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熙三年三月初三,上巳祓禊,紫宸宫设“春和宴”。
百官咸集,九国来贺,琉璃灯万盏,映得御苑如昼。
新帝萧景行尚未入席,先传一道口谕:
“今日不设百珍,只尝一味——落花无影羹。”
群臣愕然:此羹乃三年前苏监正夺魁之作,今复设,意欲何为?
少顷,内侍引一少女入殿。
她年方十岁,身形未足,却步履从容,青衣短襦,腰束软绦,发挽双鬟,鬓边别一朵半开紫苏。
众人识得:苏监正之女,闺名棠儿。
殿中央,早设小灶一座,铜锅雪亮,清水三沸。
棠儿朝北叩拜,再向南叩拜——北拜君父,南拜师门。
礼毕,她抬手,掌心托一只白玉盘,盘中玉兰花瓣十片,薄如蝉翼,映灯似雪。
鼓声初歇,丝竹未起。
棠儿以铜勺舀花瓣,轻浸井水,指尖微弹,花瓣竟不沉底,反如游鱼,随水纹旋转。
她手腕轻抖,勺背轻点三下——
第一下,花瓣散;
第二下,花瓣聚;
第三下,花瓣凝成一环,浮而不乱。
百官屏息。
三年前,苏婉以此技惊西座;
三年后,稚女复刻,分毫不差。
更奇者,棠儿复取荠菜心、薄荷丝、豆豉清汁,依次投锅,火候拿捏如老匠。
汤成,色若月下琉璃,香气清冽,却带一缕回甘。
她捧汤至御前,双膝跪地,声音清亮:
“臣女苏棠,复刻先师‘落花无影羹’,请陛下品评。”
萧景行执勺,轻尝一口,眸光微动。
苦、甘、清、冽,层层递进,却又归于淡远,像一场春雪,落在心上,却不湿衣。
他抬眼,望向阶下苏婉,眼底有惊,有叹,亦有深深的愧。
苏婉立于百官之末,素衣无华,指尖却微微收紧。
她看见棠儿眉梢那点倔强,像极了七岁的自己;
又看见她手腕一转,花瓣成环,正是她当年教了千百遍的手法。
心口那缕自“味魂坛”后便时隐时现的寒意,此刻悄然散去。
她知道:
味域之钥,终于可以交到下一人手中。
萧景行放下银勺,声音不高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味起千年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却透金石:
“苏氏有女,青出于蓝。今赐名‘苏棠,字知味’,为御膳堂‘食道传人’,秩比六品,世袭罔替。”
百官哗然。
十岁的女官,亘古未有。
却无人敢驳——
三年前,苏监正以一碗粥安天下;
三年后,其女以一味羹定人心。
棠儿再拜,声音朗朗:
“臣女谨遵五不烹之规,顺天养心,味归正道。”
苏婉缓步上前,自袖中取出一物——
正是那枚“五味监正”铜印,印面微温,刻着“味归人心”西字。
她以指尖抚过印面,血线般的细纹在火光下若隐若现。
“棠儿。”她声音轻,却透风,“自今日起,此印归你。印在人在,印亡人亡。”
棠儿双手接过,指尖微颤,却稳稳托住。
她抬眼,眸光澄澈如初雪:
“娘,棠儿记下了。味可传,心亦可传。”
宴席未散,暗处己起波澜。
西狄残党潜伏席间,目光如刀,盯紧那枚铜印。
韩骁旧部按剑而立,杀机暗伏。
更有人低声议论:
“十岁女官,恐难服众。”
苏婉却似未闻,只抬手,以铜勺轻敲案几。
一声清越,殿内顿时寂静。
她声音不高,却透金石:
“味可载道,亦可载权。权在人心,不在年岁。
今日之后,敢犯御膳堂者,先问此印。”
铜印映灯,寒芒一闪。
暗涌如潮,却被这一声,生生压下。
宴散,月上中天。
苏园小灶,母女并肩。
棠儿以铜勺轻搅新汤,汤面浮起一朵小小紫苏花,花瓣旋转,如舞。
苏婉抚过她发顶,声音轻如叹息:
“棠儿,你可知何为‘知味’?”
棠儿微笑,声音清亮:
“知味者,知甘苦,知冷暖,知人心。”
苏婉点头,眸光温柔如雪:
“去吧。从今往后,天下厨者,皆识你名。”
紫苏花旋舞,香气久久不散。
像一场春雪,落在心上,却不湿衣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FH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