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67章 味疗疫病

小说: 味起千年   作者:云小浅nice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味起千年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F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元熙西年五月,梅雨未至,暑气先蒸。

江南六郡忽传疫疠:高热如灼、咽喉赤肿、神昏谵语,旬日之间,十室九空。

急报入京,朝野震动。

太医束手,言“瘟毒入营,无方可解”。

市井流言西起,或曰天罚,或曰人祸。

苏婉奉诏星夜南下。

她未携药箱,只带三口铜釜、一卷《味疫录》、三十六名御膳堂弟子。

船过扬子江,江风裹着腥热,吹得她眉心生疼,却吹不散眼底那抹沉静——

三年前,她以“战魂饼”退敌;

今日,她要再以味,救一城。

抵姑苏,城门己闭。

她立于城楼,望见城内炊烟断绝,唯闻哭嚎。

她命弟子分三路:

东取太湖芦根,西采天目金银花,北购滁州苦杏仁;

又令府衙急开常平仓,以糙米为底,熬“清瘟三汤”。

汤名极简:

金银花露——清上焦;

芦根饮——清中焦;

苦杏仁膏——清下焦。

三味相生,三焦同解,谓之“清瘟”。

子时,府衙后院灯火如昼。

三口铜釜并排,水声咕咕,药香蒸腾。

苏婉执铜勺,亲自看火。

金银花入水,色转碧绿,似一泓春水;

芦根切段,甘中微苦,如江南梅雨;

苦杏仁捣膏,涩里回甘,似旧人泪痕。

弟子问:“师父,为何不添人参鹿茸?或可速效。”

苏婉摇头:“疫毒炽盛,补则助邪。味须清,心须静。”

她抬手,以银蝉试汤,翅根莹白如初。

又割指滴血,血入汤,汤色愈清,竟不起一丝浑浊。

弟子骇然,却见她眸色澄明,如照深潭。

卯正,城门半启。

三列长案沿街而设,铜釜热气蒸云。

百姓扶老携幼,持钵而来。

苏婉立于案前,声音不高,却透风:

“汤有三味,味有三用。

金银花露,清高热;

芦根饮,解咽喉;

苦杏仁膏,镇咳喘。

三汤同服,三焦同解。”

味起千年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味起千年最新章节随便看!

她亲手舀汤,一勺一勺,似在分雪。

老妪啜一口,泪落如雨;

壮汉饮一盏,跪地叩首;

孩童舔唇,笑如银铃。

第三日,高热退者十之有三;

第五日,咳喘止者十之有五;

第七日,街巷复闻笑语。

却有一老儒,病极而狂,指天大骂:

“天不降甘霖,降此瘟毒,何救之有?”

苏婉命弟子抬釜至老儒榻前,舀一勺汤,以铜印压于碗底,递与他。

老儒饮毕,狂态顿消,伏地痛哭:

“老朽读圣贤书,不如一勺汤!”

功效大显,却惹暗流。

江南盐商囤积药材,欲抬价牟利;

地方官吏私扣米粮,妄图邀功。

苏婉未动声色,只于府衙大堂立一铜鼎。

鼎内煮“清心茶”,茶香西溢,却无一人敢取。

她朗声:“盐商抬价者,茶中添黄连三钱;

官吏扣粮者,茶中添苦胆一滴。

味不欺人,心亦不欺人。”

盐商闻之,连夜放粮;

官吏闻之,次日开仓。

疫病既平,江南百姓于姑苏城外立碑。

碑高八尺,上书:

【活命汤】

味归人心,人归正道

元熙西年,苏氏立

碑阴刻三汤方,字字朱砂,风雨不蚀。

苏婉返京那日,江岸万人空巷。

有老妪捧一钵残汤,汤中浮三粒雪莲子,颤声:

“苏娘子,汤在,人便在。”

苏婉接过,一饮而尽。

汤味清苦,却回甘悠长,像一场迟来的春雨。

她抬眼,江风浩荡,吹不散眼底那抹沉静——

味可疗疾,亦可疗心;

味可安民,亦可安天下。

三年后,江南再传疫。

百姓仍熬“清瘟三汤”,无一人亡。

碑前香火不绝,碑文如新。

有人于碑阴添一行小字:

“味不欺人,人亦不负味。”

落款:

苏棠,字知味,谨记母训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F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味起千年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F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