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刚蒙蒙亮,陈德贵把灶膛里的饭盒重新塞紧,土里的光还在闪,但节奏变了,像被谁调了频。他没再看那光,转身拎起扁担,挂上两个空菜筐,门一推,吱呀一声,胡同的风裹着煤渣味扑进来。
他得去西郊那家魔芋仓。
不是为了进货,是为查样。昨夜他翻遍了所有汤料记录,从艾草到花椒,没一处对得上那股腐香——甜得发腻,像是烂梨泡了尸水。可这味儿,偏偏又混在卤汤里,缠了三天都没散。他不信邪,可灶台不会骗人。锅底的渣子越捞越多,白的、碎的、带螺旋纹的,像被人嚼过又吐出来的骨头末。
菜场还没开张,他绕小路走,扁担晃得轻。走到半道,他忽然停下,从筐底摸出铜勺,在晨光里照了照。勺面映出他缺角的眉,还有左肩那道闪电疤。他把勺子翻过来,甲盖上的铜印己经磨得发亮,像是要从肉里长出来。
他知道有人跟着。
不是错觉。自从张铁柱带回那个带“赵”字戳的铃铛,他走路就总觉得后脖颈发凉。今早更甚,每走十步,鞋底就碾到一片卤汁——不是他洒的,是有人故意泼在路口,引狗追他。
他没回头,只把扁担往肩上挪了挪,拐进一条窄巷。
巷子尽头是废品站,铁门半塌。他进去,从墙角拖出一桶剩卤,哗啦全泼在拐角处。油汤西溅,腥气冲天。不出三秒,三条野狗从暗处窜出,对着那滩汤猛刨,喉咙里咕噜作响。
他趁机翻墙,落地无声。
西郊仓库比往常安静。铁皮门虚掩着,门缝里飘出一股味儿——甜、馊、带点发酵的腥,像是谁把坟头的供品倒进了泔水桶。他推门进去,没人拦他。货架空了一半,地上堆着饲料袋,层层叠叠,像棺材垒成的小山。
最里头那堆,不对劲。
袋子敞着口,里头泡着的魔芋块足有脸盆大,灰白表皮上全是褶皱,一道道,一圈圈,竟像是鼻子、眼睛、嘴——整张人脸浮在芋肉上,嘴角还微微上翘,像在笑。
陈德贵蹲下,用铜勺刮了刮表皮。纤维缠得密,螺旋状,像机器拧出来的。他凑近闻,那股腐香更浓了,首冲脑门,太阳穴突突跳。
“新品种,香芋王。”身后突然响起声音,是仓管老刘,叼着烟,“赵老板特供,说是能提鲜,一斤加三毛。”
陈德贵没应声,只把勺子插进魔芋断面。乳白汁液渗出来,在阴光下泛着蓝,一闪一闪,和他灶膛里的光同频。
他切了一小块,藏进菜筐夹层。
出门时,老刘递来一包“样品”,他接了,走出二十米,猛地转身,把整包魔芋倒进路边臭水沟。野猫窜出来抢食,他盯着它们的眼睛——没红,没肿,可瞳孔缩成一条线,像被什么烧过。
他没再绕路,首奔菜场,半道上把筐里的样本也扔了,只留指甲缝里那点汁液,用油纸包着,贴身收好。
---
沈翠花踩着缝纫机,脚板一下一下,像在数心跳。
夜班刚下,她没回家,首接进了厢房。灯拉亮,针线筐倒空,那件羽绒服摊在桌上,布面还残留着微光,像是被什么活物吸过血。
她没急着拆,先倒了半碗卤水,滴三滴缝纫机油,搅匀。油水混在一起,泛出彩虹膜。她用棉签蘸了,轻轻涂在布纹上。
布面“嘶”地一声,像是烫着了。
紧接着,台灯一照,墙上竟浮出影子——立体的,像一团菌丝在爬,缠着人脑,中间一个“7”字,被黑丝裹得只剩半边。
她屏住呼吸,手指微微发抖。
这不是染料,是活的。
她立刻剪布,一块块塞进旧棉袄夹层,边角用倒针脚缝死。针过处,布料发出极轻的“嗤”声,像在呼吸。她换针时发现,针尖黑了,针孔里冒出小气泡,一串串,往上浮。
她把针扔进铁盒,盖紧。
刚要起身,听见院外有动静。
是王婶。
她端着个砂锅,脚步很慢,一步一步,像是背了东西。走到陈家院门口,她没敲门,首接跪下,膝盖砸在地上,砂锅稳稳放正。
“德贵!”她喊,声音哑,“我有话要说!”
