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熙五年三月朔日,上巳佳节。
紫宸宫东苑新设“童趣八珍”席,专为九国使节携来之幼子而设。
席面不高,案几皆漆成藕荷色,案旁悬琉璃风铃,微风一动,叮当作响。
苏棠立于主位,年仅十二,青丝挽作双鬟,襟口佩一枚小小银蝉,正是其母当年味域之钥。
她抬手,铜铃清越,朗声宣席:“今日之宴,不为威仪,只为童心。请诸君随我,尝一味而知天下。”
八珍者,皆以童戏为题,却暗合五味生克。
其一 “星雨糖丝”
以麦芽糖拉作万缕,趁热撒上冻干莓粉,赤若星雨,入口即化,甜而不腻。
北戎小郡主阿史那雪,素来倨傲,尝之忽笑:“我草原也有星星,却不及此甜。”
其二 “鱼龙纸鸢”
取江鲈薄片,剪作纸鸢形,以龙涎蜜轻刷,慢火炙之,外酥内嫩,蜜香透骨。
东瀛世子源义真,初不肯动筷,苏棠以竹签挑一尾,递至唇边,他含之,眸子一亮:“鱼在舌尖飞矣!”
其三 “雪狸团子”
糯米为皮,紫薯作馅,滚椰蓉如雪,小巧如狸。
南越王子阮灵,以箸戳之,团子滚落案几,苏棠轻笑:“狸狡,需以心驯。”
王子面赤,却再夹一丸,细嚼,甘糯入心。
其西 “月兔捣药”
山药蒸透,压泥为月,中藏陈皮豆沙,外覆椰丝,形如玉兔。
西狄小公主萨仁,捧之不忍下口,苏棠温声:“月兔捣药,是救人之味。”
萨仁小口咬之,眉间郁色顿散。
其五 “竹马青梅”
青梅去核,酿入蜂蜜,外裹麦芽糖衣,酸甜交加。
韩地小侯爷李昶,与棠儿年岁相仿,尝之,眸光微闪:“青梅酸,竹马甜,恰如我辈初识。”
其六 “风鸢豆酥”
黄豆磨浆,点石膏成酥,以紫苏油轻炸,酥脆如风。
波斯小王子阿里,以指尖捻碎,碎屑飞扬,他惊呼:“风亦可入口!”
其七 “锦鲤灯影”
以赤豆、糯米蒸作锦鲤形,外覆透明糖衣,灯火一照,鳞光闪闪。
众童争相举灯,锦鲤游于光影之间,欢声盈耳。
其八 “归心露盏”
最后一盏,乃苏棠亲手所熬——
以紫苏、雪莲子、蜜蚁浆,文火三沸,凝成琥珀色小盏,盏底以银叶托之。
苏棠举杯,向诸童道:“此味名归心,愿诸君归心大齐,永无刀兵。”
八珍上毕,诸童嬉笑追逐,风铃叮当。
北戎小郡主牵起南越王子之手,共放纸鸢;
东瀛世子与波斯小王子赛糖丝,笑语如铃;
韩地小侯爷悄立棠儿身侧,递上一枚青梅核,低声:“来日,我亦想尝你做的味。”
外邦使节,初怀戒备,此刻皆面露柔色。
北戎使臣叹:“大齐之味,始于舌尖,终于心间。”
东瀛使臣提笔,于扇面书:“童味无邪,邦交可永。”
苏婉隐于屏风后,指尖铜印,眼底微潮。
她看见棠儿指挥庖人,举手投足己有大家风范;
看见诸童欢笑,看见使臣拱手。
七年血火,七年味域,终在这一席童宴中,化干戈为玉帛。
宴毕,诸童各持风铃一枚,铃上刻“知味”二字。
风过铃响,如天下童音同声。
苏棠立于铜印前,轻声道:“味不欺人,童亦不负味。”
雪落无声,铃响不绝。
童趣八珍,自此流传,为后世外交佳话,亦为味域再添一笔温柔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FH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