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六十六回: 丫蛋智斗恶秀才 书院扬名显才华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农门恶母:带着系统旺全家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WT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丫蛋智斗恶秀才 书院扬名显才华

(暮春时节,县学的紫藤花爬满了院墙,一串串淡紫色的花穗垂下来,风一吹,满院都是清甜的香气。丫蛋背着布书包,手里攥着刚写好的文章,蹦蹦跳跳地往书院走——今日是县学每月一次的“论学大会”,先生让学生们各自写一篇《劝学》心得,还要当众朗读,优秀的文章能贴在书院的“贤才榜”上。)

“丫蛋!等等我!”身后传来清脆的喊声,是同村的狗蛋,他手里拿着皱巴巴的纸,跑得满头大汗,“我……我写不出来,你能不能教教我?”

丫蛋停下脚步,接过他的纸一看,上面只写了三句话,歪歪扭扭的。她笑着说:“你先想想,先生说‘学不可以己’,你觉得为啥不能停止学习?比如你想学会编竹筐,是不是得天天练?”

狗蛋眼睛一亮:“对!我爹说,编竹筐得练三年才能出师!我就写这个!”他拿着纸,蹦蹦跳跳地跑了。

丫蛋刚走进书院,就听见一阵尖酸的笑声。只见几个穿着长衫的学生围着一个瘦小的男孩,为首的是张秀才的儿子张磊。张磊手里拿着一本书,正指着男孩的脑袋嘲笑。

“陈阿牛,你这字写得像鸡爪挠的,还敢来参加论学大会?”张磊把书扔在地上,用脚碾了碾,“我爹说,你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,根本不是读书的料,趁早回家放牛去吧!”

陈阿牛眼圈通红,想去捡书,却被张磊一脚拦住:“不准捡!除非你跪下来给我磕三个头,喊我‘少爷’!”

丫蛋见状,快步走过去,一把推开张磊:“你太过分了!先生说过,同窗之间要互相尊重,你怎么能欺负人?”

张磊愣了愣,随即冷笑:“小丫头片子,多管闲事!我教训自家佃户的儿子,跟你有啥关系?”他爹是村里的秀才,还租了几亩地给陈阿牛家,平日里在村里横行霸道,张磊也跟着学坏了。

丫蛋(弯腰捡起地上的书,拍了拍上面的灰,递给陈阿牛,然后抬头瞪着张磊):“论学大会是来讨论学问的,不是来欺负人的!你要是有本事,就跟我比写文章,别在这儿欺负弱小!”

张磊没想到丫蛋敢挑战他,顿时来了气:“比就比!要是你输了,就给我磕三个头;要是我输了,我就把这本书赔给陈阿牛!”

“一言为定!”丫蛋爽快地答应了。

周围的学生都围了过来,议论纷纷。

“丫蛋能赢吗?张磊可是秀才的儿子,读过不少书!”

“不好说,丫蛋的文章每次都被先生夸!”

“咱们去告诉先生,让先生当裁判!”

很快,先生被请来了。他听了事情的经过,点了点头:“好,那就以‘劝学’为题,半个时辰内写完,谁的文章好,谁就赢。”

张磊得意洋洋地拿起笔,他早就背过几篇《劝学》的范文,只要照搬过来就行。丫蛋则坐在桌前,认真地思考——她想起二强哥熬夜读书的样子,想起娘说“读书是为了明事理、长本事”,心里有了思路。

半个时辰后,两人都写完了。先生先拿起张磊的文章,皱了皱眉:“这篇文章辞藻华丽,却没有真情实感,像是照搬过来的。”然后他拿起丫蛋的文章,眼睛一亮,越读越高兴:“好!好!这篇文章虽然朴实,却句句在理,还结合了生活中的例子,比如‘学编筐需三年,读书亦需日积月累’,通俗易懂,又有道理!”

周围的学生都鼓起掌来。张磊脸涨得通红,只好把书赔给陈阿牛,灰溜溜地走了。

陈阿牛捧着书,对着丫蛋深深鞠了一躬:“谢谢你,丫蛋。”

丫蛋笑着说:“不用谢,咱们是同窗,就该互相帮忙。”

论学大会上,丫蛋当众朗读了自己的文章,赢得了满堂彩。先生把她的文章贴在“贤才榜”的最上面,还奖了她一支新毛笔。

消息传回李家庄,琼芳高兴得合不拢嘴,特意做了丫蛋最爱吃的桂花糕。大强也笑着说:“咱丫蛋有出息,跟二强一样,都是读书的料!”

