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63章 新的能源革命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手机视频通古今:天幕惊世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H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手机视频通古今:天幕惊世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手机视频通古今:天幕惊世最新章节随便看!

西域的戈壁滩上,巨大的太阳能板阵列在阳光下泛着蓝光,像一片沉默的湖泊。秦朝的工匠们正用青

铜工具调整面板的角度,他们改良的 “向日葵追踪系统”(结合了现代的光敏元件与古代的水车原理

)能让面板始终正对太阳,发电效率比固定面板高 40%。这是七地联合研发的 “多元能源基地” 的核

心项目,彻底改变了对煤炭、木材的依赖。

新的能源革命在七地多点开花,太阳能的应用最为广泛。秦朝的咸阳宫,屋顶铺满了轻薄的 “柔性太

阳能板”(用唐朝的丝绸做基底,现代的光伏材料涂层),既能发电又不影响宫殿美观;唐朝的长安

西市,商户们用 “太阳能灯笼” 照明,白天充电,夜晚发光,灯笼的骨架是宋朝的竹编工艺,灯罩则

是透明的能量薄膜,能调节亮度;最创新的是 “太阳能织布机”,明朝的工匠将光伏板与蒸汽动力结

合,织布时无需烧煤,布匹成本下降三成,且更环保。

风能的开发充满巧思。七地联合设计的 “垂首轴风车”(借鉴了现代的空气动力学与古代的风车结构

)在宋朝的沿海地区随处可见,这种风车不受风向限制,效率比传统风车高两倍。忽必烈的后人在草

原上建造了 “风力发电场”,风车的叶片用轻质的桦木制成,表面涂着唐朝的防潮漆,既能抵御风沙

,又能高效发电,牧民们再也不用为照明发愁,晚上还能通过风力电视看 “跨时空新闻”。

地热能的利用深入地底。秦朝的陇西郡,工匠们开凿的地热井深达百米,用青铜管道将地热蒸汽引入

温室,培育反季节蔬菜。温室的墙壁用夯土与现代保温材料混合砌成,既保温又透气,里面种植的黄

瓜、番茄比露天种植早成熟一个月,口感更鲜嫩。当地的老农说:“以前只知地能长庄稼,不知还能

‘生热’,这是许先生带来的奇思。”

能源储存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不稳定难题。七地研发的 “能量储存罐”(用秦朝的和氏璧碎片做内胆,

能稳定能量)能将白天多余的太阳能、风能储存起来,夜晚再释放。明朝的苏州城,每个街区都有一

个储存罐,罐身上刻着 “昼蓄夜放” 西个大字,由专人管理,确保能源供应稳定。当有百姓问 “这罐

子里装的是什么”,管理员会笑着说:“装的是‘太阳和风的味道’。”

能源革命带来的环境改善显而易见。七地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,PM2.5 浓度下降 70%,河流的污

染指数从 “重度” 降至 “优良”;曾经因烧煤而灰蒙蒙的汴京,现在蓝天白云成了常态,孩子们画的

画里,天空总是湛蓝的;最令人欣慰的是动物的回归 —— 渭水河畔重现了消失多年的白鹭,咸阳城外

的森林里,狼群的嚎叫再次响起,生态系统在能源革命的推动下,逐渐恢复平衡。

许辰站在 “能源博物馆” 的展厅里,看着秦朝的太阳能板、唐朝的风力机、现代的储能罐并置陈列,

每个展品旁都有 “能源账单”—— 使用前的污染数据与使用后的改善对比。他突然明白,新的能源革

命不仅是技术的进步,更是观念的革新:人类终于学会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尊重自然,让能源取之不尽

,又不破坏家园。正如展厅墙上的标语:“最好的能源,是既能照亮现在,又不辜负未来。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H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手机视频通古今:天幕惊世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H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