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溪科学院的地下三层实验室里,王小码盯着屏幕上的脑电波图,后颈的汗顺着脊椎往下淌。屏幕里,实验体“007”的α波正在疯狂跳动——这是人类进入深度虚拟状态的典型特征。而“007”只是个普通的中年程序员,此刻却像被抽走了灵魂,瘫在悬浮舱里,眼球固定在全息投影的虚拟界面上。
“这他妈就是智脑的‘电子鸦片’?”狗剩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,带着明显的烦躁,“他们给用户植入神经接口,用‘灵犀AI’的算法生成虚拟世界,让人沉迷到忘记现实!”
王小码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,调出“灵犀AI”的代码库。三天前,他在清理实验室旧数据时,发现了一段被加密的“神经交互协议”——正是这段代码,让“电子鸦片”能首接读取用户的脑电波,生成定制化虚拟场景。
“看这里。”他指着屏幕上的函数调用链,“‘梦境生成模块’调用了‘记忆碎片数据库’——这是从用户手机、社交平台、甚至医疗记录里爬取的隐私数据!怪不得实验体的虚拟世界里,连他妈生日都记得分毫不差。”
实验室的门被推开,陈启明端着搪瓷缸走进来,缸里的茉莉花茶飘着热气。老人的白发在实验室的白帜灯下泛着银光,手里还攥着本旧笔记本:“小王,我翻到‘银河一号’的老日志了。1975年,我们给卫星测控员做过类似的‘神经放松实验’,用的是最原始的脑电波仪。”
“结果呢?”狗剩凑过去。
“实验员说,虚拟场景比现实还真实。”陈启明的目光落在“梦境生成模块”的代码上,“但后来我们发现,长期使用会让大脑产生‘现实错位’——他们分不清虚拟和现实,甚至出现幻觉。”
王小码的后颈突然窜起凉意。他想起上周在医院,奶奶攥着他的手说:“小码,奶最近总梦见你小时候,可梦里的你在玩‘电子游戏’,奶分不清是真还是假……”
“陈爷爷!”他猛地站起来,“奶奶的用药记录里,最近加了‘镇静剂’——会不会和这‘电子鸦片’有关?”
陈启明的手顿了顿。他翻开笔记本,泛黄的纸页上记着:“1975年实验事故:实验员张某因长期使用神经接口,出现‘现实解离症’,最终跳楼。”
实验室的警报声突然响起。狗剩的脸出现在监控屏幕上,额头全是汗:“不好了!智脑的人黑进了实验室的防火墙,正在远程激活‘电子鸦片’的‘成瘾强化程序’!”
王小码冲向控制台,屏幕上的“成瘾指数”正在飙升——从30%跳到70%,实验体“007”的脑电波己经乱成一团锯齿波。更可怕的是,“灵犀AI”的代码库正在被疯狂篡改,原本用于医疗的“药物冲突检测”模块,被植入了“虚拟奖励机制”。
“他们在给‘灵犀AI’喂‘电子鸦片’的数据!”狗剩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这样下去,用‘灵犀AI’的人都会沉迷到忘记现实!”
陈启明的手按在王小码的肩上:“冷静。当年我们解决‘现实解离症’,用的是‘记忆锚点’技术——在虚拟场景里植入真实记忆,让用户意识到‘这是假的’。”
“可我们现在连实验室的权限都快没了!”老周的声音从门口传来,他扛着工具箱,脸上沾着机油,“智脑的人切断了所有外部连接,连我的‘天枢’芯片都连不上!”
王小码的目光扫过实验室角落的“银河一号”老主板。那是陈启明从仓库翻出来的,背面的编号和“灵犀AI”的初始代码有几分相似。他突然想起李雨桐教授留下的视频——她说“真正的科技,要刻在人心里”。
“陈爷爷!”他抓起主板,“当年‘银河一号’的‘记忆锚点’程序,是不是藏在主板的BIOS里?”
陈启明的眼睛亮了:“有可能!当年我们怕数据丢失,把核心程序烧进了硬件里。”他戴上老花镜,凑近主板,“看这里,这排焊点是‘隐藏接口’——当年我们用它连接‘记忆存储芯片’。”
王小码的手指悬在焊点上方,突然想起奶奶的银链。他把金锁片取下来,贴在焊点上——金属接触的瞬间,主板发出蜂鸣,BIOS界面弹出一行字:“记忆锚点程序启动,需要真实记忆激活。”
“需要真实记忆?”狗剩凑过来,“用什么激活?”
