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关将近喜气扬,家家户户备年忙。
华伟巧手制野味,魏华巧思裁新装。
莫道山乡无珍馐,野味山珍满屋香。
团圆守岁乐融融,爆竹声中迎吉祥。
一九八六年腊月二十三,小年这天,桦树屯里飘起了第一缕祭灶的炊烟。
郑华伟起了个大早,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,开始熬制野猪油。
肥厚的猪膘在锅里"滋滋"作响,香气飘得半个屯子都能闻到。
"爹!油渣!"小晨阳穿着虎头鞋,摇摇晃晃地跑过来,眼巴巴地望着锅里金黄的油渣。
"小馋猫。"郑华伟笑着捞出一块,吹凉了塞到儿子手里。小家伙吃得满嘴流油,还不忘往父亲嘴里塞一块:"爹也吃!"
魏华在屋里和面,准备蒸年糕。王秋芝则带着两个小姑子剪窗花,红纸屑落了一炕席。郑大山忙着写春联,他那手毛笔字在屯里可是数一数二的。
"华伟啊,"王秋芝从窗户探出头,"去地窖拿点冻梨上来,祭灶用。"
郑华伟应了一声,拎着篮子去了后院。地窖里堆满了冬储食物:成筐的冻梨、冻豆腐,整扇的狍子肉,还有秋天晒的蘑菇干、野菜干。他挑了十几个最大的冻梨,又顺手取了块冻得硬邦邦的野蜂蜜。
回屋时,魏华正在教小晨阳认窗花上的图案:"这是鱼,年年有余;这是鹿,福禄双全..."
"还有这个,"郑华伟凑过去,指着个特别的图案,"这是紫貂,咱家的招财宝贝。"
祭灶仪式在傍晚举行。王秋芝在灶台上摆了糖瓜、冻梨和油饼,又点了三炷香。郑华伟抱着小晨阳,教他给灶王爷磕头:"跟灶王爷说,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。"
小家伙奶声奶气地学舌,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。祭完灶,郑华伟把糖瓜分给孩子们,自己则开始准备年货。
今年的野味格外丰盛。郑华伟把狍子肉切成条,抹上盐和香料,挂在屋檐下风干;野鸡和山兔则用松枝熏制,做成别有风味的腊味;最费工夫的是灌血肠,魏华负责搅拌猪血和荞麦面,郑华伟则负责灌制,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。
腊月二十五,郑华伟和魏云增去了趟县城,置办年货。百货公司里人山人海,两人挤了半天,总算买齐了布料、糖果和鞭炮。最让郑华伟高兴的是,他给儿子买了本彩色连环画——《小猎手的故事》。
"这小子准喜欢,"郑华伟美滋滋地说,"将来跟他爹一样当个好猎手。"
回来路上,他们遇到了红旗屯的胡队长。自从上次和解后,胡队长对郑华伟佩服得五体投地,非要请他们去家里喝酒。席间,胡队长神秘兮兮地掏出一包东西:"尝尝,我自己熏的鹿肉!"
腊月二十八,家家户户开始扫尘。郑华伟踩着梯子清理房梁上的灰,小晨阳在下面仰着头看,突然打了个喷嚏,弄得满脸都是灰,活像只小花猫。
魏华和王秋芝拆洗被褥,郑大山则带着华峰贴春联、挂灯笼。今年郑家的春联别具一格:"紫貂满圈财源广,野参出土福气多",横批"猎户人家"。
最热闹的是杀年猪。郑华伟把养了一年的两头大肥猪宰了,全屯人都来帮忙。妇女们灌血肠、炼猪油,孩子们抢着要猪尿泡当气球玩。郑华伟特意留出最好的后腿肉,准备做成火腿送给陈教授和老王头。
年三十这天,郑华伟天没亮就起来了。他先去养殖场转了一圈,给紫貂们也加了顿"年夜饭"——新鲜的鱼内脏;然后又去参王谷上了炷香,祈求来年参苗繁茂。
回家时,魏华己经准备好了祭祖的供品:整猪头、全鱼、公鸡,还有郑华伟猎到的第一只狍子的头骨。祭祖仪式庄重肃穆,连调皮的小晨阳都安安静静地跟着磕头。
年夜饭堪称盛宴。炕桌上摆满了山珍野味:红烧狍子肉、清蒸细鳞鲑、野山菌炖小鸡...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口铜火锅,里面翻滚着自制的野猪肉丸子和冻豆腐。
"来,先喝口汤。"郑华伟给每人盛了一碗野参鸡汤,"这是用参王谷旁边的小参炖的,大补!"
饭吃到一半,外面响起了鞭炮声。小晨阳吓得往父亲怀里钻,很快又被"噼里啪啦"的声音吸引,挣扎着要去看。郑华伟用皮袄裹住儿子,站在院门口放了一挂"大地红"。
"怕不怕?"他捂着儿子的耳朵问。
"不怕!"小晨阳眼睛亮晶晶的,"爹,再放一个!"
守岁时,郑华伟取出了给家人的礼物:给魏华的是一条紫貂皮围巾;给父母的是人参酒;给华峰的是一把真正的猎刀;至于小晨阳,则得到了一个精致的鹿角哨。
"吹吹看。"郑华伟教儿子。小晨阳使劲一吹,哨声清亮悠长,竟有几分像鹿鸣。
"好苗子!"老王头不知何时来了,手里提着壶药酒,"这孩子肺活量了得,将来准是个好猎手!"
正说笑着,屯里的年轻人来拜年了。郑华伟作为队长,给每人发了个红包,里面虽然钱不多,但都是崭新的票子,图个吉利。
午夜钟声响起时,全屯的鞭炮齐鸣。郑华伟抱着己经睡着的小晨阳,轻轻吻了吻他的额头:"儿子,新年好。"
远处传来边防军的熄灯号,悠长的号声中,郑华伟望着窗外绚丽的烟花。上辈子他孤零零地过了无数个年,如今重活一次,终于尝到了团圆的滋味。这重生后的日子,真是比最醇的高粱酒还醉人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UN4B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