕的,你看……

他话没说完,就见沈文玥的脸“腾”地红了,手里的算筹都差点掉在地上。沈文轩在一旁看得首乐,悄悄拉着二强往外走。

沈文轩(压低声音):我小妹自小跟算学打交道,性子腼腆,但若不是心里愿意,绝不会跟你一起熬夜改图纸。我爹那边,我去说!

等二强提着空篮子回来,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。小兰一见他这模样,就知道成了。

小兰(迎上去打趣):二强,沈姑娘留你吃饭了?看你乐的,嘴都合不上了。

二强(挠着头笑):嗯,沈伯母给我盛了碗莲子羹,还说……还说我算学有进步。

夜里,工坊的灯亮到很晚。琼芳坐在灯下给二强缝新鞋垫,听着外屋二强在给沈文玥写回信——他买了本新的信纸,上面印着细巧的竹纹,是沈文玥喜欢的样式。

琼芳(心里唤出系统):系统,二强这婚事定了,该准备些啥?按规矩,得给女方备“三金”,可咱家现在……

【系统提示:宿主无需担忧。沈文玥更看重实用物品,推荐用工坊特产的“百年樟木梳”“双层竹制首饰盒”作为聘礼,既显心意又合其喜好。奖励积分30,可兑换“樟木防蛀工艺”。】

琼芳(笑着点头):这系统,倒比我还懂年轻人的心思。

几日后,沈师爷亲自来了趟工坊。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,手里拿着本账册,见了琼芳就行礼。

沈师爷(把账册递过来):李夫人,这是小女和二强兄一起算的“粮囤推广收益账”,每一笔都清清楚楚。小女的心思,我这做爹的懂,她愿嫁,我便应了。

琼芳(接过账册,见上面不仅记着收益,还在末尾画了两个并排的小粮囤,忍不住笑):沈师爷放心,二强虽是农家子,但踏实肯干,绝不会委屈了姑娘。

沈师爷(看着正在院里教沈文玥编竹篾的二强,叹道):我原想给小女找个书香门第,可她总说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。见了二强兄,才知她要的是能一起做事、一起琢磨日子的人。

秋末的时候,二强和沈文玥定了亲。聘礼是大强亲手雕的樟木梳,梳背刻着缠枝纹,还有小花帮忙绣的锦帕,上面绣着“同心”二字。沈文玥回的礼是一本她手抄的《算学精要》,扉页上写着“与君共勉”。

定亲那日,工坊里摆了两桌酒。大强抱着娃,小兰在一旁给娃喂米糕,看着二强给沈文玥斟酒时红着脸的样子,忍不住笑。

小兰(对琼芳说):娘,您看这多好。二强有了能说上话的媳妇,往后工坊的账,俩人一起算,准保错不了。

琼芳(望着院里的热闹,心里暖融融的):是啊,日子就该这样,有人陪你吃饭,有人陪你琢磨事,才叫踏实。

这时系统轻轻弹出提示:【家庭成员婚姻美满,工坊凝聚力提升,奖励积分50,解锁“家族产业规划图谱”】。琼芳低头笑了笑,觉得这积分来得比啥都甜。窗外的月光洒进来,照在新贴的红“喜”字上,亮堂堂的,像在说往后的日子,定是越过越红火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WT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农门恶母:带着系统旺全家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WT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