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,紫宸宫。
朔风卷雪,如刀割面,殿前铜炉青烟袅袅,却压不住满堂肃杀之气。
皇帝萧承渊驾崩三日,龙体未葬,遗诏未宣。
百官列席,皆着素衣,神情凝重。
太子萧景行执父手,泪如雨下,忽闻内侍高呼:“宣读先帝遗诏——!”
满殿寂静,唯闻呼吸如潮。
内侍捧黄绢而出,朱印如血,上书“千秋将启”西字。
“朕崩之后,立三皇子萧景行为帝,承继大统。”
满朝皆惊!
太子本为长子,竟被废?
内侍继续:“然,若新帝登基,千秋宴不成,则国运倾,天罚至。”
更令人心惊者,遗诏末尾朱批:“主宴者,唯安国夫人苏婉可当之。”
满殿哗然!
“荒谬!千秋宴乃开国大典,怎可由一妇人主理?!”
“苏婉虽掌食政,然此宴非比寻常,需通天地、祭祖灵,岂是厨妇所能?”
兵部尚书周崇文出列,紫袍加身,声如洪钟:“臣请另立膳首,择宗室老臣主宴,以安国本!”
太子萧景行怒目而视:“先帝遗诏,明言苏姑姑主宴,尔等竟敢抗旨?!”
冬深,苏园。
朔风卷雪,如刀割面,灶火未熄,锅中“忘忧汤”香气氤氲,却始终差一分魂魄。
苏婉立于灶前,手中握着《千秋全宴录》,指尖轻抚“月影芝”三字,眸光如水,却藏雷霆。
“忘忧汤”十二味主药,她己集齐十一,唯缺“月影芝”——传说中生于昆仑绝壁、月华浸润百年的灵芝,通体银白,夜放微光,为“千秋宴”之魂。
无此芝,汤不成;汤不成,宴不启;宴不启,则国运倾。
“阿萝。”她声音冷定,“召韩骁。”
三日后,禁军营。
护军统领韩骁立于风雪中,黑甲如铁,刀柄缠紫苏叶纹,眼中战意如火。
“苏娘子。”他抱拳,“您要我寻‘月影芝’?”
“正是。”苏婉不退反进,“昆仑绝壁,风雪如刀,毒虫横行,更有西狄伏兵。
你若去,九死一生。”
韩骁冷笑:“我韩骁,三岁握刀,七岁上阵,死过多少回?
若为大齐,死有何惧?!”
他抬眼,首视苏婉:“只要您一句话,
我赴昆仑,取芝而归!”
苏婉凝视他,忽然笑了。
“好。”她命阿萝捧上一包“迷魂干粮”——
肉松、炒米、蜂蜜压成小饼,香气扑鼻,却藏极细曼陀罗花粉,可致幻乱敌。
“此粮,为‘命粮’。”她声音平静,“若遇伏,便食之,可乱敌心神。”
她顿了顿,眸光如刃,“但你要答应我——活着回来,为棠园守门。”
韩骁重重点头:“我……答应您。”
七日后,昆仑山麓。
风雪如刀,天地苍茫,韩骁率三十精兵攀绝壁,绳索如蛇,缠于冰岩。
至半山,忽闻鼓声如雷,箭雨如蝗!
“有埋伏!”亲兵嘶吼。
百余西狄铁骑自雪中杀出,弯刀如月,杀气冲天!
“是阿史那拓!”韩骁怒目,“他竟早在此设伏!”
他拔刀,刀名“铁骨”,刀光如雪,斩敌数人。
可敌众我寡,精兵渐溃,至夜,仅余十人,困于雪谷,粮尽水绝。
“统领……我们……撑不住了……”一名亲兵颤抖。
韩骁凝视手中“迷魂干粮”,忽然笑了。
“吃。”他声音冷定,“吃下去,让他们看看,什么叫‘迷魂’!”
十人分食干粮,三炷香后,西狄军见谷中火光摇曳,忽闻战鼓声动,似有千军万马杀出!
“鬼!是鬼军!”
阿史那拓惊骇,见韩骁率军冲出,刀光如雪,竟似有神助!
他挥刀乱砍,竟斩杀己方副将!
大营自乱,阵型溃散,韩骁趁机率军夜袭,
斩首五十,夺回“月影芝”!
与此同时,苏园。
苏婉闭目静坐,手中握着青金玉佩,指尖轻抚“齐元三年,赐卿千秋”八字。
她以“梦境推演”之法,融现代神经科学与古法“五味相生”,
在梦中复原“忘忧汤”配方:
“月影芝”需以“冷宫灶心炭”为引,
“星玉草汁”必经“紫苏油”调和,
“昆仑芝露”须加“蜜蚁浆”防其寒性……
三日后,她猛然惊醒,执笔疾书,终成完整配方!
“阿萝!”她声音发颤,“快!将此方,送往昆仑!”
二十日后,京城。
韩骁归,风雪满身,黑甲染血,手中紧握一玉匣。
苏婉亲迎于城门,见他形如枯槁,却眼含战意,
“统领……”她声音微颤。
韩骁不语,只将玉匣递上:“月影芝,取回。”
苏婉启匣——
一株灵芝卧于冰中,通体银白,如月光凝成,夜放微光,香气清幽,竟似有星河低语!
“成了……”她喃喃,泪如雨下,“千秋宴,可启了。”
夜深,苏园灶火未熄。
苏婉独坐灯下,手中握着“月影芝”,指尖轻抚。
她忽然想起现代植物学中一句:“真正的灵药,常生于绝境。”
而今,她以“迷魂干粮”为盾,以“梦境推演”为眼,
己在这大齐,
将绝境,变为通途。
她取出炭笔,在《冷宫录》末页,添新栏——
“寻药录”。
她将“寻味昆仑”详录:
事:遣韩骁寻“月影芝”于昆仑绝壁。
途中遭西狄伏击,以“迷魂干粮”乱敌心神,终夺灵芝。
苏婉以梦境推演,补全“忘忧汤”配方。
悟:真正的药,不在山巅,而在——人心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FH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