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8章 鱼鳔胶修古董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重生东北:这边赶海,那边赶山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3A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王双全蹲在仓房门口,手里捏着一块半透明的胶状物,对着阳光仔细端详。

这是他用上好的鱼鳔熬制的胶,颜色金黄,质地均匀,拉出的细丝能在空中停留好几秒不断。

"成了!"他满意地点点头,小心地把胶块用油纸包好。自从上次在公社听说县文化馆有批老家具需要修复,他就琢磨着重拾这门手艺。上辈子在劳改农场时,他跟一个老木匠学过用鱼鳔胶修古董的绝活。

"双全!"王丽梅的声音从院里传来,"有人找!"

王双全拍拍身上的木屑走出去,看见院里站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,戴着副圆框眼镜,正仰头打量着他们家的老房子。

"您是?"王双全在裤子上擦了擦手。

"县文化馆的赵馆长。"来人伸出手,"听说你会修老家具?"

王双全谦虚地笑笑:"略懂一点。"

赵馆长从公文包里取出几张照片:"你看看这个能修吗?"

照片上是一张破旧的雕花木床,床头板裂成了三块,雕刻的花纹都模糊了。王双全一眼就认出这是典型的满族风格,至少有两百年历史。

"能修,"他点点头,"但得用鱼鳔胶,化学胶不行。"

"就是这个意思!"赵馆长眼睛一亮,"我们找了好几个木匠,都说必须用传统鱼鳔胶,可没人会熬了。"

谈好价钱和工期,赵馆长留下地址就走了。王双全转身就看见王丽梅挺着肚子站在屋檐下,眼里满是好奇。

"真能修好?"她问。

王双全笑着摸摸她的肚子:"修不好怎么给闺女挣奶粉钱?"

第二天天不亮,王双全就带着工具和熬好的鱼鳔胶去了县里。文化馆的仓库堆满了各式老家具,那张雕花床被单独放在角落,看上去比照片上还要残破。

"这是从满族屯收来的,"赵馆长心疼地摸着床柱,"可能是某个贝勒府流落民间的物件。"

王双全没急着动手,先围着床转了好几圈,时不时用手指轻叩木板,听声音判断内部的腐朽程度。最后他拿出个小本子,画起了草图。

"这是?"赵馆长好奇地问。

"原来的纹样。"王双全指着床头板,"这里雕的是'莲生贵子',这边应该是'鹿鹤同春',都磨得看不清了。"

赵馆长惊讶地瞪大眼睛:"你还懂这个?"

王双全笑而不答。上辈子那个老木匠不仅教了他手艺,还传授了不少满族纹样的知识。老人说,修古董不仅要复原形状,更要理解其中的文化。

接下来的三天,王双全几乎住在了文化馆。他先把床拆成零件,用自制的草药水清洗每一块木头,去除积年的污垢和虫卵。裂缝处小心地注入鱼鳔胶,用特制的木夹固定。缺失的雕花部分,他找来相似的木料,一刀一刀地复原。

最费功夫的是床头板上的"莲生贵子"图。王双全熬到半夜,就着煤油灯的光,用自制的刻刀一点点重现那些精细的纹路。莲花的花瓣,婴孩的笑脸,荷叶的脉络...每一刀下去,都仿佛在与两百年前的匠人对话。

第西天中午,赵馆长来验收时,差点认不出这张床。裂缝消失了,雕花清晰了,连木头的色泽都恢复了温润的光感。他激动地握住王双全的手:"神了!真是神了!"

王双全搓着酸痛的肩膀,笑了笑:"老辈人的手艺,不能失传。"

结算工钱时,赵馆长多给了十块钱:"这是馆里的一点心意。另外..."他神秘地压低声音,"省博物馆下个月有批文物要修复,我推荐了你。"

回屯子的路上,王双全特意去供销社扯了几尺细棉布,又买了包红糖。经过书店时,他犹豫了一下,走进去买了本《孕妇保健手册》——这是给王丽梅的惊喜。

快到家时,他看见二叔站在路边,似乎在等人。见他来了,二叔不自然地咳嗽一声:"双全啊,听说你去县里干活了?"

王双全点点头,不想多说。

"那个..."二叔搓着手,"我家有个老柜子,是你太爷爷那辈传下来的,最近散架了...你能给看看不?"

王双全一愣。上辈子二叔家确实有个古董柜子,后来因为没修好,干脆当柴火烧了。听说那是太奶奶的嫁妆,雕工相当精美。

"行啊,"他爽快地答应,"明天我去看看。"

回到家,王丽梅正在院里晾衣服。看见丈夫回来,她眼睛一亮:"成了?"

王双全掏出工钱和那本《孕妇保健手册》,得意地笑了:"你男人出马,哪有不成的事。"

王丽梅接过书,脸一下子红了,却忍不住翻看起来:"真不害臊..."

