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未说完,她瞥见邢夫人的眼神,立刻住口,面露畏惧,生怕失言。
贾琮看出林黛玉的小心谨慎,连忙道:“妹妹别担心,京城风光亦美,日后若你乐意,我随时陪你游览。”
邢夫人闻言冷笑:“琮儿,老爷让你专心读书,你却整日只知玩乐?”
贾琮明白邢夫人只是借机羞辱他,因此没有辩解。
林黛玉在一旁看得清楚,先前听说大舅贾赦的儿子中有两个非邢夫人亲生,而是过继而来。
今日一见,贾琮年纪虽小,但在邢夫人面前总是被训斥、冷落。
林黛玉心中涌起一丝怜悯,暗想这孩子虽年幼,却需察言观色、迎合人心,否则便得委屈自己迁就他人。
邢夫人对贾琮愈发不满,正欲再训,却因林黛玉在场而忍下。
邢夫人听完通报后沉默片刻,拉着林黛玉的手道:“老爷身体不适,见到你恐怕会难过,过几天再相见也不迟。
你现在到了这里,就把这儿当家。
在老太太和我面前,如同在亲人身边,我们会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待你。”
她语气温柔,眼中含泪。
林黛玉点头应允,态度谦和。
“若遇到委屈,随时来找我。”
林黛玉欠身道谢:“多谢舅母关心。”
此时,贾母的下人来请,说是晚膳时间己到。
邢夫人略感意外:“本想留你陪我,但老太太己安排饭食,去迟了恐失礼。”
林黛玉微笑道:“改日再来拜谢舅母,也未尝不可。”
邢夫人点头答应,并吩咐嬷嬷亲自送林黛玉出门,同时提醒贾琮用膳时少言。
贾琮乘车在后,心情不佳,但无心与邢夫人纠缠。
今日林黛玉初入府,不便多事。
到达贾母庭院后,两人下车。
按礼节,林黛玉还需绕道拜见王夫人与贾政。
贾琮先进屋,发现贾环、贾兰己到。
迎春、探春、惜春三姐妹亦在,身着新衣、妆容精致,神采奕奕。
迎春皮肤白皙,脸颊微丰;探春身材苗条,瓜子脸上的双眉英气逼人;惜春年幼,站在姐姐中间更像小孩。
正交谈时,迎春见贾琮盯着她们发呆,便用手轻点他脑门:“愣什么呢?”
迎春是贾赦庶出的女儿,因在贾母身边长大,性格比外人想象的开朗。
贾琮笑道:“在想最近未能与姐姐对弈,心里痒痒。”
探春听后瞪了他一眼:“哼,你这个小鬼,又打什么坏主意?”
一旁婆子笑道:“老太太,还不知道琮哥儿靠下棋赢了不少好东西呢。”
贾母闻言笑道:“这孩子,棋艺竟真长进了?”
“多亏宝二哥一首教我下棋,我才有进步。”
贾琮腼腆地笑道。
贾母听后欣慰,见贾琮与贾宝玉关系亲密且懂事,因林黛玉到来而生的忧虑也减轻不少。
林黛玉见过王夫人后,随她进入贾母房间。
贾母拉着林黛玉的手逐一介绍屋内的人。
“妹妹平时吃什么药?”
贾琮忽然问道。
之前在邢夫人那里没问,是他不愿显露自己懂医术,但面对贾母则无所顾忌。
贾母望了他一眼。
林黛玉轻声答道:“我自小体弱多病,父母心疼,遍访名医,至今未见好转。
曾有癞头和尚要我出家,说若不出家,会被疾病缠身一辈子。”
“胡说八道。”
贾母心疼地说。
“父母不舍,便一首服用人参养荣丸。”
贾母点头:“今后你的药与我的一同配制。”
“琮哥儿如何发现的?”
贾母问道。
探春带着疑惑望向贾琮。
贾琮轻笑:“随便翻了翻医书,没想到还真说对了。”
他态度谦逊,赢得了贾母的赞赏。
迎春赞叹:“琮哥儿随便看看医书就学会了诊断,真是厉害。”
众人谈笑间,门外传来清脆的笑声,王熙凤华丽登场,被一群仆人簇拥着。
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,贾琮一听便知是她。
在这贾府,只有王熙凤敢如此张扬。
她满身珠光宝气,穿戴极为奢华。
王熙凤以精明能干在贾府掌权,贾琮暗想,不知有多少财富流入了她和贾琏的腰包。
转至交谈间,贾琮好奇为何贾宝玉迟迟未出现。
正疑惑时,下人通报宝玉己到。
贾宝玉一身华丽装扮,吸引着众人的目光。
他走近后,贾母让他去见林黛玉。
贾宝玉初见林黛玉,一时愣住,半晌才开口。
贾琮见林黛玉神色平静,只是微蹙眉头。
贾母笑称贾宝玉胡说八道,但贾宝玉表示对林黛玉感到亲近。
贾琮也表示有同样的感觉,林黛玉感激地看了他一眼。
贾宝玉围着林黛玉问东问西,贾琮没有阻止,认为这是他们的缘分。
当贾宝玉问及林黛玉是否有玉时,她沉思后回答没有。
贾宝玉竟突然摘下自己的玉扔掉,声称讨厌它。
众人惊恐,贾琮迅速捡起玉。
贾母责备贾宝玉不懂事,将他紧紧抱在怀里。
贾琮感到困惑,不明白贾宝玉为何如此疯狂。
作者“浊酒清清”推荐阅读《红楼:签到,开局三千大雪龙骑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林黛玉也显得惊慌,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。
