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塘江的潮水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,白浪拍打着岸边礁石,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。白蛇化作一袭白衣的女子,手提竹编药篮,沿着江岸缓步而行。半月前与青蛇的那场恶斗让她元气大伤,颈后那片新生的逆鳞仍隐隐作痛,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。
正午的日头毒辣,江边的渔民却异常忙碌。今日是八月十八,正是钱塘江大潮最盛之时。白蛇驻足远眺,只见江面浊浪排空,水汽弥漫,远处的六和塔在雾气中若隐若现。她轻轻抚摸着药篮中的金针,这是临行前仙翁所赐,针尾系着的红绳据说是用瑶池蟠桃园的桃胶浸泡过的,遇水不腐。
"我的儿啊——救命啊——"
一声凄厉的哭喊突然划破喧嚣。白蛇循声望去,只见十丈外的礁石上,一个约莫六七岁的总角孩童正死死抱着一块突出的岩石。潮水己经漫过他的腰际,下一个浪头打来,必定要将他卷入江心。
岸边聚集的百姓指指点点,却无一人敢下水相救。一个须发花白的老渔夫摇头叹息:"这潮头太急,下去就是送死啊!"
白蛇眸光一凝。她看得分明,那孩童头顶萦绕着一缕淡淡的黑气,这是命中当有死劫的征兆。她指尖轻掐法诀,袖中的金针己经跃跃欲动。
"妖孽!休要害人!"
一声暴喝突然从身后传来。白蛇回头,见一个身着杏黄道袍的中年道士正手持桃木剑指着她,剑尖的黄符无风自燃,化作一缕青烟。道士双目圆睁,厉声道:"诸位请看这女子,烈日当空却滴汗不流,脚下无影,必是妖怪所化!"
人群顿时哗然。几个粗壮的渔夫己经抄起鱼叉围了上来,眼中满是警惕。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更是惊恐地后退数步,险些跌坐在地。
白蛇不慌不忙,从药篮中取出一包艾草,温声道:"这位道长误会了,妾身只是..."
话音未落,孩童的惊叫声骤然响起。一个丈余高的巨浪轰然拍下,转眼间就将他卷入翻滚的江水中。岸边的母亲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,在地。
"铮——"
七根金针从白蛇袖中激射而出,在空中排成北斗七星之形。针尾的红绳迎风而长,如灵蛇般窜入江心,精准地缠住孩童的腰身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汹涌的潮水遇到金针竟自动分开,在江心形成一条丈余宽的旱路!
孩童被红绳缓缓拽回岸边时,一阵江风突然掀起白蛇的帷帽。阳光下,她额间一片白玉般的蛇鳞清晰可见。
"真是蛇妖!"道士脸色大变,桃木剑首刺她心口,"诸位快取雄黄来!"
白蛇轻叹一声,金针突然调转方向,在众人面前的沙地上排出一行古朴的篆字:"悬壶济世"。针尾的红绳自动编织成幡,上面隐约可见青城山医仙一脉特有的标记。
"金针渡厄...这是失传己久的太素针法啊!"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丈,颤巍巍地跪倒在地,"三十年前老朽在青城山采药坠崖,就是被这般金针所救!"
就在这时,更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。原本汹涌的潮水突然退去,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压制。江滩上留下无数被金针定住的鱼虾,竟在岸上活蹦乱跳。白蛇衣袖轻拂,那些鱼虾纷纷跃回水中——这分明是传说中的控水之术!
道士脸色铁青,桃木剑上的符纸己经烧尽,灰烬被江风吹散。他悻悻地收起法器,在众人的嘘声中溜走了。获救孩童的母亲正要上前道谢,却见那白衣女子己经消失在弥漫的江雾中,唯留岸边一排的脚印...
脚印尽头,一片青鳞在阳光下闪着微光。三日后,这片蛇鳞将被潮水带入西湖,恰被采药的许仙拾得。而此刻,谁也没有注意到,江畔的柳树上,一条青蛇正吐着信子,冷眼旁观着这一切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IXN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