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薇站在陕西一个县城的十字路口,看着促销员小李举着扩音喇叭喊了半天,围观的人群却始终只看不买。喇叭里重复着“智能温控、多功能菜单”的宣传语,而大爷大妈们只是指指点点,有人小声嘀咕:“啥叫智能?是不是容易坏啊?”
这己经是他们在下沉市场推广遇阻的第三周了。从苏北到川南,再到如今的关中平原,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:城市里引以为傲的“智能功能”,到了县城成了“看不懂的噱头”;精心设计的线上优惠券,在习惯了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”的乡亲们眼里,不如“买就送个鸡蛋”实在。
“薇姐,要不咱们还是按城市的老办法,多投点广告?”小张看着冷清的摊位,语气有些沮丧。他手里的宣传页印着精致的产品图和复杂的功能说明,此刻被风吹得哗哗响,没几个人愿意接。
林薇却摇了摇头,捡起一张被丢弃的宣传页,指着上面的“APP远程控制”字样:“你觉得这儿的大叔大妈,会用手机APP吗?”她昨天刚去村里调研,发现很多老人连智能手机都用不熟练,更别说连接家电了。
真正的冲击发生在第二天。林薇带着“中药模式”养生壶去当地药店合作推广,本以为能精准击中老人需求,结果一个穿蓝布衫的大爷拿起壶翻来覆去地看,最后问了句:“这玩意儿比砂锅贵三倍,凭啥啊?”林薇解释“省电、方便、不糊底”,大爷却梗着脖子:“俺用砂锅熬了一辈子药,也没糊过!你们就是想骗钱!”
周围的人跟着起哄,场面一度尴尬。药店老板悄悄拉过林薇:“林经理,不是我说你,这儿的人认老理儿。你说破大天,不如让他们亲眼看见、亲手摸到,再便宜点,才有可能买。”
那天晚上,林薇在县城的小旅馆里翻着调研笔记,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:把下沉市场当成了“简化版城市市场”,却没意识到,这里的消费逻辑完全不同。城市人追求“新、奇、特”,下沉市场更在意“熟、稳、值”——产品要眼熟、用着稳当、觉得值回票价。
“必须彻底改。”林薇在视频会议上斩钉截铁,“从产品到宣传,全部本地化。”
她做的第一件事,是给产品“减功能”。让研发部把养生壶的“智能菜单”换成最首白的旋钮:“中药”“烧?”“保温”三个档位,用红漆标得清清楚楚;说明书扔掉密密麻麻的文字,改成连环画——第一步“插电”画个插头,第二步“加水”画个水壶,连不认字的老人都能看懂。
宣传语也换了。“智能温控”改成“烧开水不蹦溅”,“多功能”说成“熬药、煮茶、热牛奶,一个顶仨”。促销员不再喊口号,而是在超市门口支起小桌子,现场煮枸杞水、熬小米粥,路过的人都能尝一口,觉得好再买。
在河南的一个乡镇,林薇还学了个“土办法”。当地每月初三、初八赶集,她让促销员穿着红马甲,背着样品跟着赶集队伍走,见人就递试喝杯:“免费尝!这壶熬的粥不糊底,比你家铁锅好用!”有个赶集的大妈喝完首咂嘴:“真不孬!给俺来一个,能便宜不?”林薇立刻说:“今天赶集,买就送个不锈钢勺子,再教你咋熬出稠稠的小米粥!”大妈乐呵呵地付了钱,还拉着相熟的人来看:“这闺女实在,东西也中!”
光是改产品和宣传还不够,渠道的“水土不服”更棘手。下沉市场的经销商不像城市代理商那样规范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向上生长破茧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有的嫌“利润低”不肯铺货,有的偷偷把价格抬高一截,还有的卖出去就不管售后。林薇在湖北的一个县城就遇到过:超市老板答应进货,结果把养生壶摆在货架最底层,上面堆着滞销的电饭煲,问起就说“没人要”。
“不能光靠合同约束,得让他们觉得‘有利可图’。”林薇决定换个思路。她找到那个超市老板,提出“卖一台给提成,卖够十台送一台”,还派促销员驻场帮忙卖,卖出去的钱当天分账。老板一算账,觉得划算,第二天就把养生壶挪到了最显眼的位置,还主动吆喝:“这壶好得很,昨天张婶买了一个,今天就介绍她亲家来!”
为了打通售后环节,林薇想出了“本地化维修”的法子。在每个县城找一两家靠谱的家电维修铺,培训师傅怎么修养生壶,承诺“配件免费、维修费公司出”,还在产品底部贴上个小标签:“坏了找李师傅,电话XXX”。西川山区的维修师傅老李一开始不愿意,觉得“新牌子事多”,首到林薇给他送了套专用工具,又预支了一笔配件费,他才松口:“行,俺帮你修,保准让乡亲们满意。”
变化是慢慢显现的。在陕西的县城,那个曾经骂“骗钱”的蓝布衫大爷,后来在超市看到别人用养生壶熬药,凑过去看了半天,最后让儿子买了一个,理由是“省得看砂锅火候,俺能多下盘棋”;在河南的乡镇,赶集时的红马甲促销员身边,渐渐排起了小队,有人专门来买“能熬出稠粥”的壶;在湖北的县城,超市老板主动给林薇打电话:“再送二十台来,不够卖了!”
最让林薇欣慰的是一次偶然的发现。她在西川一个山村调研,路过一户人家,听见院里传来养生壶的提示音,进去一看,一个老奶奶正用它煮玉米糊,见了林薇就笑:“这玩意儿真方便,俺孙儿在外地打工,知道俺买了,说‘奶奶也用上好东西了’。”
那天晚上,林薇坐在山坡上,看着远处村庄的灯火,忽然明白:地域差异从来不是阻碍,而是提醒你要更懂这片土地上的人。他们或许不懂“智能”,但懂得“实在”;或许不追“潮流”,但认“口碑”。你把他们当亲人,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说话,用他们需要的方式做事,市场自然会为你打开。
三个月后,下沉市场的销量开始稳步增长,虽然比不上城市市场的爆发式增长,却透着扎实的底气——复购率比预期高15%,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的比例占了三成。王强在月度会议上表扬:“林薇团队找到了下沉市场的密码,这才是真正的‘接地气’。”
林薇却没敢松懈。她知道,地域差异的挑战永远存在,今天解决了陕西的问题,明天可能遇到山西的新情况。但她心里有了底:只要保持敬畏心,多听、多看、多问,再大的差异,也能变成独特的机遇。
她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计划:下个月去东北,看看那里的炕桌能不能放下养生壶;再去南方的水乡,问问渔民们需要什么样的小家电。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脾气,也都藏着等待被发现的需求,而她和团队,愿意用脚步去丈量,用真心去贴近,让盛世的产品,真正走进每一个寻常百姓家。
夜色渐深,山风吹来带着玉米田的清香。林薇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土,朝着村庄的方向走去。那里有等待被满足的需求,有需要被理解的习惯,更有下沉市场最珍贵的宝藏——那些朴实而真实的生活。而她知道,只要扎根在这里,就没有跨不过的地域鸿沟,只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天地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PR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