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熙三年七月,河西走廊黄沙漫天,斥候八百里急驰入京——
“西狄三万铁骑越黑风口,己破嘉峪关外三堡!”
紫宸宫金鼓未歇,新帝萧景行尚着朝服,眉间怒意与忧惧交缠。
群臣惶然,皆言“新帝初立,国库未丰,不宜大战”。
唯有苏婉,立于丹陛之下,素衣束袖,声音沉静如井:
“兵可缓,粮不可缓。臣请亲赴河西,以味为刃。”
当日酉时,御膳堂灯火通明。
苏婉展开河西地形图,指尖划过黑风口、野马川、鹰愁涧,最终停在一处无名沙丘。
“此处无水无草,敌骑必夜宿。夜战,可破。”
她回身,命三十六名庖人各守一炉,昼夜不息。
原料极简:人参、鹿茸、铁粉、黑麦、井盐、紫苏油。
人参补气,鹿茸壮血,铁粉镇惊,黑麦耐饥,井盐固汗,紫苏醒神——六味合一,名曰“战魂饼”。
铜印压模,饼形如月,重不过二两,却凝了千里沙场的杀机。
韩骁旧部三千,闻讯自请为前锋。
苏婉亲携饼至营,命将士试食。
一口咬下,饼屑混着铁粉微腥,却转瞬化甘。
百夫长李猛,连啖三饼,只觉丹田火起,长刀翻飞如风:
“此饼下肚,便是阎王也敢劈!”
苏婉却望向远处沙丘,眼底闪过一丝隐忧——
味可壮胆,亦能噬心。
若将士嗜战成狂,谁来收鞘?
七月十五,月晦风高。
西狄铁骑果宿沙丘,营火绵延十里。
子时,韩骁率三千锐士,身披玄甲,口衔战魂饼,如幽灵出关。
铁蹄踏沙无声,唯闻饼屑碎落,沙沙如鬼语。
接战一刻,西狄惊觉——
大齐兵卒竟无疲色,刀光如练,马嘶如龙。
更骇者,有士卒负伤,仍力劈数人,血溅三尺而不倒。
西狄大将拔都怒喝:“天助妖兵!”
却见韩骁横枪立马,枪尖挑落一轮冷月:
“非天助,是味助!”
战至寅正,西狄死伤逾万,拔都仓皇北遁。
韩骁勒马沙丘,回望战场——
残旗半卷,血浸黄沙,三千锐士竟无一人脱力。
战魂饼碎屑,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微光,如星落人间。
韩骁忽觉心头一热,想起苏婉临行前那句极轻的话:
“味可传世,情不必言。”
他仰头,将最后半块饼送入口中,铁腥混着紫苏香,冲得眼眶微红。
捷报传京,新帝震喜,赐“战魂”为军粮正制。
自此,边关将士日啖一饼,夜行百里不疲。
西狄闻之丧胆,十年不敢南顾。
韩骁未再入宫,只于嘉峪关外筑“铁骨台”,台上铸铜鼎,鼎内日夜熬汤——
汤方,正是苏婉所赠。
每逢冬至,他亲舀一勺,洒向关外黄沙,算是对旧主的遥祭。
十年后,苏棠承御膳堂。
河西老卒千里来贺,捧一坛黄沙,沙中埋半块残饼。
饼上字迹模糊,却仍辨得出——
【味归人心,心归正道】
苏棠以铜勺轻敲饼身,声音清越,如当年战鼓。
她望向关外,轻声道:
“娘,边关十年无战事,战魂饼,守住了。”
风起,黄沙漫卷,饼屑化尘,却似仍带着人参的甘、鹿茸的腥、铁粉的冷冽,久久不散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FH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