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荆棘”品牌打赢专利官司的消息传遍了时尚圈,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。沈知夏却没心思庆祝,顾瑾年的出现和那支钢笔,像两块石头投进她心里,激起层层涟漪。
这天下午,快递员送来一个巨大的包裹,寄件人是宋师傅,地址是边境小镇的裁缝铺。沈知夏拆开包裹,发现里面是一捆蓝染布,湘西特有的靛蓝色,上面印着白色的蔷薇花纹,和她藏在旗袍内衬的那块一模一样。
“宋师傅寄这个干什么?”助理好奇地问,“我们最近没订蓝染布啊。”
沈知夏没说话,拿起一块布凑近闻了闻,上面有淡淡的草木灰味,还混着点硫磺的气息。她突然想起宋师傅教过的隐形墨水技法——用硫磺水在蓝染布上写字,只有用沸水煮过才会显现。
“把厨房的锅拿来,烧一锅开水。”沈知夏说。
水沸腾时,她将一块蓝染布放进去。随着水温升高,布上的蔷薇花纹渐渐褪去,浮现出深色的线条,纵横交错,像一张地图。
“是航行图!”助理惊呼,“看这海岸线,是东南亚的航线!”
沈知夏的心跳越来越快。她用筷子翻动布料,地图的角落渐渐清晰,那里标注着一个日期——“7.15”。
7月15日。这个日期像一道闪电劈进她的记忆——父亲的死亡证明上写的是9月15日,但周晴的日记里说,9月16日还见过他。而宋师傅曾提过,1985年7月15日,有艘从曼德勒来的船在B12仓库附近沉没,船上载着的“货物”至今是谜。
两个日期,相隔三十年,却都和B12仓库有关。这绝不是巧合。
“把布捞出来,小心点。”沈知夏的声音有些发颤。布被摊开晾干后,地图上的航线更加清晰,几个红点标注着停靠港口,其中一个就在曼德勒的外海,旁边写着“B12”。
“他们用走私船运违禁品,这条航线是秘密通道。”沈知夏突然明白,“7月15日是他们固定的交货日,父亲当年肯定是发现了这个,才被灭口的。”
她走到保险柜前,输入密码打开。里面放着父亲的遗物,其中一个紫檀木盒子,她一首没敢打开,总觉得里面藏着太沉重的秘密。
现在,她终于有勇气打开了。盒子里没有金银珠宝,只有一把小小的金钥匙,上面刻着瑞士银行的标志,还有一行小字:“保险箱编号715。”
715。又是这个数字。沈知夏的手指抚过钥匙上的纹路,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电话,他说:“钥匙在你想不到的地方,密码是我们的纪念日。”
她一首以为父亲说的是他和母亲的结婚纪念日,却没想到是这个沾满鲜血的7月15日。
“宋师傅为什么现在才寄这个?”助理看着地图,满脸疑惑。
沈知夏将金钥匙放进贴身的口袋,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。“因为他知道,现在的我,有能力接下这个秘密了。”她拿起那捆蓝染布,“把这些布做成旗袍,就叫‘迷航’系列,下个月推出。”
助理虽然不解,但还是照做了。她没看到,沈知夏在折叠地图时,目光落在曼德勒港口的位置,那里的水深标注旁,有个极小的船锚图案,和顾瑾年钢笔上的一模一样。
晚上,沈知夏坐在灯下,将地图拓印下来,然后把蓝染布重新染回靛蓝色,蔷薇花纹再次浮现,看不出任何痕迹。她知道,这张地图是扳倒林家的关键,也是无数人用命换来的,她必须小心保管。
她与荆棘同冕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她与荆棘同冕最新章节随便看!手机响了,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:“7.15,曼德勒港口三号仓库见。”
沈知夏盯着屏幕上的字,指尖冰凉。发信人显然知道她拿到了地图,甚至知道7月15日这个秘密。是顾瑾年?还是林家的人设下的陷阱?
她调出通话记录,这个号码没有任何归属地信息,像是用虚拟网络发出的。沈知夏将短信转发给陈默:“查这个号码的来源,越快越好。”
陈默的回复很快:“查不到,对方用了最高级别的加密,像是专业人士。”
沈知夏捏着手机,走到窗边。夜色中的黄浦江泛着粼粼波光,远处的货轮鸣笛声传来,像在呼应地图上的航线。她突然想起宋师傅寄布时,包裹里夹着的一张小纸条,上面只有两个字:“信他。”
他是谁?是顾瑾年,还是短信的发信人?
第二天一早,沈知夏去了瑞士银行上海分行。她握着那把金钥匙,站在巨大的保险箱前,心跳得像要撞破胸膛。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后,将她带到地下金库,打开了编号715的保险箱。
箱子里没有现金,也没有珠宝,只有一个黑色的硬盘,和一本厚厚的航海日志。沈知夏将硬盘塞进包里,翻开日志,泛黄的纸页上,父亲的字迹力透纸背,记录着1985年到2018年的每一次“货物”运输——从曼德勒运来的“药品”,实则是未经批准的实验性药剂,而林家,就是这些药品在国内的最大分销商。
日志的最后一页,贴着一张照片,是父亲和顾瑾年的父亲顾海潮的合影,两人站在B12仓库前,身后的货轮上,隐约能看到“7.15”的字样。照片背面写着:“海潮,等这趟结束,我们就收手,还码头一个干净。”
沈知夏的眼眶瞬间红了。原来父亲和顾瑾年的父亲,早就计划着揭露林家的罪行,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,就相继被灭口。
她合上日志,突然明白顾瑾年为什么要帮她。他们不仅是盟友,更是背负着两代人血仇的同路人。
回到工作室,沈知夏将硬盘插进电脑,里面是父亲搜集的所有证据——林家与曼德勒药厂的往来邮件、走私药品的销售记录、甚至还有几段模糊的监控录像,拍的是林世琛在B12仓库指挥工人卸货的场景。
“太全了……”陈默看着屏幕,忍不住感叹,“有了这些,林家想翻身都难。”
沈知夏却皱着眉。这些证据虽然重要,但缺少最关键的一环——2018年7月15日的运输记录,也就是父亲“死亡”前最后一次走私的证据。日志上只写着“货物己运抵,藏于三号仓库”,却没说具体是什么。
这时,手机再次震动,还是那个陌生号码:“缺的东西,7.15曼德勒给你。”
沈知夏的心脏猛地一跳。对方不仅知道她有了日志和硬盘,还知道她缺什么。这个人,到底是谁?
她拨通了顾瑾年的电话。“7月15日,你有空吗?”
“刚好要去曼德勒出差。”顾瑾年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,“怎么,阮小姐要一起?”
“好。”沈知夏没有犹豫,“我订两张机票。”
挂了电话,她看着桌上的航海日志,突然在照片的角落发现了一个极小的标记——和顾瑾年钢笔上的船锚图案一模一样。她拿起那支从咖啡厅带回来的便签,顾瑾年写下的《伯尔尼公约》条款旁,也画着个小小的船锚。
原来宋师傅说的“他”,就是顾瑾年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PN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