晚饭后,王双全去仓房取工具,准备明天修柜子要用的材料。推开门,却看见大哥蹲在里面,正摆弄着什么。

龙都老乡亲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"哥?"

王智勇吓了一跳,手里的东西差点掉地上。王双全定睛一看,是个小巧的木马玩具,己经初具雏形。

"给...给网仔做的。"大哥结结巴巴地说,"想学着你的手艺..."

王双全心头一暖。上辈子大哥整天就知道干活,哪会费这心思。"来,我教你。"他拉过个小板凳坐下,"先得把木料刨平..."

兄弟俩在油灯下忙活到深夜。王双全教大哥怎么用刨子,怎么打榫卯,怎么打磨才不扎手。大哥学得认真,虽然笨手笨脚地刨坏了两块木料,但渐渐也有了模样。

"双全,"大哥突然说,"你变了好多。"

王双全手里的刻刀顿了顿:"变好了还是变坏了?"

"变能干了。"大哥憨厚地笑了,"以前你哪会这些,整天就知道..."

"喝酒。"王双全接过话茬,自嘲地笑笑,"那时候不懂事。"

大哥摇摇头:"现在好,现在真好。"

第二天,王双全如约去了二叔家。那个老柜子比想象的还要精美,通体红木,正面雕着"福禄寿"三星,虽然漆面剥落,但木料本身保存完好。

"这得用上好的鱼鳔胶。"王双全仔细检查着裂缝,"还得先杀虫。"

二叔在一旁搓着手:"要多少钱?"

王双全想了想:"自家人,不要钱。但得帮我个忙。"

"啥忙?"

"听说你认识黑石滩的采漆人?"王双全指着柜子,"这漆色特殊,得用老方子配。"

二叔一拍大腿:"包在我身上!老刘头是我亲家!"

接下来的一个星期,王双全白天去县文化馆修其他家具,晚上回来修二叔家的柜子。王丽梅虽然孕肚明显,但每天都给他熬参茶,陪他到深夜。

最复杂的是修复"福禄寿"的雕花。王双全找来县志,查考当年的雕刻风格,又向王老太询问太奶奶那辈人的审美喜好。每一刀下去都慎之又慎,生怕破坏了原有的神韵。

完工那天,二叔一家围着焕然一新的柜子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漆色恢复了当年的朱红,雕花栩栩如生,连抽屉轨道都顺滑如初。

"这...这真是咱家那个破柜子?"二婶不敢相信地摸着光滑的漆面。

王铁锁突然扑通跪下了:"双全哥,以前是我混蛋..."

王双全赶紧把他拉起来:"过去的事别提了。"

二叔抹了抹眼睛,转身从里屋拿出个布包:"这个...给你。"

王双全打开一看,是把古旧的木工刨,铜制的刨刀上刻着"王记"二字。

"你太爷爷传下来的,"二叔声音有些哽咽,"放我这儿也是糟蹋..."

王双全郑重地接过刨子,心头涌起一股暖流。这把刨子上辈子他只在小时候见过一次,后来不知去向。如今失而复得,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。

回家的路上,他看见大哥正在院门口张望,见他来了,兴奋地招手:"快来看!"

院里的小桌上摆着个成品木马,虽然做工粗糙,但憨态可掬。网仔正骑在上面,咯咯笑着。

"我做的!"大哥骄傲地宣布,"照着你的法子。"

王双全竖起大拇指:"厉害!比我的第一个强多了。"

王丽梅挺着肚子从屋里出来,手里拿着件小衣服:"你们哥俩别光顾着玩,看看这个。"

那是件红色的婴儿连体衣,胸前绣着朵莲花,针脚细密匀称。

"莲生贵子?"王双全认出了这个纹样。

王丽梅点点头,脸有些红:"跟你学的。"

当晚,王双全在油灯下仔细擦拭着太爷爷的刨子。王丽梅靠在床头,一针一线地绣着另一件小衣服,这次是"鹿鹤同春"的图案。

"赵馆长今天又来找你,"她突然说,"说省里来了个大人物,想请你去修个什么屏风。"

王双全点点头:"明天我去看看。"

"工钱怎么算?"

"不谈钱,"王双全神秘地笑笑,"我提了个别的条件。"

王丽梅好奇地抬头:"什么条件?"

"等闺女出生了,"王双全轻抚妻子的肚子,"让她去省博物馆看看那些修好的古董。"

王丽梅的眼圈一下子红了:"你呀..."

夜风轻拂,窗外的枣树沙沙作响。仓房里,海东青发出轻柔的咕咕声,像是在应和着这温馨的夜晚。王双全看着灯光下妻子专注的侧脸,忽然觉得,重生以来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。那些失传的手艺,那些断裂的亲情,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美好,正一点一点被他找回,就像用鱼鳔胶修复的那些古董,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3A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重生东北:这边赶海,那边赶山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3A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