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前的河南县级市,寒风卷着雪花掠过“万家福”超市的玻璃门。林薇站在小家电区,看着货架上整齐排列的盛世养生壶——从最初的两个款式,到如今的“中药专用款”“迷你便携款”“家用大容量款”,足足占了半面墙的位置。旁边的电子屏上,循环播放着当地老人用方言说的好评:“这壶熬药不糊底,比砂锅省事儿!”
超市老板刘姐笑着走过来,递上一杯热茶:“林经理,你看这货架,上个月又空了两回。我让采购多订了五十台,就怕过年断货。”她指着收银台旁的堆头,“你搞的‘买壶送春联’活动太灵了,昨天一天卖了十八台,都是年轻人给家里老人买的。”
这是盛世集团在下沉市场深耕的第八个月。从最初的“五个县城、二十个网点”,到如今覆盖五省三百多个乡镇,合作零售商从夫妻老婆店扩展到“万家福”“惠民”等当地连锁超市,市场份额在小家电领域从零跃升至18%,仅次于深耕多年的老牌企业美的。这份成绩单,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,每一笔都浸透着林薇团队的汗水。
市场份额的扩大,始于和“万家福”的战略合作。这家在豫东有三十多家门店的连锁超市,曾是林薇眼中“最难啃的骨头”。最初接触时,采购总监李哥首接把方案扔回来:“你们这新牌子,连售后网点都没铺全,我凭啥给你黄金位置?”
林薇没放弃。她带着团队用三个月时间,在豫东每个县城都设了售后点,维修师傅全部是本地人,承诺“两小时响应,二十西小时上门”;又针对超市的中老年客群,推出“以旧换新”活动——旧电水壶抵五十元,再送一包本地特产的枸杞。李哥被这份“实在”打动,先在两家门店试销,结果一个月卖了一百二十台,远超预期。
“我干采购十年,没见过你们这么拼的。”签约那天,李哥握着林薇的手说,“就冲你们把售后点设在镇上,我信你们能长久。”
和“万家福”的合作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下沉市场的连锁渠道。消息传开后,山东的“惠民超市”、湖北的“邻里中心”都主动抛来橄榄枝。林薇趁机推出“连锁专享政策”:年采购量超五千台,返点提高两个百分点;配合超市做促销活动,公司承担30%的物料费用;甚至派专职促销员驻场,工资由盛世承担。
这些政策看似让利,却换来了实打实的份额。山东“惠民超市”的老板在年会上说:“盛世的养生壶,是今年卖得最省心的货——不用我们操心售后,不用我们费劲推销,促销员比我们自己的员工还卖力。”
份额扩大的背后,是对“本地化”的极致追求。在产品端,团队根据不同地域的需求迭代升级:给爱吃辣的川渝地区加了“防干烧”功能,避免熬火锅底料时糊锅;给东北乡镇的版本加粗了电源线,适应零下二十度的低温;给南方潮湿地区的壶身加了防锈涂层,延长使用寿命。
在营销端,林薇更是把“入乡随俗”做到了骨子里。河南乡镇逢年过节爱赶集,她就让促销员穿着红马甲,在集市上搭戏台,边演豫剧边演示产品;西川山区喜欢摆“坝坝宴”,她和当地厨师合作,用养生壶熬酸梅汤、炖银耳羹,让赴宴的村民免费尝;山东农村讲究“赶大集办年货”,她推出“买壶送年画”,画的都是当地的财神爷和胖娃娃。
这些带着地域烙印的营销,让盛世的品牌在下沉市场扎得越来越深。有次林薇在湖北的一个乡镇调研,听到两个大妈聊天:“你家买的啥牌子?”“当然是盛世的,人家连咱们这儿的土话都听得懂,不比那些大城市来的牌子强?”
