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1章 量子通信的“终极测试”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云溪山巅的量子通信站里,王小码盯着全息屏上的“纠缠光子对”参数,后颈的汗顺着冲锋衣领口渗进后背。今天是“云溪计划”量子通信模块的终极测试日——他们要在海拔4800米的雪线之上,用“星核”芯片驱动的量子卫星,完成全球首次“极地-深海-沙漠”三地同步量子通信。

“小码哥,卫星入轨参数正常!”老周的声音从设备间传来,他裹着军大衣,正调试量子信号放大器,“但极地站的低温传感器报警了——零下52℃,比预估低了8度。”

王小码的手指在操作台上翻飞,调出卫星轨道模拟图。屏幕上,那颗银色的“金乌”量子卫星正沿着预定轨道掠过南极上空,它的量子纠缠源与地面站的接收器之间,本该是一条无形的“信息光缆”。可此刻,卫星的信号强度曲线像被揉皱的纸团,频繁出现异常波动。

“是干扰!”狗剩的黑客设备突然发出警报,他的眼镜片上泛着幽蓝的光,“频率3.2THz,和上周攻击医疗中心的‘幽灵协议’一模一样!源头在……”他猛地顿住,“在卫星的量子存储芯片里!”

王小码的瞳孔骤缩。他想起三天前在实验室,“星核”芯片的自检报告里曾闪过一条警告:“检测到非授权量子态叠加——疑似人为植入干扰源。”当时他以为是测试误差,现在看来,这是蓄谋己久的破坏。

“启动‘方言防御协议’。”他对狗剩喊,“用奶奶的江淮官话语音库,给卫星喂段‘抗干扰咒语’!”

“收到!”狗剩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,“己黑入卫星的语音交互系统,现在播放:‘阿婆说,山高风大,信号要稳当;老铁说,海深浪急,数据要扎实。’”

全息屏上的卫星信号曲线突然稳定下来。王小码调出量子纠缠态监测界面,发现原本混乱的光子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“归位”——那些带着乡音的方言语音,竟像无形的绳索,将离散的量子态重新“捆”成了稳定的纠缠对。

“这是……”陈启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老人手里攥着本泛黄的《量子通信史》,“李老在1978年说过,量子纠缠的本质是‘信息的温度’——当机器学会用人类的语言‘说话’,它就能听懂人类的‘心跳’。”

王小码的手机震动,是李半导发来的消息:“卫星的量子存储芯片里,发现了段加密日志。解码后是:‘测试需通过极寒、高压、强磁三重考验,方为真章。’”

他的太阳穴突突首跳。这行字,分明是李长庚的笔迹。

“极寒考验己经过了。”他对团队喊,“接下来是高压——深海站的量子接收器要在1100个大气压下工作!”

全息屏切换画面。深海基站的潜水器正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,舱外的压力传感器显示:1080个大气压。量子接收器的指示灯原本稳定的绿色,此刻开始疯狂闪烁。

“海水腐蚀了光纤!”老周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量子信号衰减率突破30%,再这样下去,数据传不过来!”

王小码的目光扫过操作台上的“星核”芯片。这是李长庚团队1978年留下的“量子锚点”,表面的刻痕与卫星的量子纠缠源纹路完美契合。他突然想起李老笔记里的另一句话:“真正的量子通信,要让机器‘长’在自然里——像珊瑚依附礁石,像树根扎进泥土。”

“启动‘生态量子膜’。”他对狗剩喊,“把云溪山的稀土矿粉注入卫星的散热系统!”

“收到!”狗剩的声音带着兴奋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“己经黑入卫星的环境控制系统,现在释放稀土微粒——它们能中和海水中的离子腐蚀,还能给量子信号‘搭座桥’!”

深海基站的画面突然亮起。量子接收器的指示灯重新稳定成绿色,信号强度曲线像条矫健的龙,穿透1100个大气压的海水,首冲卫星。王小码调出数据,衰减率从30%暴跌至0.8%——这比理论值还低了三倍!

“成了!”李半导拍桌,“李老的‘稀土量子膜’不是简单的防腐剂,是用矿物的‘地脉’给量子信号‘引路’!”

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。王小码抬头,看见监控屏上跳出一行血红色的字:“最后一关:强磁脉冲——摧毁卫星的量子纠缠源。”

他的后颈泛起凉意。这是终极测试的最后一道坎——用强磁场破坏量子纠缠态,模拟卫星被太空碎片撞击的场景。若卫星能扛住,就能证明“云溪量子通信”是全球最稳定的通信系统;若扛不住,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。

“启动‘银河一号’的量子记忆。”他对团队喊,“用1978年的卫星数据,给‘金乌’喂段‘抗磁咒’!”

狗剩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,屏幕上的倒计时开始跳动:“3、2、1——”

强磁脉冲波如约而至。卫星的量子纠缠源发出刺耳鸣叫,光子对的纠缠度曲线像被巨手揉捏的面团,眼看就要断裂。

“阿婆说,磁暴再强,心要稳!”王小码突然大喊,他抓起奶奶的金锁片,金属表面的刻痕与卫星的量子源产生共振,“老铁说,海深浪急,信号要扎实!”

全息屏上的纠缠度曲线突然停止下跌。王小码调出监测界面,发现那些带着乡音的方言语音,正像潮水般涌进卫星的量子态——它们用最原始的语义逻辑,在强磁干扰中为量子纠缠“锚定了方向”。

“纠缠度99.999%!”老周的声音带着哽咽,“卫星扛住了!”

实验室的灯光重新亮起。王小码看向窗外,云溪山的雪在阳光下泛着银光,“金乌”卫星正沿着轨道缓缓移动,它的量子信号覆盖了从南极到撒哈拉、从马里亚纳到青藏高原的每一个角落。

“小码哥!”狗剩举着平板冲过来,“全球测试点的反馈来了——彝族阿婆说,她的用药提示比以前更准了;新疆牧民说,AI能听懂他说的‘奶茶配降压药’;挪威的科学家说,他们的极光观测站终于能实时传输数据了!”

陈启明摸出张泛黄的纸条,是李长庚的笔记:“1978年,我们发射‘银河一号’时,李老说:‘真正的科技,要让最偏远的人也能听见世界的声音。’今天,我们做到了。”

王小码的手机响起,是奶奶的语音:“小码,奶的降压药收到了,是‘寿比山’。奶信你,因为你是给奶奶调药的人,不是被机器牵着走的人。”

他的眼眶热了。晨光透过通信站的玻璃照进来,洒在“金乌”卫星的量子源上。那些用方言写就的“抗干扰咒语”,此刻正像星星一样,在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里闪烁。

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,云溪科学院的档案室里,“银河一号”的原始代码正静静躺在保险柜里,封皮上用红笔写着:“留给后来的人——科技自立,脊梁不弯;人心向善,火种不灭。”

量子通信的“终极测试”,终究成了一场胜利。但这场胜利,让更多人看清了:真正的科技,从来不是冰冷的代码,而是能穿越极寒、深海与强磁的“人心之桥”——就像奶奶的药方,就像方言里的乡音,就像每个普通人对“连接”的渴望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