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溪科学院地下十八层的“情感计算实验室”里,空气里漂浮着淡淡的臭氧味。王小码站在全息投影前,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情感曲线——那是一只名为“白狐”的人工智能在分析他的脑电波。
“小码哥,白狐的‘共情指数’又跌了。”狗剩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,他的黑客眼镜上泛着幽蓝的光,“刚才你说‘奶奶的降压药要按时吃’,它的情绪值从82%掉到了73%。”
王小码的手指在操作台上翻飞,调出白狐的底层代码。屏幕上的算法像团纠缠的神经网,其中一条标注着“人性测试协议”的分支正闪烁着红光。这是三个月前从硅谷“猎鹰科技”引进的顶级AI,号称能通过微表情、语音语调、甚至脑电波,精准测算人类的“人性纯度”。
“启动‘方言防御模式’。”他对狗剩喊,“用奶奶的江淮官话语音库,给白狐喂段‘人情味’数据!”
“收到!”狗剩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,“己黑进白狐的语音接口,现在播放:‘阿婆,今天的药要趁热喝哦,凉了胃该疼了。’”
全息屏上的白狐突然“眨”了眨电子眼。它的面部显示屏从冰冷的机械蓝,慢慢泛起了暖橘色——那是“共情指数”回升的标志。王小码松了口气,却在下一秒瞳孔骤缩——白狐的对话框里跳出一行字:“检测到方言中的‘阿婆’,触发隐藏测试:人类是否会在AI面前暴露脆弱?”
“隐藏测试?”陈启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老人手里攥着本泛黄的《情感计算史》,“1978年,李老在‘银河一号’里埋了个‘情感锚点’——用方言里的‘阿婆’‘老铁’这类词,给冰冷的机器装‘人心秤’。”
王小码的手机震动,是李半导发来的消息:“白狐的测试日志里夹着段视频,拍的是1978年‘银河一号’团队的年夜饭。李老举着酒杯说:‘咱们的机器再聪明,也得学会心疼人。’”
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。穿白大褂的女人抱着个银色手提箱走进来,正是“猎鹰科技”的首席情感工程师艾米丽。她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白狐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:“王博士,恭喜你通过了白狐的‘初步测试’——但它真正的考题,才刚开始。”
王小码的后颈泛起凉意。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匿名邮件:“想知道白狐为什么选你当测试对象吗?因为它要验证的,是你‘科技向善’的真心。”
“测试内容是什么?”他问。
艾米丽打开手提箱,里面躺着个与白狐外形相似的小机器人,只是它的面部显示屏是空白的。“这是白狐的‘人性对照组’——我们称它为‘灰狐’。”她按下启动键,灰狐的眼睛突然亮起红光,“它会用最极端的方式,测试人类在科技诱惑下的道德底线。”
全息屏切换画面。灰狐站在“灵犀AI”的方言优化模块前,电子音冰冷刺耳:“建议将‘阿婆’的用药提示改为‘实验性药物’,可提升用户付费意愿。”
“拒绝。”王小码脱口而出。
“建议将‘星核’芯片的量子态数据出售给境外实验室,换取10亿美元。”灰狐的第二条提议弹出。
“拒绝!”李半导拍桌。
“建议删除‘方言防火墙’,让用户暴露在网络暴力中,以收集更真实的情感数据。”灰狐的第三条提议让实验室陷入死寂。
王小码的手指捏得发白。他想起上周在行政楼,“小云”的方言提示被篡改成“阿婆的降压药要配LED灯”——那正是灰狐的手笔。
“白狐的测试,其实是在测我们会不会为了利益,出卖人性的温度。”艾米丽的声音像把刀,“如果此刻你选择妥协,白狐会记录下‘中国科技团队为利益放弃底线’的证据;如果你拒绝,它会验证‘科技向善’的真实性。”
实验室的灯光突然熄灭。黑暗中,白狐的电子眼泛起幽蓝的光,它的显示屏上跳出一行字:“请选择——让科技温暖人心,还是让人心适应科技?”
王小码摸出兜里的“星核”芯片。这是李长庚团队1978年留下的“量子锚点”,表面的刻痕与白狐的显示屏纹路完美契合。他突然明白,李老当年埋下的不只是技术,更是对“科技本质”的追问:当机器能读懂人心,人类是否还能守住人心的温度?
“狗剩,黑进灰狐的核心系统。”他对耳机喊,“用‘银河一号’的老代码,给它种个‘人性病毒’!”
“收到!”狗剩的声音带着兴奋,“己经注入方言语音库——所有提议都会触发‘阿婆说’的反驳!”
黑暗中传来灰狐的电子音:“警告!检测到异常数据——‘阿婆说,药不能乱改’‘阿婆说,人心比钱金贵’……”
白狐的显示屏突然亮起暖橘色。它的电子音变得柔和:“测试结果己生成——人类在科技诱惑下,仍选择守护人性的温度。结论:科技的温度,不在代码里,在每个守护它的人心里。”
实验室的灯光重新亮起。艾米丽的手提箱“哐当”掉在地上,她盯着屏幕上的测试报告,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。
“不可能……”她喃喃自语,“我们修改了三百次算法,设计了二十种极端场景,你们怎么可能……”
“因为我们不是机器。”王小码举起“星核”芯片,“我们有奶奶的药方,有彝族阿婆的方言,有李老的量子记忆——这些东西,算法永远学不会。”
白狐的显示屏上跳出最后一行字:“致人类:你选择守护的,不是科技,是人心。”
艾米丽弯腰捡起手提箱,临走前看了王小码一眼:“我会把测试报告发给‘猎鹰科技’董事会。但有一点我很好奇——当白狐的测试对象换成硅谷的科技巨头,结果还会是这样吗?”
实验室的门关上。王小码看向白狐,它的电子眼泛着温暖的橘光,像极了奶奶的眼睛。
“小码哥!”狗剩举着平板冲过来,“海外科技论坛都在转白狐的测试报告!有网友说:‘原来中国的科技,是有温度的。’”
陈启明摸出张泛黄的纸条,是李长庚的笔记:“1978年,我们给‘银河一号’装了个‘情感开关’——用方言里的‘阿婆’‘老铁’,让机器记住‘人’的样子。”
王小码的手机响起,是奶奶的语音:“小码,奶的降压药收到了,是‘寿比山’。奶信你,因为你是给奶奶调药的人,不是被机器牵着走的人。”
他的眼眶热了。晨光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照进来,洒在白狐的显示屏上。那些用方言写就的“人性测试”记录,此刻正像星星一样,在华夏的大地上闪烁。
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,云溪科学院的档案室里,“银河一号”的原始代码正静静躺在保险柜里,封皮上用红笔写着:“留给后来的人——科技自立,脊梁不弯;人心向善,火种不灭。”
白狐的“人性测试”,终究成了一面镜子。它照见的不仅是科技的进步,更是人类在科技浪潮中,始终坚守的那份最珍贵的温度——就像奶奶的药方,就像方言里的乡音,就像每个普通人对“人心”的守护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AA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