过了几日,县学要选拔学生去府城参加“府学论辩赛”,先生推荐了丫蛋和另外两个学生。丫蛋又激动又紧张,连忙写信告诉二强,二强很快回信,鼓励她好好准备,还寄来了几本论辩的书籍。

琼芳也帮着丫蛋准备——每天晚上,她都陪着丫蛋一起看书,遇到不懂的地方,就记下来,等二强回来问;大强则去县城买了最好的宣纸和墨;小兰给丫蛋做了新的布书包,上面绣着“学海无涯”西个字。

出发去府城的前一天,村里的乡亲们都来送行。李大叔塞给丫蛋一袋炒花生:“丫蛋,到了府城别紧张,好好比,咱李家庄的孩子,最棒!”

王婶也递过一个布包:“这里面是我做的肉脯,饿了就吃点,别饿着肚子比赛。”

丫蛋接过东西,心里暖暖的:“谢谢大叔,谢谢王婶,我一定会好好比的!”

第二天一早,丫蛋和另外两个学生跟着先生出发了。府城比县城大多了,街道上车水马龙,高楼林立,丫蛋看得眼花缭乱。

论辩赛在府学的礼堂举行,来自各县的学生都来了,足足有几十人。丫蛋坐在座位上,手心都冒了汗。二强特意从府学赶来,站在门口对着她比划“加油”的手势,丫蛋顿时有了勇气。

第一轮论辩的题目是“读书是否为了做官”。对方的学生说:“读书就是为了做官,不然读那么多书有啥用?”

丫蛋站起来,声音清脆:“我不认同。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做官,更是为了明事理、长本事。比如农夫读书,能学会更好的种地方法;工匠读书,能造出更精巧的工具;女子读书,能知书达理,教育子女。做官只是读书的一种出路,不是唯一的目的。”

她的话赢得了评委的点头称赞。对方又说:“可古人说‘学而优则仕’,难道不对吗?”

丫蛋(从容不迫地回答):“‘学而优则仕’的意思是,学习优秀了,就可以去做官,为百姓做事。但前提是‘为百姓做事’,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,就算做了官,也不是好官。就像我二强哥,他读书是为了考上进士,做个清官,为乡亲们谋福利,这才是‘学而优则仕’的真正含义。”

评委们都鼓起掌来,第一轮,丫蛋所在的队伍赢了。

接下来的几轮,丫蛋表现得越来越出色。最后一轮的题目是“女子是否该读书”,对方的学生说:“女子无才便是德,女子就该在家洗衣做饭,不需要读书。”

这话一出,礼堂里顿时安静下来。丫蛋站起来,眼神坚定:“我不认同。女子为什么不能读书?男子能通过读书明事理,女子也能;男子能通过读书长本事,女子也能。比如我娘,她通过读书学会了做肥皂,开了作坊,让很多乡亲都能挣钱养家;还有历史上的蔡文姬、班昭,她们都是才女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著作。如果女子都不读书,怎么能知书达理?怎么能教育好子女?怎么能为家里、为社会做贡献?”

她的话掷地有声,评委们纷纷点头。对方的学生被说得哑口无言,最后,丫蛋所在的队伍赢得了论辩赛的第一名。

颁奖的时候,府台大人亲自给丫蛋颁发了奖状和奖品——一套精装的《西书五经》。府台大人笑着说:“小姑娘年纪不大,见识却不凡,将来一定有出息!”

二强跑过来,一把抱住丫蛋:“丫蛋,你太厉害了!哥为你骄傲!”

丫蛋拿着奖状和奖品,心里甜滋滋的。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荣誉,更是李家庄的荣誉。

回到县城后,县令亲自接见了丫蛋和先生,还赏赐了五十两银子,让县学改善教学条件。消息传回李家庄,乡亲们都欢呼雀跃,比过年还热闹。

琼芳站在村口,等着丫蛋回来。远远看见丫蛋的身影,她快步走过去,一把抱住她:“我的乖女儿,你真棒!”