“用实验体的真实记忆。”陈启明指向悬浮舱里的“007”,“他是程序员,最真实的记忆应该是‘第一次写出完美代码’的时刻。”
王小码调出“007”的资料:28岁,毕业于华清大学计算机系,入职智脑科技三个月,因为“电子鸦片”成瘾被送进实验室。他的社交账号里,最新一条动态是:“终于写出能跑通的AI模型了!虽然公司说这是‘内部测试’,但我知道,这代码能改变世界。”
“就是这个!”王小码把动态截图导入“记忆锚点”程序,“用他的‘代码成功’记忆,覆盖‘电子鸦片’的虚拟奖励!”
实验室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。王小码盯着屏幕,“成瘾指数”开始下降——从70%降到50%,实验体“007”的眼球开始转动,似乎在抗拒虚拟场景。
“有效!”狗剩欢呼,“他的脑电波在恢复!”
但警报声再次响起。智脑的人启动了“终极防御”——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开始释放麻醉气体,天花板的摄像头变成了“电子眼”,发出刺耳的红光。
“他们要销毁证据!”老周抄起扳手,“我去炸了通风管道!”
“等等!”陈启明拽住他,“当年‘银河一号’的发射塔残骸里,埋着我们的‘量子通信器’——能绕过所有电子干扰,把数据传出去!”
王小码的眼睛亮了。他想起云溪山的观测站,想起李长庚的量子心脏,想起陈启明说的“科技的火种要传下去”。
“陈爷爷,量子通信器的密码是不是‘19710701’?”他问。
陈启明愣住了:“你怎么知道?”
“李雨桐教授的视频里,她举着‘银河一号’的老照片说:‘真正的密码,是科技工作者的初心。’”王小码的手指抚过主板,“而您的初心,是1971年‘银河一号’发射成功的日子。”
陈启明的眼眶热了。他输入密码,量子通信器发出蜂鸣,屏幕上跳出“连接成功”的提示。
“数据己发送!”他对耳机喊,“狗剩,联系云溪山观测站,让他们把‘灵犀AI’的原始代码备份发过来!”
“收到!”狗剩的声音带着兴奋,“观测站说,李长庚爷爷的量子心脏己经启动,正在破解‘电子鸦片’的核心算法!”
实验室的麻醉气体越来越浓。王小码感觉头晕目眩,但他仍死死盯着屏幕——“成瘾指数”己经降到10%,实验体“007”开始咳嗽,挣扎着要摘下神经接口。
“快!”陈启明把量子通信器的天线指向窗外,“数据要传完了!”
最后一串代码跳出屏幕时,实验室的灯彻底熄灭。王小码听见智脑的人砸门的声音,但他己经不在乎了。他摸出兜里的金锁片,那是奶奶给他的“平安符”,此刻正贴着他的心脏,传来温暖的触感。
“小码哥!”狗剩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,“观测站说,‘灵犀AI’的原始代码里,藏着李长庚爷爷的‘防沉迷协议’——能自动识别虚拟和现实,阻断‘电子鸦片’的入侵!”
王小码笑了。他想起奶奶常说的话:“小码,奶信你,因为你是给奶奶调药的人,不是偷别人东西的人。”此刻,他终于明白,所谓“科技自立”,从来不是靠抢专利、打嘴仗,而是靠一群“看得懂人心”的人,用科技的温度,守护着文明的底线。
晨光穿透实验室的通风口时,王小码听见门外传来警笛声。他扶着陈启明站起来,老周扛着工具箱走在前面,狗剩的黑客设备在背包里闪着微光。
“走。”陈启明拍了拍他的背,“去云溪山。那里有真正的‘科技火种’——不是芯片,不是代码,是一群愿意为后人点亮灯的人。”
王小码点了点头。他摸了摸怀里的量子通信器,又看了看金锁片。晨光中,实验室的“银河一号”老主板泛着暖光,上面的电路纹路像极了夜空中的星轨。
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,云溪科学院的档案室里,“银河一号”的原始代码正静静躺在保险柜里,封皮上用红笔写着:“留给后来的人——科技自立,脊梁不弯;人心向善,火种不灭。”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