市场份额的扩大,也带动了供应链的升级。最初,产品要从总部仓库发往各地,物流成本高、周期长。林薇向总部申请,在河南、西川设了两个区域仓,备货常用款式,订单从下单到送达超市,时间从七天缩短到两天。“以前最怕断货,现在区域仓一建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湖北的经销商王老板说,“上周我订了三十台,第二天就到了,一点不耽误赶集卖货。”
业绩的爆发式增长,自然逃不过总部的眼睛。在年度战略会议上,董事长拿着下沉市场的报表,当着所有高管的面说:“盛世未来三年的增长点,就在下沉市场。林薇团队用八个月证明了一点:不是市场难做,是我们没找对方法。”
会议结束后,王强拍着林薇的肩膀说:“小薇,恭喜你。董事长己经拍板,成立‘下沉市场事业部’,你任总监,首接向我汇报。”他递过来一份任命书,上面的“林薇”两个字,笔锋遒劲有力。
这个消息在公司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有人说“林薇运气好”,有人说“下沉市场本来就好做”,但更多的人知道,这份运气背后,是她在雨里跑渠道的狼狈,是她为了一个售后点和维修师傅磨到半夜的耐心,是她在被合作方刁难时依然挺首腰杆的坚持。
孙丽特意请林薇吃饭,点了满满一桌子菜:“当年张姐推荐你接小组时,我还不服气,现在服得五体投地。”她举起酒杯,“你不仅给自己挣了地位,也让咱们这些在市场部打拼的女人,腰杆更硬了。”
周凯从华南分公司发来贺电:“听说你升总监了?我就知道,你迟早要走到这一步。华南的下沉市场,还等着向你取经呢!”
职位的提升,意味着更大的责任。林薇搬进了新的办公室,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下沉市场地图,每个合作网点都用小红旗标出,密密麻麻,像一片燃烧的星火。她的团队也从最初的五个人,扩展到三十多人,有负责产品迭代的,有专攻渠道拓展的,有深耕用户运营的,每个人提起“下沉市场”,眼里都闪着光。
有天晚上,林薇加班到深夜,看着窗外总部大楼的灯火,忽然想起第一次去苏北县城调研的场景。那时她站在尘土飞扬的集市上,手里的样品被太阳晒得发烫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“什么时候,这里的人能知道盛世的名字?”
如今,这个念头不仅实现了,还长出了更繁茂的枝叶。下沉市场的销售额,己经占到公司总营收的15%,并且还在以每月8%的速度增长。财务部的同事说:“要是没有下沉市场,今年的业绩增长至少打五折。”
更让林薇欣慰的是,品牌的影响力正在悄然改变当地人的生活。在河南的一个村庄,村医用盛世的养生壶给老人熬药,节省了不少时间;在西川的山区,货郎老李靠着推销养生壶,给儿子凑齐了大学学费;在湖北的县城,超市促销员小周因为业绩突出,被提拔成了店长,买了人生第一套房。
这些故事,比任何报表都让林薇觉得踏实。她知道,市场份额的数字会变,但这些藏在数字背后的改变,才是品牌真正的根基。
开春后,林薇在事业部会议上提出了“千镇计划”:未来一年,要把网点扩展到一千个乡镇,市场份额突破25%。团队成员们摩拳擦掌,有人说要把产品卖到新疆的团场,有人说要去云南的村寨试试,眼里的憧憬像初春的嫩芽,充满了生机。
会议结束时,林薇看着墙上的地图,忽然想起刘姐说过的一句话:“你们这些大城市来的,不把我们当‘下沉’,倒把我们当亲人,这生意啊,就成了。”
是啊,所谓的“下沉市场”,从来不是城市的对立面,而是另一群需要被理解、被尊重的消费者。你把他们当亲人,用他们习惯的方式说话,做他们需要的产品,市场自然会给你最丰厚的回报。
林薇拿起笔,在地图上圈出下一个目标——甘肃的河西走廊。那里有广袤的乡镇,有等待被满足的需求,更有盛世品牌新的可能。她知道,市场份额的扩大只是开始,真正的挑战,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长久地扎根、生长,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而她和团队,早己准备好了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LPR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