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熙元年正月,上林苑积雪未消,日色却极明。
新帝萧景行御紫宸,冕旒低垂,面上却不见少年即位的喜气,唯有一抹深藏的阴翳——像冰下暗火,不知几时便会焚裂。
案上堆着三封折子:
其一,御史台劾奏“五味监正苏氏权柄过重,贡品出入皆由其手,恐生私弊”;
其二,内卫密报“苏氏私藏《食经》正本,暗结五味司,意在挟味干政”;
其三,贵妃旧党残笺,只一句:“陛下七岁厌食,苏氏以粥挟恩,其心不可测。”
三纸如刀,刀刀指向同一人。
萧景行以指腹缓缓折角,指节泛白。
他想起七岁那年——
病榻之上,一碗“云霞粥”入口,苦尽甘来;
病榻之侧,那素衣女子温声哄他:“景行,再吃一口,江山才有力气。”
那时,他唤她“苏姑姑”;
如今,他唤她“苏监正”,却隔了君臣山海。
“传苏婉。”
声音不高,却惊得殿外铜鹤微颤。
苏婉入殿,一袭青布素裳,腰佩铜印,行止如旧。
雪光透过窗棂,映在她眉间,竟似镀了一层薄霜。
她抬眼,看见少年帝王眼底那抹迟疑与猜忌,心中便己了然。
“参见陛下。”
声音平静,无波无澜。
萧景行却忽然语塞。
他想问:你是否私藏贡品?是否借味干政?是否挟恩图报?
可话到舌尖,却变成一句极淡的:“雪深路滑,苏监正一路可安?”
苏婉微笑,笑意里带着雪色:“臣妇安。陛下安,则天下安。”
一句“臣妇”,将他推回君臣沟壑。
萧景行指尖微紧,指节泛青。
内侍呈上三封折子。
苏婉目光掠过,神色未变,只轻轻掸去袖上雪粒。
御史台刘大人趋步出列,声若洪钟:
“苏氏掌五味司三年,贡品调度不经户部,银两出入无度,请陛下明察!”
内卫统领韩骁按剑而立,目光复杂——
他曾以“铁骨刀”立誓护苏婉,此刻却被新帝疑云裹挟,进退两难。
旧党遗臣更是伏地涕泣:
“陛下七岁龙体羸弱,苏氏以粥挟恩,其心可诛!”
字字如刀,刀刀见血。
苏婉静静听完,忽而抬手。
掌心托着一只青瓷小盅,盅身素白,只刻一行小字:
【景行七岁,厌食,苏姑姑喂之】
字迹以米粒刻成,须以烛火映照方见。
那是七年前,她亲手熬的“云霞粥”,米粒以竹刀细刻,只为哄他多吃一口。
“臣妇无争无辩。”
苏婉声音不高,却穿透满殿风雪,“只献此粥,请陛下自断。”
萧景行接过瓷盅,指尖微颤。
揭开盅盖,粥香如初——山药、莲子、桂圆、小米,西味淡而不寡,却裹着七年前的晨光与烛影。
他舀一勺入口,苦、甘、润、暖,层层递进。
舌尖尝到的不只是味道,更是记忆——
七岁那年的病榻,
七岁那年的恐惧,
七岁那年的信任。
粥粒在齿间化开,现出米粒上的刻字:
【景行】
【七岁】
【厌食】
【苏姑姑喂之】
一笔一划,皆是当年她以竹刀刻下,哄他吞咽时留下的温柔。
萧景行忽然觉得眼眶发热。
那些猜忌、谗言、权谋,在这一碗粥前,竟如雪遇沸汤,寸寸消融。
殿内鸦雀无声。
刘大人伏地,韩骁按剑,旧党遗臣面如死灰。
萧景行放下瓷盅,声音沙哑:“朕七岁厌食,苏姑姑以粥活朕;朕今为帝,反疑恩人?”
他起身,亲手扶起苏婉,指尖微颤:“是朕多疑,令姑姑心寒。”
苏婉抬眸,眼底无喜无悲,唯有一线雪光:“陛下七岁之疾,臣妇可治;陛下今日之疑,亦需自医。”
萧景行深吸一口气,转向满殿文武:
“自今日起,苏监正职权如故,贡品调度仍归其手。
御史台、内卫、旧党,妄言者,杖三十,贬三级。”
声音不高,却如冰下暗雷,震得殿柱微颤。
雪霁,上林苑梅枝吐蕊。
苏婉回至苏园,棠儿扑来抱住她腿,糖画上那朵紫苏花己化,只余淡淡香气。
赵砚立于灶前,轻声问:“陛下疑云可散?”
苏婉微笑,笑意里带着雪色:“疑云可散,心火难熄。然一碗粥,足为引子。”
她抬手,将“初心粥”剩余一勺倒入铜印凹槽。
血线般的粥痕蜿蜒,凝成西字:
【味归人心】
铜印微温,似在回应。
雪落无声,却似盖住了所有猜忌。
苏婉立于灶前,指尖抚过铜印,轻声道:
“初心未改,味亦如初。”
远处,新帝立于紫宸宫飞檐下,望着苏园方向,指尖着那只空瓷盅。
雪色映在他眼底,竟有几分七年前的澄澈。
当夜,御膳监传出一道密旨:
“百味千肴,皆需苏监正亲尝一口,方可呈御。”
百官哗然,却无人再敢置喙。
只因所有人都知道——
那一口“初心粥”,己把新帝的心,煮得滚烫。
味起千年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味起千年最新章节随便看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FH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