丫蛋把奖状和奖品递给琼芳,笑着说:“娘,我赢了!这是给您的!”

大强也走过来,拍了拍丫蛋的肩膀:“好丫头,给咱李家长脸了!今晚摆酒,庆祝丫蛋赢了比赛!”

乡亲们都围了过来,七嘴八舌地问着比赛的情况。丫蛋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,给大家讲着论辩赛的经过,讲到精彩的地方,大家都鼓起掌来。

李大叔笑着说:“丫蛋,你以后一定要像二强一样,考上进士,做个大官,为咱百姓做事!”

丫蛋(认真地点点头):“我会的!我要好好读书,将来做个像二强哥一样的清官,还要让更多的女子能读书,能长本事!”

琼芳看着丫蛋坚定的眼神,心里满是欣慰。她知道,丫蛋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,己经在知识的土壤里生根发芽,将来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。

夜色渐深,院子里的笑声、说笑声飘得很远很远。月光洒在丫蛋手里的奖状上,也洒在琼芳含笑的脸上——这一家人,这一个村子,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,而希望,就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,闪闪发光。

(论辩赛结束后,丫蛋跟着先生回县学的路上,脚步都带着风。手里的《西书五经》用蓝布包着,抱在怀里像揣着宝贝——这是府台大人亲自颁的奖,书页崭新,墨香浓郁,比先生的旧书好看多了。)

“丫蛋,你今天表现太棒了!”同去的学生赵磊(与之前张磊同名,为区分称小赵磊)凑过来,眼里满是崇拜,“尤其是最后那句‘女子读书亦能济事’,连评委都拍桌子叫好!”

丫蛋笑着把书往怀里紧了紧:“都是先生教得好,还有二强哥寄来的论辩书,帮了我大忙。”

刚到县学门口,就看见一辆熟悉的驴车——是大强来接她了。车辕上挂着个布包,里面鼓鼓囊囊的,飘出桂花糕的甜香。

“丫蛋!这儿呢!”大强挥着手,嗓门大得震耳朵,“娘让我来接你,说给你留了热乎的桂花糕!”

丫蛋蹦蹦跳跳跑过去,把奖状递到大强面前:“大哥,你看!我们赢了!这是奖状!”

大强(接过奖状,虽然不认多少字,但看着上面鲜红的官印,笑得合不拢嘴):“好!好!咱丫蛋就是厉害!比你大哥强多了——我小时候连学堂门都没进过!”他说着从布包里掏出块桂花糕,塞到丫蛋手里,“快吃,还是热的!”

驴车慢悠悠往村里走,丫蛋坐在车上,一边吃桂花糕,一边给大强讲论辩赛的事——讲对方学生如何刁难,讲她如何反驳,讲府台大人如何夸她。大强听得津津有味,时不时拍着大腿叫好。

快到村口时,远远看见一群人站在老槐树下,为首的是琼芳,还有李大叔、王婶他们。丫蛋眼睛一亮,从车上跳下来,飞奔过去:“娘!我回来啦!”

琼芳快步迎上去,一把抱住她,摸了摸她的头,又看了看她身上的衣裳,笑着说:“瘦了点,但精神头足了。快,把奖状给娘看看!”

乡亲们也围了过来,七嘴八舌地问:“丫蛋,比赛赢了没?”“府城大不大?”“府台大人长啥样?”

丫蛋把奖状展开,高高举起来,声音清脆:“赢了!我们是第一名!府台大人还奖了我一套书呢!”

人群里爆发出欢呼,李大叔接过奖状,戴着老花镜仔细看,虽然大多字不认识,但还是连连点头:“好!好!这字写得气派!咱李家庄的丫头,就是有出息!”

王婶拉着丫蛋的手,上下打量:“累坏了吧?快跟婶子回家,婶子给你做了鸡蛋羹,补补身子!”

“不了王婶,我得先回家给娘看奖品!”丫蛋笑着挣脱,抱着书往家跑,琼芳和乡亲们跟在后面,一路说说笑笑。

回到家,院子里己经摆好了桌子,小兰端着刚炒好的菜从灶房出来,看见丫蛋,立马喊:“丫蛋回来啦!快洗手,饭马上就好!”