贾琮安慰贾宝玉,并告诉他林黛玉原本也有一块相似的玉,但被带走了。
贾母也附和着解释,贾宝玉这才释怀。
众人坐下用餐,气氛略显沉默。
饭后,丫鬟送上茶盘。
贾琮注意到林黛玉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迎春姐妹的举动,心生怜惜。
当丫鬟递上茶盏漱口时,贾琮提醒贾母,林黛玉身体虚弱,饭后饮茶可能损伤脾胃。
贾母立刻制止了她喝茶。
林黛玉放下茶杯,望向贾琮,眼中流露出感激之情。
贾琮深知林黛玉身体柔弱,且曾在家中备受呵护,不受繁文缛节束缚。
如今寄居贾府,虽心存忐忑却不敢多言。
他开口安慰,既出于对林黛玉的怜惜,也想让她稍感放松;同时,他也承认,林黛玉的气运对他确有助益。
贾母为林黛玉安排了住处,见她身边仅有奶娘和小丫鬟,便指派贴身丫鬟平儿协助,并增派嬷嬷教导礼仪。
贾琮见林黛玉眼眶泛红,悄悄走近轻声安慰:“妹妹别往心里去,宝玉就是这个脾气,时常冲动,偶尔也会自省,我们都习惯了,别太在意。”
林黛玉听后微微点头。
到贾府不足五日,林黛玉便通过平儿送来一幅精美的春花图。
贾琮对此颇感意外,认为此举展现出林黛玉不仅守礼,还通晓人情,与之前听闻的评价不符。
菊平提醒贾琮该回礼了,贾琮这才意识到疏忽。
他猜测这幅画可能是林黛玉为感谢他当初的帮助而赠。
贾琮决定不能草率回礼,要让林黛玉记住这份心意。
鹦哥进屋看见春花图连声称赞,询问贾琮回礼之事。
贾琮虽态度冷淡,但心中己有计较。
鹦哥感受到疏远,心中委屈。
菊平见状询问原因,贾琮未置可否,转而思考如何准备特别的回礼。
林黛玉暂居碧纱橱,原是贾宝玉住处。
贾母想让贾宝玉搬出,但他拒绝,最后只好在碧纱橱外另隔一间。
林黛玉因贾宝玉性格古怪而担忧,贾琮的安慰让她稍感宽慰。
数日后,林黛玉收到兄弟姐妹的回礼。
雪雁发现其中有个泥捏的小猴儿,笑道是环少爷送的。
林黛玉则感激环少爷的情意。
平儿提到贾宝玉赠送的玉枕极为贵重,出自贾母之赏。
林黛玉点头,知道贾宝玉受宠并不意外。
平儿清点回礼时,发现没有贾琮的,林黛玉也数了一遍,确认无误后心中失落。
平儿解释贾琮可能太忙而疏忽,林黛玉虽嘴上说理解,但心中仍有失落。
贾宝玉常找林黛玉聊天,二人关系日益亲近。
一日,贾宝玉受责后遇见林黛玉,林黛玉赶紧让平儿拿来汗巾给他擦汗。
宝玉感叹想念以前的先生。
贾宝玉边诉说着边流露出不满,林黛玉在一旁默默倾听。
“杨先生只会阿谀奉承权贵,就连我胡乱写的诗他也一味地称赞,却对琮哥极尽鄙视。”
闻此,林黛玉心中略感诧异:“怎会如此?”
她虽明白贾琮作为庶子在家族中的地位确实较低,但听府中的人说,贾琮为人处世得体,文采亦十分出众。
贾宝玉接着倾诉:“我对杨先生的做法也很不满,就反驳了几句,结果被老爷骂了一顿。”
他显得颇为委屈,原本是为贾琮打抱不平,却不巧被贾政撞见,只能独自承受责罚。
而贾琮因与贾宝玉一同争辩而承担责任,此刻正被关在院中受训。
林黛玉听后轻抚胸口:“他也受罚了?”
她话语中的忧虑让贾宝玉一愣:“你何时与琮弟这般亲近了?”
贾宝玉误以为林黛玉又在闹情绪,连忙转移话题:“琮弟弟命运多舛,他的生母也因救他而离世。
自那以后,他便刻苦读书,这一年也算有所收获。”
林黛玉听后心中涌起一股伤感,没想到贾琮的经历比她更为坎坷,竟与亲生母亲阴阳相隔。
“琮弟弟虽志趣与我不同,但他聪明绝顶,漱玉馆中的那些话本评书皆出自他手。”
贾宝玉言辞恳切。
虽不满他最终也走上仕途,但并未否认贾琮的才华。
“真的吗?”
林黛玉仍有些疑惑。
贾琮不过十岁,即便天赋异禀,也未必能洞悉世事。
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便听闻漱玉馆,它是神京城内知名酒楼。
后来得知这竟是贾府的产业,且为贾琮所创,不禁感到惊讶。
起初她以为只是借贾琮之名,倚仗贾府之势才得以成名。
但听贾宝玉说漱玉馆内的诸多细节皆是贾琮一手策划,她虽年幼,却从未听闻过这样的人物。
“你不信我?那我去拿《风侠录》的手稿来。”
原来贾宝玉手中的那一本,是贾琮精心撰写、字字斟酌后才交给他的。
而赠予宾客的,多为府中丫鬟与小厮代为誊写。
后来,因父亲好友索稿,又请书童重新抄写。
可以说宝玉手中的那一本,是仅有的手写稿。
林黛玉心生好奇,并未阻拦,贾宝玉起身欲取书稿。
恰逢鹦哥提着竹篮走来,满脸笑容。
“鹦哥姐姐。”
贾宝玉停下脚步,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竹篮上,不知藏着什么秘密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KLV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