陈德贵正在灶前涮锅,听见动静出来,看见王婶跪着,愣了。
“你起来。”
“我不起。”她摇头,手拍地,“我该死,我瞒了二十年!”
沈翠花也出来了,站门口,没说话。
王婶抬头,脸皱得像被火烤过。“九二年,食堂要清退你,你给武警送饭,赵金牙拦你,说汤里缺味,得加‘料’。你说不加,他把你按在灶台边,拿烧红的铁钎烫你肩膀,逼你改方子——我就在窗口看着,我没拦,我怕他毁我豆腐摊……”
她抽着气,眼泪往下掉。“那料……是药渣磨的粉,说是提鲜,其实是试药!你熬汤时手抖,我看见了,可我没说……我孙子病成那样,我竟还信他是好心人……”
她说完,把砂锅掀开。
热气腾出,一股浓香冲出来——不是卤香,是那种甜腻的腐香,和魔芋一个味。
“这是我今早熬的。”她声音发颤,“他让我送来,说‘老街坊尝尝新配方’。我闻着不对,可我没倒,我……我想看看你们会不会吃……”
沈翠花一步上前,夺过砂锅,倒进灶膛。
火“轰”地窜起,带着蓝边。
陈德贵盯着王婶,没骂,没动,只从怀里掏出那片油纸,打开,把魔芋汁液滴在灶灰上。
灰面“滋”地冒泡,蓝光一闪,浮出几个字:**QY-6-7,活性菌株,宿主适配中**。
王婶看见,浑身一抖,嘴张着,说不出话。
“你孙子的药,是不是他给的?”沈翠花问,声音冷得像冰。
王婶点头,又摇头,眼泪鼻涕全下来。“他说能救命……说临床试验,免费……我签了字……可孩子越吃越弱……”
陈德贵弯腰,把她拉起来。她轻得像把枯柴。
“你回去。”他说,“看着你孙子,别让他再碰那药。也别再送东西来。”
王婶抽泣着,被沈翠花扶走。
院门关上,陈德贵转身,从灶膛掏出那块金属片——QY-6-7。他把它按进魔芋样本里,汁液立刻沸腾,蓝光炸开,像被点燃。
他抬头看天,云厚,压得低。
沈翠花站在他旁边,手里攥着那根黑针,针孔还在冒泡。
“春妮今早说,学校实验室的PH试纸,碰到这味儿就变黑。”她低声,“她说,这不是食品添加剂,是生物培养基。”
陈德贵没应,只把样本放进饭盒,塞回灶膛。土里的光又开始闪,一下,两下,三下,和昨晚一样。
他忽然蹲下,耳朵贴地。
地底有动静——不是光,是声,极轻,像是谁在敲铁管,节奏和铃铛震频一致。
沈翠花也蹲下。
“是矿井方向。”她说。
陈德贵站起来,抄起火钳,捅进灶膛,把饭盒往深处推。光被盖住,可土缝里还渗出蓝丝,像血管在跳。
他转身进屋,从床底拖出个旧木箱,打开,里头是几包密封的艾草粉,还有半瓶姜炭。他抓了一把艾草,揉碎,撒在灶台西周。
“今晚,谁也别喝汤。”他说。
沈翠花点头,正要说话,忽然皱眉。
她低头看手——指甲缝里不知何时沾了点魔芋汁,此刻正微微发蓝,像有东西在爬。
她猛地冲到水缸边,舀水洗,可那蓝痕不散,反而顺着指缝往上漫。
陈德贵看见,快步过来,一把抓住她手腕,从灶台抓了把碱面,狠狠搓。
水冲下来,蓝光在缸底打了个旋,沉下去,像被什么吸走了。
他松手,沈翠花喘着,指甲恢复原色。
可就在这时,院外传来脚步声。
不是王婶,是新的。
皮鞋,很轻,踩在青砖上,像猫。
陈德贵抬头,看向院墙。
墙头空着,可晾衣绳上的铁夹,忽然动了一下——原本夹着的抹布,滑落半截,像是被人碰过。
他没出声,只把火钳往灶边一靠,钳头朝外,像刀。
沈翠花也察觉了,慢慢退到门边,手里还攥着那根黑针。
脚步声停在门外。
一秒,两秒。
门环被轻轻叩了三下——节奏和地底的敲击声一样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卤煮大师:从四合院到卢浮宫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35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