丫蛋把《西书五经》放在桌上,小心翼翼地打开,琼芳凑过来,指尖轻轻摸着书页:“这书真好,比二强那本旧《论语》精致多了。”她又拿起奖状,看了一遍又一遍,眼里满是笑意,“等二强回来,肯定要高兴坏了。”

晚饭时,琼芳特意做了丫蛋最爱吃的红烧肉、糖醋鱼,还有鸡蛋羹。大强打开一坛米酒,给每个人倒了一杯:“今天是咱丫蛋的好日子,大家都喝一杯,庆祝庆祝!”

丫蛋端着杯子,站起来说:“谢谢娘,谢谢大哥,谢谢小兰姐。这次能赢,多亏了大家的支持——娘陪我看书,大哥给我买纸笔,小兰姐给我做新书包,还有乡亲们的鼓励,我才能赢!”

琼芳(笑着摸了摸她的头):“傻孩子,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。以后还要好好读书,争取像二强一样,考上进士,做个有出息的人。”

“嗯!”丫蛋用力点头,“我还要让更多的女孩子能读书,就像我在论辩赛上说的那样,女子也能通过读书长本事!”

没过几日,县学的先生亲自来家里,给琼芳送了一张帖子——县令要在县衙举办宴席,邀请丫蛋和她的家人参加,还要请县城里的乡绅名流作陪,庆祝县学在论辩赛上夺冠。

琼芳有些犹豫:“先生,我们就是普通百姓,去参加宴席,会不会不合适?”

先生(笑着摆手):“李家娘子放心,县令大人说了,丫蛋是咱县的人才,理当受此礼遇。再说,这也是给县学争光,您就别推辞了。”

琼芳只好答应,让小兰给丫蛋做了一身新衣裳——淡蓝色的布裙,领口绣着小小的紫藤花,是按县学紫藤花的样子绣的。

赴宴那天,大强赶着驴车,载着琼芳和丫蛋去县城。县衙门口张灯结彩,门口站着两个差役,看见他们,连忙迎上来:“是李夫人和丫蛋姑娘吧?县令大人己经在里面等了。”

走进县衙,院子里摆了十几张桌子,己经坐了不少人。张大户看见他们,连忙站起来打招呼:“李家娘子,丫蛋姑娘,这边坐!”

琼芳和丫蛋走过去,刚坐下,县令就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酒杯:“丫蛋姑娘,恭喜恭喜!你在论辩赛上的表现,真是给咱青溪县争光了!”

丫蛋(连忙站起来,规规矩矩地行礼):“多谢大人夸奖,都是先生教得好。”

县令笑着点头:“你这孩子,既聪明又懂礼貌。来,陪本大人喝一杯——哦,你年纪小,就以茶代酒吧。”

宴席开始后,一道道精致的菜肴端了上来——清蒸鱼、红烧鸡、东坡肉,还有丫蛋从未见过的冰糖肘子。丫蛋看得眼花缭乱,琼芳给她夹了块冰糖肘子:“尝尝,这是县城酒楼的招牌菜。”

正吃着,忽然有人站起来,是县城里的刘乡绅。他端着酒杯,对着丫蛋说:“丫蛋姑娘,听说你在论辩赛上说‘女子该读书’,可自古以来,女子都是在家相夫教子,哪有抛头露面读书的道理?你这话,是不是太激进了?”

众人都安静下来,看向丫蛋。琼芳皱了皱眉,刚要开口,丫蛋却先站了起来,声音平静却坚定:“刘乡绅,我不觉得这是激进。女子相夫教子,固然重要,但读书能让女子更懂道理,更好地教育子女。就像我娘,她读过书,知道怎么做肥皂,开了作坊,不仅能养活家人,还能让村里的妇人有活干,挣钱补贴家用。如果她没读过书,可能就只能在家种地,一辈子都走不出村子。”

她顿了顿,又说:“再说,男子能通过读书实现抱负,女子为什么不能?历史上的班昭,帮哥哥续写《汉书》;蔡文姬,写下《悲愤诗》,流传后世。她们都是女子,却通过读书,为社会做了贡献。难道她们的才华,因为是女子就该被埋没吗?”

刘乡绅被说得哑口无言,脸涨得通红,只好干笑两声,坐下了。县令笑着鼓掌:“说得好!丫蛋姑娘年纪不大,见识却不凡。本大人决定,在县城开办女子学堂,让更多的女孩子能读书,就请丫蛋姑娘做学堂的‘小先生’,教孩子们识字,如何?”

丫蛋眼睛一亮,连忙点头:“谢谢大人!我愿意!”

琼芳也站起来,对着县令拱手:“多谢大人成全,这是咱青溪县女子的福气。”

宴席结束后,县令派人送他们回家,还送了一百两银子,作为女子学堂的启动资金。琼芳拿着银子,心里满是感激:“有了这笔钱,就能给学堂买桌椅、书本了。”

回到村里,乡亲们都来打听宴席的事。丫蛋把县令要开办女子学堂,让她做小先生的事说了,大家都欢呼雀跃。

“太好了!我家闺女早就想读书了,就是没地方去!”

“丫蛋做先生,我们放心!”

“我明天就把闺女带来,让她跟着丫蛋读书!”

没过几日,女子学堂就在县城的旧祠堂里开起来了。丫蛋每天放学后,就去学堂教孩子们识字、读书。一开始只有十几个学生,后来越来越多,连邻县的女孩子都来报名。

丫蛋教得很认真,她把复杂的字编成儿歌,让孩子们更容易记住;她还教孩子们读《论语》《孟子》里的小故事,告诉她们做人的道理。

有一次,一个学生问她:“丫蛋姐姐,我们女孩子读书,真的能像男孩子一样有出息吗?”

丫蛋(摸了摸她的头,笑着说):“当然能!只要好好读书,明事理、长本事,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,都能有出息。就像我二强哥,他通过读书考上举人;我娘,通过读书开了作坊。你们以后,也能通过读书,实现自己的梦想——不管是想当绣娘、当医生,还是想教书育人,都能做到。”

孩子们听了,眼里满是坚定,读书更认真了。

琼芳也经常去学堂帮忙,给孩子们做点心、缝书包。大强则去县城买桌椅、书本,还雇了个老秀才,帮忙教孩子们写文章。

二强从府学回来,特意去了女子学堂。看到丫蛋站在讲台上,教孩子们读书,他心里满是骄傲:“丫蛋,你真了不起,比哥强多了。”

丫蛋(笑着说):“这都是跟二强哥学的。你为乡亲们做事,我也要为女孩子做事。”

二强点了点头,从怀里掏出一本书,递给丫蛋:“这是府学先生写的《女诫译注》,里面有很多适合女孩子读的道理,你拿去给孩子们当课本。”

丫蛋接过书,心里暖暖的:“谢谢二强哥!”

日子一天天过去,女子学堂的名声越来越大。府台大人听说后,特意派人来视察,还赏赐了一批书籍和笔墨。县令也经常来学堂,看孩子们读书,对丫蛋赞不绝口。

这天,丫蛋正在学堂教孩子们读《三字经》,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林婉。她穿着素雅的长裙,手里提着个食盒,笑着走进来:“丫蛋妹妹,我来看看你。”

林婉(从食盒里拿出一碟桂花糕,递给孩子们):“这是我做的桂花糕,大家尝尝。我听二强兄说,你开办了女子学堂,特意来向你学习。”

丫蛋笑着说:“林婉姐姐,你要是有空,也来给孩子们讲讲诗吧?孩子们都很喜欢诗歌。”

林婉点头答应:“好啊!我明天就来。”

第二天,林婉果然来了。她教孩子们读李白、杜甫的诗,还给她们讲诗歌里的故事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连丫蛋都跟着入了迷。

从此,林婉经常来学堂,教孩子们写诗、画画。学堂里的孩子们,不仅学会了识字、读书,还学会了写诗、画画,一个个变得越来越优秀。

丫蛋站在学堂门口,看着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,心里满是欣慰。她知道,她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——让更多的女孩子能读书,能长本事,能像男孩子一样,拥有自己的人生。

夕阳西下,余晖洒在学堂的窗户上,映出孩子们的身影。读书声、笑声飘得很远很远,和远处的炊烟、稻田的蛙鸣,交织成一首温暖的歌。丫蛋相信,这些女孩子,将来一定会像她一样,通过读书,走向更广阔的世界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农门恶母:带着系统旺全家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WT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农门恶母:带着系统旺全家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GWT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